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海棠玉帳將軍意(二更,歡迎投票、收藏、推薦好友!)
昨夜風蕭蕭,然小雨卻是疏落,正是暮春時節獨特之景。王師範和一眾兄弟們酒喝的太多了,無暇賞雨而酣睡濃甜。
一覺睡到天亮,軍營的號角聲按時響起,驚醒眾人,卻難解惺忪睡眼。當號角聲再次響起時,是那刻入骨髓的軍中之法從靈魂深處找回眾人的七魂六魄。
清醒后的眾人,用平生難見的速度穿上軍服甲胄,配劍持槍,衝出營帳,奔向早操點卯的集結地。
此情此景,正是: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今朝酒醒何處?海棠春,玉帳將軍意。
話說此時的軍隊,非戰時都有比較固定的駐地,在駐地之內多建有營房,而王敬武軍中卻只有營帳,與出征之時無異。
皆因王敬武頗為推崇孫子兵法,將《計篇》中的選將用將標準作為自己的為將之道,即:「將者,智、信、仁、勇、嚴也。」
平時如戰時,枕戈待旦,如遇緊急戰事,出則能戰,戰則必勝,此是為嚴,嚴於治軍。
二來,此時節軍隊出征都派先頭部隊勘定臨時駐紮之地,很多時候都是把附近的百姓趕出家門,徵用民居,多有擾民之禍,向來是軍隊頑疾。
王敬武素懷仁德之心,不止於愛兵如子,亦能體諒百姓之疾苦,為減少擾民,故軍中常年住營帳,沒有住營房的習慣,是為仁,施仁於兵民。
王師範帶領眾兄弟一路狂奔,總算是沒有誤了點卯,否則軍法無情,縱然王敬武是主將,也不會對親子手下留情。無規矩不成方圓,壞了規矩,這隊伍就不好帶了。王敬武從軍二十餘年,必深知其中厲害。
待得點卯之後,王敬武派親兵傳王師範和劉鄩二人來中軍大帳議事。 記住網址http://m.bqge。org
王師範於是就吩咐王猛道:「阿猛,你先將兄弟們帶回咱們營區,我議事之後就回來。」現在畢竟是軍中,不能再如家中一般稱呼小名,故王師範改稱王猛為「阿猛」,正式之中又透著幾分親近。
「是,縣尉。」王猛應聲答道。
雖然王猛此時尚無軍職,眾人卻也沒有絲毫異樣,很是聽從指揮。一來是昨日酒席間,眾人已經知道王猛和王靈是王師範的貼身之人,最是心腹,劉鄩不僅有隊長的軍職,還是王師範的結拜兄長,故對此三人也很是恭敬。
二來也是出於對實力的認可,王猛和王靈不僅是九人之一,更是緊隨王師範之後,分列二、三名,居於眾人之前。
三來更可以說是酒味相投,喝出來的交情,總之服氣的很。
不一會兒,王師範二人就趕到中軍大帳前,經執勤親兵稟告后入得帳內。只見王敬武居于帥案之後,李嗣業、張厚、邵播三位心腹將領立於左下首,忙上前施以軍禮,口稱軍職,「參見將軍。」
「哈哈,好,師範很是懂規矩,明白這軍中無父子,皆以軍職相稱的道理,有點軍人的樣子了。」看兒子適應了軍人的身份,不覺贊了一句。
「今日傳你來,就是商議昨日選出來的這一百五十人,下一步怎麼辦?是按原來說的,考校騎術,取其精華?」王敬武轉到正事上來。
「末將想來,騎術還是要考校一番的,只是不淘汰了,不善騎者可以編入步兵,通過個人較武、團隊陣戰兩關,選個人武藝出眾者,以為跳蕩兵,選團隊意識出眾、善於陣戰者,組成重甲步兵或長槍兵,擇其善射者為弩弓兵,將軍以為可否?」
王師範說出了新的想法。之所以變了想法,無非兩個原因,其一,古人重情,一場酒席下來,兄弟之情已經萌生,其二,也是想著,兩萬五千大軍之中才選出僅僅一百五十人,百不存一,可見精兵難得,實不忍棄之。
「你小子倒是夠貪的,把老子這點老本都要了!」王敬武佯裝怒意,卻自己破功,笑了出來,帳中其餘四人也跟著笑了。
「不過,本將也不是小氣之人,都給你也無妨,只是軍中向來缺馬,最多也只能給你五十匹。」想到自身窘境,王敬武不免有些嘆息。
「嗯?末將曾讀我朝杜佑任淮南節度使時所著《通典》,其中引《李靖兵法》之言,我大唐兩萬大軍之中,戰兵實有一萬四千人,其中騎兵四千人,尚不算步兵騎馬者,可見,軍中向來不缺馬匹啊?」
「那都是近百年前的事了,大唐強盛之時,以舉國之力供應,自是不缺馬匹的。然自元和以後,藩鎮割據之事愈演愈烈,猶自懿宗后,亂賊四起,屢屢降而復叛,僅此招安之費就耗盡國力,不復當年盛況。
況且藩鎮彼此之間也多有利益之爭,不乏兵戎相見者,故幽並二州及西北產馬之地多嚴控馬匹外流,我平盧鎮與幽州間隔橫海鎮,尚無衝突,還能交易一些,但因購買之價就頗為昂貴,再算上養馬之費,花費更大,故我平盧軍中僅有馬五千匹。
其中三千匹在張霸先的牙軍手中,本將軍中只有二千匹,除卻近衛親軍分得一千匹,其餘各軍只有百多匹,只夠各級將官和親兵之用。
至於各州刺史,多是自掏腰包買馬。像那淮揚之地,多是騾馬成軍,少有騎兵。所以,不可盡信於書,切記!」王敬武分析完前因後果,還不忘叮囑兒子。
「還有,昨日出操想來你也看到了,軍中著甲者只有六成,鐵甲更是僅有一成不到,全軍滿打滿算也就二千副鐵甲。因此,最多給你五十副鐵甲,外加一百副皮甲,刀槍弓弩倒是充足,你盡可多拿些。」又追加了一句,看錶情就知道王敬武拿出這些家當也有些肉疼。
李嗣業看著氣氛有些低落,就出言開解兩句,道:「王縣尉可莫要嫌少啊!五十匹馬、五十副鐵甲,就是我們這軍都指揮使也都眼饞呢。再說,按我大唐軍中編製,弓弩兵占其四,步騎各占其三,以五十騎兵配一百五十人之都,已是最頂級的配置了。另外,騎兵雖靈活,卻也應注重兵種間的配合,尤其是遠程兵種的使用。」張厚和邵播二人也紛紛點頭稱是。
王師範與劉鄩對視一眼,好似徵求意見,只見劉鄩略一點頭,隨即心中有數,知道父親此次是大出血了,忙鄭重道:「多謝將軍厚愛,末將定倍加珍惜,回去後勤於練兵,把這好鐵用在刀刃上,將軍莫要肉疼了!」收尾還加了一句俏皮話兒,又引得眾人不覺好笑。
王敬武看著寶貝兒子這般,心中寬慰不少,嘴上卻沒好氣地說道:「快點兒滾回去!好生操練,少在這裡耍貧嘴。」
王師範忙答道:「末將領命,這就滾!」轉身拉著劉鄩就跑出大帳。
不說帳內王敬武四人如何笑罵,此刻王師範心中滿是如何分配兵力與考校之事。待回到營地,站在眾營帳前的一塊開闊地,大喝一聲,「集合!」
不到三個呼吸,眾人已跑出營帳開始列隊,又過了三個呼吸,列隊完畢,王師範心中很是滿意,暗道:「不愧是精兵!」
此時,劉鄩也已歸隊,王師範立於眾人之前,把剛才中軍帳中議定撥給他們都五十匹馬、五十副鐵甲、一百副皮甲之事當眾說出,頓時引起軒然大波。這群久經行伍的兵魯子自是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各個眼中冒光,差點噴出火來。
見眾人情緒被調動起來了,王師範趁熱打鐵道:「好馬配好鞍,好鐵用在刀刃上,只有最勇猛的戰士才能配最好的駿馬。都不用急,本縣尉定然公正、量才而用。一會有騎術、個人較武、團隊陣戰三關考核,是騾子是馬,咱們拉出來溜溜!」
「縣尉快點兒開始吧,兄弟們都等不及了!」王鐵的憨厚之聲響起,眾人也跟著喊了起來。這些人都是精兵,而精兵身上都有一股驕橫、天不怕地不怕的勁兒,一股聞武則喜的剽悍之氣,王師範看在眼中,喜在心間。
「好,劉鄩已因戰功升為隊長,不在考核之列,其餘眾人,一視同仁,一切全憑真本事,」王師範果決道:「全都聽令,目標馬場,跑步前進!」隨即第一個向前跑去,眾人自覺緊隨其後。
到了馬場后,取來早就備好的五十匹馬,王師範將眾人分作三組,考核馬上砍殺與馬上射箭兩項,是於極速奔跑之中揮刀砍殺稻草人和張弓射箭靶,砍殺看的是擊中的部位和力道,射箭看的是所中之箭靶的遠近。
五十匹駿馬往複賓士,捲起陣陣塵土,只見馬上健兒或身體前傾,俯身於馬背,或單腳離鐙,側身縱馬,更有技藝嫻熟者俯身藏於馬腹;於馬上持刀,憑藉馬力切中草人頸部者有之,自恃膂力過人,大開大合者亦有之;於馬背跌宕起伏,一呼一吸之間,張弓搭箭,遠處木靶應聲而倒,箭術一般者也能射中五十步之靶,精於此道者多中百步之靶。
三組人馬輪番上陣考核之後,王師範眼中滿是驚喜之色,毫不誇張地說,如果放在一般騎兵之中,這群牲口人人可稱精銳,可是他們的縣尉要的是精中之精,自然提高標準,單就箭術而言,須得射中百步之靶,且要十中六七,如此標準之下,仍得精騎四十。
餘下之人隨後進行個人較武,團隊陣戰。擇其武藝更為出眾,其人更為悍勇者為步兵,其中身材高大、膂力過人者當著鐵甲,是為重裝步兵;身手靈活矯捷者當配圓盾和橫刀,著皮甲,是為跳蕩兵。擇其善於步射,團隊意識強者,為弓弩兵。一番選拔,得重裝步兵三十人,跳蕩兵二十人,弓弩兵各三十人。
三場考核下來,已近午時,王師範解散眾人,命其回營休息,單把劉鄩叫到自己帳中,商議各隊隊長、副隊長的人選。
其實,王師範心中有了安排,找義兄劉鄩商議,更多的是看他對自己的安排有無意見,以示倚重之意。
王師範先開口道:「之前在中軍大帳得李叔父指點,對軍陣之事有了更多認識。然將是兵之膽,故選將用將更是重中之重,我欲自領騎兵隊,使阿兄領弓弩兵隊,不知意下如何?」
劉鄩見王師範將如此重要之事拿來與自己商議,而不是獨斷專行,除了深感信任,也看到其胸懷磊落,遂真誠言道:「縣尉武藝遠勝於我,更適合領騎兵,而且騎兵往往於緊要時刻能起到決定勝負的關鍵作用,本應掌握在主將手中,至於我,蒙縣尉信任,自當帶好弓弩之隊。」
「你我兄弟合力,日後定能縱橫沙場,如果我決策有失,還望阿兄直言相告。」
聞言,劉鄩忙鄭重道:「鄩必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阿兄從軍早我兩年,經驗更豐富,我準備讓阿兄除了直掌弓弩隊外,再升為副都頭,協助我統領全都人馬。阿猛阿靈兩兄弟跟隨我日久,自也是信任熟悉,準備讓阿猛做騎兵副隊長,掌二十名鐵甲騎兵,阿靈做騎兵什長,負責哨探偵查。只是這步兵隊長尚為確定,不知阿兄覺得誰適合?」王師範又示倚重之意,並詢問道。
劉鄩略一思索,不覺笑道:「縣尉覺得那個沒少敬你酒的王鐵如何?」
「此人倒是頗為爽直,今日考核也是出類拔萃,而且也是除了你我兄弟四人外,於眾人中最熟悉之人,可以先升為步兵副隊長,以觀後效。」
王師範腦海中浮現出王鐵的憨直形象,也覺得他是目前的最合適人選,就做出決定,先試用一番。
隨後,找來王鐵,先是一番交心之談,隨即說出信重提拔之意。王鐵頓時雙目濕潤,甚至直接雙膝跪地,行這時節少有的大禮,有些哽咽說道:「我王鐵雖粗人一個,卻也知點水之恩湧泉相報的道理,從軍數年,出生入死,仍僅是一個大頭兵,今蒙縣尉器重,越級提拔,日後定當肝腦塗地,唯縣尉之命是從,如違此誓,天誅地滅!」
古人信鬼神,向來注重誓言,不會隨意發誓的。王師範聽后頗為感動,知其真心效忠之意,從王鐵的一番話語中看出,此人與王猛有幾分相似,也是粗中有細,自己的選擇看來是對的,忙伸手扶起王鐵。
待午後,王師範將眾人重新集合起來,當著眾人發布任命,「經考核,本縣尉特任命,劉鄩擢為「破浪都」副都頭,兼領弓弩隊隊長,王猛擢為騎兵隊副隊長,王鐵擢為步兵隊副隊長,此兩隊隊長之職暫不設,待日後立有戰功再給予擢升,王靈擢為騎兵什長.……」
王師範又把今天考核中表現突出的十幾人擢升為什長,被擢升之人自是喜形於色,沒擢升的也頗為服氣,畢竟是自己技不如人,同時也看到王縣尉為人很是公道,想著日後努力立功,定會有擢升的機會,心中也燃起了希望。
要說眾人中最興奮的,非王鐵莫屬。只是他不知道,因他今日的誓言,已經有了進入王師範核心團隊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