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血陣逆天 四
甕聲甕氣的聲音再次響起。
“圓證大師,難道有鬼道修士在附近潛修,所以煉出了僵屍看守門戶?”
圓證搖頭道:“能驅使數具綠毛的鬼修,本身修為至少要突破築基。敝寺弟子數次深入山林、擊殺陰物,從未見過有人出頭,應該不是有主之物”
說到這裏,圓證端起茶盞,慢慢喝了幾口,似乎在斟酌說辭。
“綠毛僵屍對修士無甚威脅,卻比凡俗百姓強得多,有幾個獵戶不幸遇上,全數死在林中。從那時起,敝寺封鎖了‘神寵雨林’,不許百姓前往打柴、狩獵,同時派出弟子滅殺邪物、查找線索。盡管陸續除掉十多頭綠毛,線索卻始終沒有找到。所幸僵屍雖一直出現,數量卻不太多,沒造成太大的禍害”
“僵屍屬於陰邪鬼物,雷、火等符籙對其極具威脅,本寺功法更是它們的克星。老衲和兩個師弟都去查過,希望找到源頭、消除禍患,可惜數次奔波皆無功而返”
“數月前,敝寺僧眾接二連三在雨林中遇難。有僥幸逃回的弟子稟報,林中綠毛日漸稀少,襲擊者是一具白毛僵屍”
“直到此時,老衲才意識到危機迫在眉睫。即便在‘天煞’、‘地陰’之所,綠毛僵屍進階白毛,也需要耗費百十年時光。附近必然出現過極大變故,使得僵屍不正常地瘋長”
“白毛僵屍雖然厲害,但老衲與圓機、圓德兩位師弟都修至‘信覺’境界,比它隻強不弱。謹慎起見,圓德師弟留守寺院,老衲和圓機師弟共同出馬,希望能一舉除害”
“可惜,等我們找到對方,情況又有了變化。僵屍身上的白毛開始脫落,手臂、腿腳露出隱隱紅黑色,這是其進階在即的標誌”
“‘黑鐵屍將’戰力強橫,和假丹修士不相上下。老衲和圓機猝不及防,多虧師弟奮力阻擋,為老衲爭取到一線生機,最後才僥幸逃了出來。”
圓證說到這裏,身體忍不住微微顫抖。釋道僧侶最講“禪定”功夫,老僧竟無法自控,當日的凶險可想而知。
老僧深吸了一口氣,迫使自己平靜下來。
“諸位道友,當日雨林相搏,貧僧隻是輕微擦傷,可屍毒侵入體內,即便服藥也無法徹底根除,隻能選擇削肉驅毒。老衲傷勢稍有好轉,立刻便廣發信箋,請諸位來敝寺助拳”
圓證說完事情始末,似乎放下極大的包袱,緩緩坐在了桌旁。
“此事的前因後果,諸位想必都清楚了。白毛僵屍雖未完成進階,但行動迅捷、殺法凶悍,且身體硬如磐石,不懼普通傷害。圓機的修為和老衲相仿,不遜於普通築基修士,卻連盞茶時間都未撐過”
“此次再入雨林、誅此邪獠,凶險自不必提。一旦那邪物躥出山林、進入城鎮,方圓數百裏隻怕生靈塗炭,再無安寧之日”
“因此老衲才將諸位請來,希望能合力滅凶,為柳丘城除此大害。敝寺斷不會強人所難,無論哪位道友誅殺僵屍,老衲都願以鎮寺之寶‘玄武珠’相贈”
“嘩”
在座散修們低聲驚歎,顯然是被寶物打動。連曹忠林也忍不住直起身子,臉上露出貪婪的神情。
景華從未聽過“玄武珠”,但按照常理,神獸留下的寶物稀世罕有,或可製器、或能煉丹,都對修士有莫大的裨益。寺廟既然以“玄武”命名,說不定真有寶貝。
圓證神情不變,繼續說道:“至於其他道友,隻要願意共襄義舉,敝寺都會奉上厚禮致謝。不願冒險入林的,完全可以自由離開。希望諸位念及蒼生疾苦,能出手助老衲一臂之力。”
多數散修被“玄武珠”所惑,紛紛表示願意參加。有兩個修士臉露猶豫,見無人率先退出,也就默不作聲。景華有意讓飯團活動一下筋骨,便跟著混在裏麵。
如果敵方是假丹宗師,牽扯到方方麵麵的人脈關係,便不值得去趟渾水。但若對手隻是白毛僵屍,無門無派,倒可以讓飯團試試身手。
反正景華既無意於“玄武珠”,又不貪圖圓證的“重禮”,隻當作出門遊曆長長見識。
萬一情況有變,他可以直接轉身離開。低階僵屍本就弱於修士,哪怕真有“黑鐵屍將”出現,自己身懷符寶,安全總不成問題。
圓證見無人退縮,臉上的神情輕鬆不少,站起身來深深一躬。
“阿彌陀佛!老衲代附近百姓謝過道友,諸位請近前觀看”
老僧取出一塊獸皮,放在桌上攤開。
獸皮原本不過巴掌大小,打開後竟鋪滿整個桌麵,上麵密密麻麻地標記著山川河流、妖獸靈植。景華曾為“觀月齋”勘測地形,眼前的地圖比之詳細得多。
“‘神寵雨林’幅員遼闊,我等若不預先計劃,隻怕找上一年半載,也沒有任何結果。此圖是敝寺曆年勘測的心血,稍後諸位都能拿到一份,算作老衲的見麵禮。”
眾散修不由大喜。有了這份地圖,今後出入“神寵雨林”會順利許多。柳丘城內雖有地圖出售,但粗製濫造,和眼前的根本沒法相比。
精微地圖稀有貴重,宗門、世家通常敝掃自珍,不會拿出來分享。老和尚出手如此闊綽,又讓大家對“厚禮”多了幾分期待。
圓證手指地圖,繼續說道:“圖上的紅色標記,是僵屍慣常活動的地域。不知為何,它們從不遠離雨林。此處覆蓋的範圍極大,冒然進入很難找到目標。不如我等劃定區塊、分頭行動,發現僵屍後,以約定信號通知旁人,大夥兒齊力誅邪,諸位意下如何?”
散修們沒有對付僵屍的經驗,自然提不出異議。
姓餘的修士甕聲甕氣道:“圓證大師,此事由貴寺牽頭,經驗比我等豐富得多,你盡管布置差遣便是。我等隻需出力鋤奸,滅掉那具僵屍。柳丘城恢複安寧,餘某也得些實惠,豈不兩全其美?”
圓證點頭道:“如此甚好,諸位先請到廂房稍作靜修,待老衲做些準備,我等便即刻啟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