第十二章 黃巢建齊封百官
隨著黃巢安民舉措的施行,近來被恐懼、凄涼、困頓、凋敝等極度壓抑情緒籠罩的長安城,終於獲得了難得的、亦是少有的喘息之機。
百姓出於劫後餘生的喜悅和新朝初建的期待中,大唐舊官反而有些忐忑不安。
要知道黃巢雖是赦免了他們的罪責,但卻遲遲沒有公布他們最想、也是最急於知道的消息,那就是對他們原本職務的處置,是原職留任、還是貶官為民。
這對他們來說可是切實利益攸關的大事,甚至比誰當皇帝都更重要。
等待最是難熬,最終結果出來前這種心理狀態恐怕要一直持續了。
要說此時最興奮、最舒暢的人群,還得是黃巢的從龍之臣們。
他們都已經開始私下互相猜測著即將獲得的官職或爵位,能夠被封賞多少土地、多少資財等等,甚至在心中暗暗地給自己這班開國功臣排排座位。
要是自己的封賞給低了,那可是萬萬不行的,得找黃王說道說道,必須給自己一個滿意的答覆。
哼哼,要是讓老子不滿意了,大不了干回老本行,換個人來當皇帝也不是什麼難事,興許自己也能享受一下帝王的滋味呢!
對於這些出身草莽、向來桀驁不馴的人,會有這樣的想法,一點兒也不奇怪,畢竟他們最擅長的事就是造反。
至於是造大唐皇帝的反、還是黃巢的反,根本沒有本質的區別,別忘了,他們手中都是有兵權的。 首發域名m.bqge。org
而處於人生巔峰的黃巢,此刻已從暫時居住的田令孜府邸搬出,來到了太清宮進行登極之前的重要儀式——齋祭。
這段悠閑時光是他征戰多年來從未享受過的,每日泡上數次熱湯,穿著白色素衫,再配上一些素食、宮中御用糕點和時令水果,彷彿仙人一般的生活,超然、脫俗。
當然,黃巢也並非無所事事,反而是在愜意之餘思考著如何封賞功臣之事。
嚴格說起來,這事真是讓他頭疼。
眼下自己只是佔了東到洛陽、西至長安這區區不足千里之地,然而麾下將士不下於六十萬,當初承諾的「共富貴」也到了兌現的時候。
而且自己一向提倡的給百姓分土地的仁義口號,也是需要兌現的,這種「僧多粥少」的局面確實讓人犯難。
一連數日的反覆權衡,黃巢最終定下了一個他認為最好的分配方案。
那就是沒收一部分唐朝舊官的土地,優先封賞自己麾下的功臣,而功臣之中,尚讓一派得先多分一些,因為這些人是他心中最不安定的因素,有隨時脫離掌控的可能。
趙璋一派和自己的親族將領倒是可以緩上一緩,想來也能理解自己的這個當家人的難處。
至於百姓,只能待他日打下更多土地后,再實現「均田」的理想了。
在齋祭期間,登極相關事宜也在同步準備之中。
像國號,黃巢親自選定為「大齊」,因為他自己本是曹州人士,而曹州是春秋時期東方大國齊國的土地,故以「齊」為國號自是題中應有之意,應了衣錦還鄉的舊俗。
年號定為「金統」,按照五行的說法,黃巢的黃是屬土的,而土由金生,又兼具一統天下之志,故取「金統」兩字作為年號。
古人做事是講究吉日吉時的,像登極這種大事必須問卜,問天意如何,得天眷顧是為正統,這種說法來自「君權神授」一說,就像皇帝還有另一個稱呼「天子」,如出一轍。
最終選出的吉日是本年的十二月十三日,也就是數日之後,看來老天爺和黃巢的心情是一致的,都是那樣急切。
由於時間倉促,像皇帝服飾、禮樂等都來不及準備,竟然在綢子上畫龍以為龍袍,沒有金石樂器,就擊大鼓為樂,排列長劍大刀為衛,寧可倉促、也不推遲吉日。
當然,登極詔書也是必不可少的,這是正式向天下宣布改朝換代的主要手段,含糊不得。
鑒於軍中武夫多於文士的實情,這件事也就只能委託唐朝舊官來辦,為此特任命原唐太常博士皮日休、進士沈雲翔為大齊學士,撰寫新皇登極的大赦令,即登極詔書。
在萬眾期待中,十二月十三日,也就是黃巢登極之日,終於來到了。
身著皇帝龍袍的黃巢,在禮樂聲中,從刀劍如林侍立兩旁的漢白玉道走過,在新朝百官的簇擁下步入含元殿,於殿中高台上的龍椅中正襟而坐。
百官就位后,負責禮儀的官員按照事先制定的流程,首先取「廣明」二字,陳列符命,也就是說明黃巢得天下之正。
「唐字去掉『肀』、『口』,再加上『黃』,就是『廣』字(繁體寫法),上天明白告知黃該代唐,又因黃屬土,由金所生,朕當皇帝全是天意!」黃巢親自向群臣闡釋自己受命於天的道理。
台下眾臣行三叩九拜大禮,口中齊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在享受完了眾臣的恭賀后,黃巢意氣風發的下令宣詔,早已準備多時的小太監,雙手小心的捧著聖旨,向前走了幾步,用太監特有的尖細聲音,開始宣讀。
「承天應運啟聖睿文宣武皇帝詔曰:……加封尚讓為太尉兼領中書令,趙璋為侍中,崔璆、楊希古為平章政事。
趙漢璋為御史中丞,孟楷、蓋洪為尚書左右僕射兼軍容使,費傳古為樞密使。
朱溫……等為游弈使.……張直方為檢校左僕射.……原唐廷官員,三品以上者皆免職,四品以下者留用不動,七日後到趙侍中府中登記續任,欽此。」
宣讀完畢,台下眾臣依舊行跪禮,恭謹齊聲道:「謝主隆恩!」
表面看去眾臣對皇帝所加封的官職並無不滿之意,從他們洪亮清晰的恭賀聲中也聽不出絲毫異樣。
只有他們深深俯下的頭顱表情不一,有憤怒、有不滿、有委屈,總之沒有一人是滿意的!這與黃巢的預期和此刻的自我感覺良好是截然迥異的。
雖然都加封了官職,但與個人期望或派系訴求發生了衝突,甚至是不可調和的衝突,為新朝的穩定埋下了不小的隱患。
問題主要出在兩個方面,首先是新朝核心權力層的安排,也就是宰相名額的分配。
在官制上,黃巢的大齊繼承了唐朝運行二百餘年的三省六部制。
三省指的是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是隸屬於尚書省的吏、戶、禮、兵、刑、工這六個部門,它們都是政策的執行部門。
而中書省和門下省則是政策制定的決策部門,具體分工上,中書省負責政策制定,門下省掌封駁審議之權。
流程上,中書、門下兩省達成共識的政策,經皇帝裁定,最後交由尚書省貫徹執行。
三省的主官皆稱為宰相,其中中書省的主官是中書令,由尚讓擔任,門下省的主官是侍中,由趙璋擔任。
尚書省的主官本應是尚書令,但因唐太宗李世民未登極前曾擔任過此職,故此後歷代皆將尚書令虛位,實際的主官就變成了尚書左右僕射,由孟楷、蓋洪兩人擔任。
另外,在本官后加上同平章事者,也可自稱宰相,如崔璆、楊希古二人。
這樣算來,黃巢一共封了六名宰相,四人是跟隨自己打天下的,兩人是唐朝的舊官。
崔璆曾任浙東觀察使,是唐朝地方派的代表,楊希古之前的官職是尚書右丞,是唐朝投降官員中級別最高的,自然就是唐朝中央派的代表。
二人沒有被授予有具體職權的官職,只是給了一個平章政事的名頭,也可以理解為只是給了一個宰相的待遇,不負責任何具體事務,無疑被黃巢束之高閣了。
真正的、有實權的宰相就只有其餘四人,而這四人中,孟楷、蓋洪是尚讓的嫡系,也就是說尚讓一派在宰相中佔了三人,而趙璋一派只有他自己佔了一個宰相名額。
雖然黃巢事先有過考慮,但他顯然高估了手下的心胸,退一步說,就算趙璋沒有意見,能保證他的心腹都是聖人、不發一句牢騷嗎?顯然是不可能的。
趙璋此刻的心情就只能用兩個字來形容:委屈。
而得了天大好處的尚讓一派想法如何呢?不滿!
因為他們自認功勞是義軍中最大的,理應得到得更多,甚至全部才好呢,理由就這麼簡單,純純的流氓邏輯。
至於唐朝舊官,在丞相的問題上被忽悠了,投降的首倡者張直方也只給了個檢校左僕射敷衍了事。
這可跟孟楷的左僕射大為不同,人家那是尚書省正經的主官,而他這個和崔、楊二人一樣,也是一個待遇,又被忽悠了。
最讓人氣憤的還不是這,而是三品以上原唐廷官員全部免職,這是黃巢犯的第二個錯誤。
罷官的背後就等於剝奪了唐廷給他們的土地,因為土地是他們俸祿中的一部分,沒了官職,自然要收回土地,這可是真的動了他們的乳酪!豈能不憤怒?
憤怒的後果可是很嚴重的,難道黃巢忘了他們中很多人可是手中有兵的嗎?就不怕他們重回唐廷的懷抱嗎?
這道旨意的背後,可是與唐廷舊官的決裂啊!
本來新朝新皇登極,大封文武,歷朝歷代都是收買人心的好機會,合理的利益分配才能穩住開國初期的動蕩,而匆忙登極的黃巢,給出的答卷卻是……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