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傾唐小戲骨> 第六章 敬翔審度判大勢

第六章 敬翔審度判大勢

  開過官吏和鄉紳兩會後,淄州的建設如火如荼的開展起來了。

  重中之重當然還是土地問題,四縣原有官吏在刺史特派員的監督指導下劃定開墾或復耕區域,與鄉紳的良田嚴格分開,互不干擾。

  雖然鄉紳名下的良田佔了四縣的大多數,但划入屯保的田畝數也著實不少,畢竟鄉紳受到人力限制,家有萬畝良田一般就到了極限。

  只要極少數累世官宦之家才能達到數萬畝、甚至十萬畝以上,其中的緣由也多是家中世代傳承繁衍的家生子足夠多,這是一般鄉紳所不具備的。

  暗衛也沒閑著,他們充分發揮了自己情報工作的優勢,在周邊州縣偷偷地傳播、散布著淄州廣招流民的消息。

  「老鄉,聽說了嗎?淄州新上任的王刺史正在開荒,還給起了個名,叫什麼來著?對了,叫屯保,據說政策很優惠,好多人都為了一口飽飯投奔淄州去了。」

  「這個假不了,我有一個遠方兄弟,他家抱著試試看的想法,早在半月前就去了淄州,昨天讓人給我捎回話,說都是真的,而且除了正常的兩稅外就沒有任何盤剝了,真是一個好去處啊!」

  「嗯,我也聽說了,王刺史三令五申不許敲詐勒索百姓,前段時間有幾個膽大的惡吏全然沒當回事,依舊和平常一樣,沒事就下鄉搜刮,讓王刺史抓了典型,全都法辦了,殺頭啊!」

  「對,這事動靜可鬧的不小,聽說此事之後淄州官吏徹底被鎮住了,沒人再敢擾民了,王刺史真是個好官啊!」

  「你們這消息都落後了,聽說最新的消息了嗎?王刺史說了,保民被選入保丁,可免除勞役,從保丁被選入縣兵,可多分田五十畝,收成都是咱們的。

  要是幸運的被選入破浪軍,不僅多分田一百畝,還有優厚的撫恤待遇呢! 首發域名m.bqge。org

  這事我可沒跟別人說,就咱們兄弟幾個知道,不瞞你們,我明兒就去淄州投奔王刺史,你們也得抓緊了,等地分完了可就沒機會了!」

  「李兄,我聽你的,明兒也去淄州。」

  「我也去,投奔王刺史去。」

  「算我一個,不如咱們都去,還能做個伴兒,以後也能互相照應。」

  「對,同去,好日子就在眼前,誰不去就是腦袋有毛病。」 ……

  淄州四縣本地的農民,有很多把自家的田地上交官府,也帶著一家老小加入到屯保之中。

  田地雖是他們的命根子,但他們被惡吏盤剝得狠了,即使手中有地也吃不上一口飽飯,倒不如索性加入屯保,有王刺史撐腰,興許能過得好點兒。

  四縣鄉紳家中的佃戶倒是沒有多大波動,一則鄉紳們依約讓出五成收成,二則佃戶也在觀望。

  不過,這都在王師範的意料之中,他也沒去鼓動佃戶加入屯保,因為他現在並不想與鄉紳們鬧出不愉快,反而有與其和平相處,在保證他們原有利益的前提下,取得對自己的支持。

  就算如此,轟轟烈烈的大建屯保浪潮,也交上了一份讓諸人瞠目結舌的答卷。

  「四縣竟然屯田達到兩百餘萬畝!」連向來謹慎的杜荀鶴都大大地驚訝著說。

  「是遠超出我們的想象,雖然沒有動鄉紳手中的田地,不過,淄州平原多,且多水流,實際上能開墾的田畝數本就超過官府賬冊中所掌握的情況。

  倒是竟有如此之多的州外百姓前來投奔,讓我頗感意外。」以理財見長的張文蔚,關注點卻有些不同。

  「這也不奇怪,我從長安出發,途經汴州,后被刺史盛情邀來淄州,一路走來橫跨三千餘里。

  從西到東,所見無不是一片民生凋敝,到處惡吏橫行,官軍亦有劫掠,刺史施行如此惠民之政,豈能不一呼百應?」敬翔感嘆著。

  「如今我們手中掌握的田地總數達到近三百萬畝,就算明年的收成一般,也能從保民手中買回足夠的秋糧,故本刺史欲再次擴軍,杜師和二位先生以為如何?」

  王師範目視三人,而眼角餘光卻瞥了一眼西方,那是大唐都城長安所在。

  「屬下同意,如今地盤大了,如果沒有一支規模與其匹配的軍隊,那我們就是別人眼中的羔羊,現在的百姓安居、官紳和諧的局面亦不能長久。文蔚,財政上有問題嗎?」

  杜荀鶴支持王師範的擴軍主張,只是想從張文蔚口中確定淄州的財力,是否能夠支撐起龐大的軍需。

  「應該尚有餘力,糧食方面肯定沒問題,就算出現最壞的收成,以我們現在的存糧,亦夠十萬大軍用上三年!

  絹帛的銷路已經打開,而且一年來也闖出了名頭,現在很多人都只認我們的貨,尤其是周邊各地的貴婦、鄉紳。

  濟陽縣的絹帛產量達到了每月絹二千匹、帛二萬匹,基本已達上限,但隨著其餘四縣絹帛工坊的陸續組建,產量還會再上一個大的台階。

  鹽政方面(就是王師範賣的私鹽),隨著近期剿滅四縣的私鹽巨梟和一些小規模的私鹽販子,如今淄州鹽政之利盡在我們掌握之中。

  而且又收繳了數個大型鹽場,產量方面也有了保證,不僅能滿足淄州內需,尚有充裕存貨擴展淄州以外的銷路,收益超過絹帛,為淄州之最。

  鐵政方面,淄州境內的鐵礦皆收為官有,有些是我們自己派有經驗的師傅找到的,有些是從鄉紳手中買來的,按照主公的要求,給了鄉紳足夠的錢財,沒有發生矛盾。

  此外,州內的鐵匠都被我們收入各大作坊,並給予了優厚待遇,而且還向周邊州縣發起了招募,故軍器的產量和質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以目前的情況,兩月內就能武裝起一萬大軍,隨著有經驗鐵匠的招募和現有鐵匠學徒逐步成長起來,未來足可支撐數萬大軍。」

  張文蔚對自己掌管的鹽鐵、絹帛、儲糧等事,如數家珍般娓娓道來,給王師範三人吃了一顆強力定心丸。

  一直在思索的敬翔,見杜、張二人先後說完,方才搖著手中的羽扇,凝重說道。

  「既然糧草、軍器、軍資方面都沒問題,屬下也同意擴軍,而且要越快越好!

  眼下黃賊大軍直撲潼關而去,陝州、虢州相繼陷落從賊,官軍士氣低至谷底,照這般進兵速度,恐潼關難保,長安危矣!

  一旦長安有變,朝廷必下勤王之詔,屬下建議主公進京勤王,於此危難之際建殊勛於闕下,領大義之名分,蒙朝廷嘉獎而得地方之實惠,豐滿羽翼以待天下有變!」

  說完,停住搖動的羽扇,目光熾烈地凝視王師範,雙手成抱拳之狀。

  原本,敬翔是沒有隨身帶著羽扇這個習慣的,皆是王師範的惡趣味所致。

  因為在他心中,「手中不搖羽扇,那就不是諸葛亮」的觀念可謂根深蒂固。

  不只是受《三國演義》的影響,還有自己曾在話劇中扮演過諸葛亮的經歷,自我感覺羽扇就是智慧的化身。

  故不管敬翔的無奈,硬是給他塞了一把羽扇,還鼓勵他多多搖動,腦補一下冬日瑞雪中軍師敬翔搖動羽扇的場景吧,當真醉了。

  敬翔話音剛落,書房內的氣氛驟然升溫,王師範三人眼中閃亮,都是飽讀詩書之人,怎會不知漢朝黃巾起義故事?

  漢朝中央的南北兩軍,在剿滅黃巾起義的過程中逐漸被消耗掉,而地方軍閥的實力卻漸漸擴充。

  此消彼長之下終致頭輕腳重,朝廷號令不行,地方各自為政。

  當董卓出現時,大漢已經名存實亡,天下邁入群雄逐鹿進行時!

  而大唐此刻所面臨的形勢,何其相似!

  一旦黃賊攻破長安,早有異志的藩鎮必以勤王之名行擴軍之實,待到朝廷震懾天下諸鎮的十六衛大軍實力受損,甚至耗盡,誰會是下一個董卓尚不可知,但群雄並起、逐鹿天下之勢必成!

  想通此節,王師範對敬翔智謀之深遠佩服得五體投地,當即起身,躬身行禮,鄭重言道:「軍師遠慮,實乃我之子房,請受本刺史一拜!」

  「主公如此,可是折煞屬下。原本這謀划之事就是翔的本分,唯有竭智而為,然翔之智,遠不及輔佐劉邦得天下的張良張子房,實在當不起主公讚譽。」敬翔側身,盡顯恭謹。

  「哈哈,軍師過謙了,在本刺史眼中,活敬翔可是遠勝死張良呦。」王師範的幽默之語,又將書房中的氣氛拉回了輕鬆之態。

  「主公說得對,敬軍師莫要妄自菲薄,你之智謀,以杜某之才亦自感望塵莫及啊!」杜荀鶴髮自肺腑的稱讚道。

  「我與杜兄皆以政事、經濟之道見長,在運籌帷幄上可是遠不如敬兄的,文蔚亦有自知之明,願與兄共輔主公成就大業!」張文蔚誠懇道。

  「願與二位兄長一道,共輔主公!」

  「共輔主公!」

  「共輔主公!」

  三人轉而一同向王師範表達起效忠之誠,尤其是作為老師的杜荀鶴亦口稱主公,足見其心之誠、其情之深。

  「杜師、二位先生,快快免禮,師範定不負厚望!」

  主從四人,皆相視敞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