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立石碑喜迎聖諭
為了樹立當兵光榮、戰死光榮這種屬於軍人的榮譽感,生前死後的待遇只是回答了為什麼的問題。
這些都是利益,而要讓它變成一種信仰,還需要藉助某種圖騰的力量。
第一個衝進王師範腦海的主意就是供奉,因為唐朝時佛教已經盛行,很多人都相信『有來生』,而傳統的中華文化中也有『事死者如事生』的觀念。
所以,人們都會供奉死去親人的牌位,希望他們有個好的來生,也希望他們能夠庇佑子孫後輩。
這就是信仰,而牌位就是圖騰。
王師範遂決定在濟陽縣內擇一風水寶地,世代供奉犧牲將士的牌位,取名為「英靈神社」。
寓意那些犧牲於沙場的將士,他們的英靈將得到永生,他們即使升天依舊是神兵神將。
一千多年後的人們未必會相信,但對於此時的大唐百姓來說,人們敬畏鬼神,他們是相信的。
這就是時代的局限性吧,王師範選擇了適應,因為適者生存。
在一個下著淅瀝秋雨的午後,天氣有些涼了,雨水滴落人們的衣襟,瑟瑟秋風吹過,會將這種涼升華為冷。
然而聚集在一起的士紳、百姓、將士、保民、官吏卻目光火熱,因為今天是「英靈神社」的奠基之日,一塊花崗岩石碑即將樹立在這方天地。 一秒記住http://m.bqge.org
只見其上書「五百勇士紀念碑」七個大字,雄渾有力,盡顯大唐風範,金漆描摹,以示捨身取義的光榮。
石碑的背面記錄著他們的榮光時刻。
「廣明元年,五百勇士隨濟陽縣令兼破浪營指揮使王師範,遠赴泗上,征剿黃賊巢。
參加了下邳襲擾戰、宿遷解圍戰、宿遷伏擊戰,人人奮勇,不懼頑敵,屢立戰功,助破浪營三戰三捷。
東路軍大營保衛戰中,雖賊眾我寡,然凜然不懼,與賊四萬大軍激戰兩日,賊伏屍萬餘。
五百勇士,最終倒在迎擊賊軍的一線,將背後的安全留給了戰友,人雖死,義永存。
特立碑以記。
尚饗。」
王師範親自輪動鐵鍬,將黑土填埋在石碑底座周圍。
待到平整了地面,石碑牢牢聳立,他整理了一下襆頭,拍掉衣襟上沾染的塵土,鄭重地向「五百勇士紀念碑」三鞠躬,面容莊重,這是他送勇士們的最後一程。
轉過身,目光掃過人群,最後,停留在勇士遺孀中間。
對著這些失去了家庭支柱的女人、也是對著來參加奠基的所有人,飽含深情地說:「勇士們走了,他們的未盡之志將由我們這些活著的人繼續承擔。
他們身後的父母、遺孀、幼子,將由我王師範贍養、撫育,讓勇士們走得沒有遺憾,瞑目九泉。
為國而死、為親人四鄰免遭賊寇屠戮而死、為了保住手中的土地而死,這種死重於泰山,死得其所,雖死猶榮!
濟陽縣的百姓不會忘記、破浪營的戰友們不會忘記、我王師範更不會忘記他們的英勇與功績。
今天,我們濟陽縣的鄉親們聚集在這裡,為勇士們樹碑記功,緬懷英靈。
他日,『英靈神社』建成之後,我們將世代供奉,讓勇士們的音容,永遠留在這片他們最摯愛的熱土。
兄弟們,一路走好!」
王師範轉回身,凝視著石碑,目光一動不動。
下面的人群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勇士的親人、四鄰的小聲哭泣變成了嚎啕大哭。
被幾十年來社會動蕩、亂了人心的飽學鄉紳們,想起了學了一輩子的儒家經典所倡導的仁義。
彷彿在這一瞬間,重新回到了年輕時教化尚存的青蔥歲月。他們從王師範的身上,感受到了曾經無比熟悉的味道。
王師範麾下的將士們,不論是破浪營、濟陽縣兵、還是屯保保丁,瞬間熱血沸騰,虎目通紅,一股巨力自丹田而上,沖開喉嚨,吶喊成潮。
「兄弟們,一路走好!」
「兄弟們,一路走好!」
「兄弟們,一路走好!」 ……
這是純粹的戰友情,也許,這也是他們自己未來的歸宿。
送行的呼喊經久不息,是喊給遠在天堂的戰友,也是喊給自己的最終歸宿吧。
老天似乎也被驚醒,或許是被感動,淅瀝的秋雨驟然轉盛,回應著石碑旁的濟陽縣百姓。
在滂沱的秋雨中,「英靈神社」奠基畢。
回到縣衙,王師範喚來王靈,命他派出暗衛,急赴長安,並帶著禮物去見義父田令孜,當然也少不了義兄田榮那份。
這便宜義父身為神策軍使,雖說是宦官,但也頗喜寶劍,尤其是裝點華貴的,拿來充充門面。
王師範投其所好,將這次出征中繳獲的一把鎏金劍鞘、寶石嵌柄的,寶劍中的極品也一併送上。
並附上親筆信一封,在信中詳述了自己出征泗上的戰功,拜請義父於皇帝面前多加美言。
有了之前剿滅暴家后獻上的厚禮,再加上此次也不空手,相信田令孜會幫忙的,畢竟懂事的義子或許有,但既懂事又有能力辦事的義子就不多了。
這也不是王師範腹黑,須知晚唐之際人心已亂,大家只會想著自己的利益。
為了利益而出賣隊友的事,在此時的人們眼中再正常不過,不會有絲毫猶豫的,真是詮釋了「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也正是這個時代的可悲之處。
曹存實剛自任天平鎮留後,肯定急於得到朝廷的認可,上報戰功的奏章中必然極力吹噓美化自己,以期如願。
可能未必有曹全晸剛正不阿的遺風,能談到多少王師範的功勞就不好說了。
王師範也需要通過提陞官職,來擴大自己手中的權力,只有有了權力,才能談到理想,所以,他不容此功被人湮沒。
十月末,王師範終於等到了朝廷旨意,而且奉旨而來的天使還是老熟人,義兄田榮。
濟陽縣西境關卡外,破浪營親兵左右隊立於官道兩旁,人人盔明甲亮、氣勢昂然。
坐於馬上挺直腰桿,長槍豎起、整齊如林,胯下戰馬也是剛剛洗過,柔順的鬃尾在陽光照耀下光點四射,高昂的馬頭盡顯不屈的高傲。
破浪營隆重列陣,以迎天使。
在親兵隊前站立一將,身著明光鎧,腰懸寶劍,足蹬戰靴,八尺身材,威武不凡,迎面看去,一雙劍眉斜插入鬢,臉上始終掛著人畜無害的笑容,正是王師範。
王師範特意出城二十里遠迎,以示對朝廷的恭順,也是向天下的貴族表明「自己是個懂規矩的人」。
天使隊伍已至,歡迎的鼓樂之聲響起,王師範帶領破浪營諸將、縣衙屬吏和應邀而來的濟陽縣鄉紳,上前對著仍未下轎的天使,躬身行禮。
「濟陽縣令兼破浪營指揮使王師範,恭迎天使!」
轎簾撩開,田榮一邊下轎,一邊尖聲說:「師範賢弟請起。」
王師範趕忙上去攙扶,笑著回話:「義兄辛苦。」一份紅紙禮單悄悄送入田榮手中。
田榮順勢收下,笑罵著說:「就你小子懂事,之前你派人送來的心意我收到了,何必再破費,咱們兄弟也不是外人。」
王師範知道此話當不得真的,小聲說:「咱們兄弟的感情那還用說,這是小弟慰勞義兄隨行弟兄們的一點心意。
就當作一點茶水錢,總不能讓大家白來濟陽縣一趟嘛,我王師範的臉面不要緊,但義父和義兄的臉面總是要周全的。」
看王師範如此會說話,田榮很是受用,一高興就透漏道:「那為兄就代兄弟們領了你這份心意,有義父做主,你的事,成了。」刻意壓低了聲音,只有二人可聞。
「謝義父,謝義兄!」王師範遙向長安方向一抱拳,又對田榮稱謝。
「賢弟注意言辭,莫要忘了陛下隆恩!」壓低的聲音中有嚴厲的警告之意,亦有明白的會意。
「小弟失言,望義兄多多擔待。」王師範馬上現出恭謹的模樣。
「在外人面前注意就是,咱們兄弟間總是能遮掩的,放心,呵呵。」田榮換上了笑臉,畢竟對王師範的懂事還是很滿意的。
在濟陽縣各界精英的陪同下,天使隊伍穿過關卡,又入濟陽縣西門,直抵縣衙方停。
整座縣衙早已布置得喜氣洋洋,門前張燈挂彩,門內紅布鋪路,直達長條香案。
田榮邁著方步,手捧聖旨,繞到香案之後,隨行小宦官細聲高喊,「跪!」
王師範率眾應聲跪伏於地,待聞聖訓。
田榮同樣尖細的聲音,伴隨著抑揚頓挫的語調,開始了宣讀。
「茲濟陽縣令兼破浪營指揮使王師範,不畏頑賊,勇於任事,泗上一役滅賊數萬,於國有功,朕心甚慰。
特擢王師範升任淄州刺史,文散職通議大夫,武職壯武將軍,勛上輕車都尉,原淄州刺史劉能回京另行安排。
賞銅錢一萬貫,帛一千匹,絹一百匹,塞外駿馬十匹,御監「鎏金盤龍槍」一桿。
欽此。」
「臣王師範接旨,謝主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賢弟,聖旨已經宣讀完畢,起來吧。」田榮虛扶一下,順勢將聖旨遞出。
王師範連忙躬身上前,小心翼翼接過,命僕人置於祠堂安放,每日香火供奉,一副忠臣孝子做派。
身後以縣學劉教諭為首的濟陽縣鄉紳看在眼中,贊在心間,「看來王縣令是懂規矩的。」
「賢弟,這桿『鎏金盤龍槍』可是陛下親自監督,專門為你量身打造而成,足見皇恩深如海啊,小兄恭喜了!」田榮笑著說出此槍的來歷。
「謝陛下,臣王師範定肝腦塗地勤於王事,以報浩蕩隆恩!」王師範向長安方向遙拜道。
隨後,一場由王師範授意、杜荀鶴主辦、劉教諭主持的接風宴,在濟陽縣各界精英的熱情參與下,拉開了帷幕。
公推天使田榮居首位,而且隨行天使而來的儀仗諸人也得到了盛情款待,一時間,賓主盡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