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計劃
“竟有此事?蘇將軍放心,我一定會派人徹查,給你也給我幽州百姓一個交代。”
??王餘瀾眉頭一皺,有人販販賣大唐孩子給異族人,他這個刺史卻絲毫不知情,如果有一日釀成大禍,烏紗不保,悔之晚矣。
??“王刺史先別急,不僅僅是簡單地販賣孩子給異族人那麽簡單,蜀王殿下懷疑,幽州城內可能有著奸細,與異族勾結,賣國求榮。”
??“那些孩子被異族人拿去之後,很有可能被訓練成細作潛回大唐,竊取我們的機密情報,或者到處搞破壞,煽動民眾鬧事,危害甚大,一定要及時將其扼殺在萌芽之中。”
??蘇定方看了李愔一眼,將李愔先前所言全部告訴了王餘瀾。
??“什麽?”
??王餘瀾當即驚呼一聲,他本來隻以為不過是一樁販賣人口的案子,心底還隱隱不滿蘇定方為了這種小事就急匆匆地叫自己過來。
??現在才知道,蘇定方這是在救自己啊。
??販賣孩童一事隻是剛剛發現,並不代表著隻是現在才開始出現。說不定已經有被販賣到異族的孩童被培養成了間諜,潛伏在大唐的各處,伺機破壞。
??如果有一天真地被從其他的地方查出來了,王餘瀾可就不是烏紗不保,而是項上人頭不保了。
??“王刺史不必客氣,維持幽州的穩定,保護大唐的百姓本就是你我分內之事。現在的當務之急還是要盡快地查清究竟是誰在與異族人勾結。蜀王殿下昨日還留下了一個活口,不過那人嘴硬,還沒有說出任何的消息。”
??“我聽聞你手下有一個叫刑名的,擅長審訊犯人,沒有他撬不開的嘴。”
??蘇定方慢慢說道。
??問李愔要人,本來就是要給王餘瀾的,他手下的人打仗還可以,審訊這種事確實不擅長。
??不過王餘瀾麾下的大牢班頭刑名,卻是一個審訊的好手,聞名幽州城內外。
??當然,不是什麽好名聲。
??此人審訊手段極其殘忍,到了令人發指的程度,據說從他當上大牢的班頭後,幽州大牢附近的那一條街人就越來越少,猶如一片鬼蜮一般,日夜隻有不停的慘叫之聲。
??就憑借著刑名兩個字,幽州近年來犯罪率越來越低,幾乎沒人敢作案。
??“蘇老將軍放心,我馬上派人叫刑名過來,今晚就讓哪個異族人開口,絕不會放跑半個敢出賣我大唐的人。”
??王餘瀾當即道。
??現在就算是查清了販賣孩童一案,並且抓住了幕後的主使者,他一個瀆職之罪也是跑不了的,頂多將功補過。
??“人還在我府上,王刺史叫人直接過去便是。”
??李愔微微一笑,在一旁插話道。
??“那就叨擾蜀王殿下了,此次事了,我一定登門拜訪,以謝殿下救命之恩。”
??王餘瀾將目光看向李愔,恭敬地一禮,道謝道。
??此次若不是李愔,就算他抓住了販賣孩童的人,也極有可能將之當成一件普通的案件處理,放任這個生長在幽州的毒瘤繼續壯大下去。
??所以王餘瀾是真的從心眼裏感激李愔,同時在這感激之中又不免夾雜了幾分好奇。
??李愔的名聲他也是有所耳聞,說好聽點那叫放蕩不羈,說不好聽那就是臭名遠播,十足十的一個紈絝王爺。
??而且據說李愔腦子還不太好用,智力還有所缺陷,更讓李愔的名聲差上加差。
??不過現在一看,往日的傳言顯然不可信。
??李愔一身華貴藏青色錦袍,一直坐在座位上聽著他們的將話,雖然不說話,但是身上那股不怒自威的氣勢還是讓人不敢忽視。
??如果說這都是傻子,那麽世上就沒有聰明人了。
??“謝就不必了,不過近些日子我籌辦了一家學院,不日就要正式成立,到時候還請刺史大人,當然還有蘇老將軍前來剪個彩,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李愔對王餘瀾還是比較喜歡的,雖然對方沒能及時發現城中有人勾結異族販賣孩童一事,但是並不代表著王餘瀾自身的能力不行。
??幽州身為軍事重鎮,能成為一座不輸於大唐內部各州的繁華之城,與王餘瀾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
??“哦,蜀王殿下要創辦學院?那是好事啊,我一定到場。”
??“蜀王殿下既然開口相邀,老夫便當然一定去了。”
??王餘瀾和蘇定方都開口同意道。
??王餘瀾是感激李愔的救命之恩,想要還李愔些人情。蘇定方卻是感覺李愔做事不會那麽簡單,突然創辦一座學院,肯定另有目的。
??要知道,李愔現在可還擔著征兵的任務沒有完成呢,沒事去搞什麽學院。
??“不過我聽說幽州隻有一座私塾,教書的先生也隻有一個,近日還要離開幽州。蜀王殿下若是創辦私塾,這教書的先生從哪裏來呢?”
??王餘瀾答應之後,也不由替李愔考慮道。
??這已經不僅是投桃報李,而是隱隱想要和李愔更近一步了。
??幽州確實沒幾位先生,出名的也就鹿清平一個,實在是身處邊境,百姓又多窮苦,教育資源極差,但凡讀出點成績來,就忙不迭地忘其他更好的地方送。
??所以王餘瀾上任的幾年來,幽州城雖然逐漸繁華,但是這教育一業始終有心無力,搞不起來。
??“在本王的勸說之下,鹿先生已經同意留下做我那百家書院的先生了。至於授課的先生一事,王刺史卻是不必擔心。”
??“木匠、鐵匠,乃至田間的農名,都會是我書院的先生,何愁不夠。”
??李愔微微一笑道。
??百家學院,本來就不是純粹的儒家學院。
??儒家的思想已經占據了封建社會官方統治思想七百餘年,李愔不打算讓他繼續獨尊下去,在後世逐漸固步自封,最終導致被外虜侵略的慘劇。
??他要從現在開始改變,搞一個百家齊放,任由各種思想學說相互競逐,彼此取長補短,形成一個良好的循環。
??在李愔心中,這是功在當世,利在千秋的好事。
??但是聽在儒家出身的王餘瀾二中,便不是那麽回事了。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