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孟生夢魚
道義,區區兩字,寥寥數筆,能擔得起的人,實在不多。
??先聖子醜一人肩負天下道義,子醜以身殉道後道義二字由子醜兩個徒弟肩負。子醜首徒鄒固是洛邑學宮祭酒,是天下首聖;子醜愛徒孟蘭是大黎太師。
??兩人合力,才擔得起道義兩字。
??大黎曆五百零六年十月初一,立冬。豫州,洛邑,洛邑學宮。
??孟蘭隻身而來,見了鄒固,沒有作揖,也沒喊“師兄好。”
??“孟蘭為何而來?”鄒固笑道,“為了救你那愛徒?”
??孟蘭搖搖頭,隻是瞥了一眼躲在鄒固身後畏畏縮縮的石雁舟,然後答道:“孟蘭不為他而來,孟蘭是來爭祭酒之位,爭天下首聖,爭學宮祭酒。”
??上百兵士將孟蘭團團圍住,鄒固喊道:“讓路,請孟先生進來。”
??上百兵士守好手裏刀劍矛戈,孟蘭手持竹簡一卷,邁入學宮。
??“已經許久沒人來與我論道了,我也有些寂寞。”鄒固在前麵領路,用足夠寂寥的語氣說道。
??孟蘭平靜說道:“去年玨還與你論道的,你忘了?”
??鄒固轉身盯著孟蘭,悲憫說道:“孟蘭,你變了,你不喊我師兄了。”
??孟蘭笑了笑,說道:“孟蘭還是孟蘭,變的是你。”
??“去沏一壺茶,”鄒固吩咐石雁舟,“孟蘭自遠方來,渴了。”
??孟蘭說道:“不必,你沏的茶,我喝不下。”
??石雁舟臉色一陣青一陣白,鄒固說道:“雁舟,有話就說,別學孟蘭總把心思藏著。”
??石雁舟吐了口氣,恭恭敬敬朝孟蘭行了個禮,然後說道:“孟先生,雁舟多謝先生的教導,如今我已經拜鄒先生為師。”
??孟蘭扶起石雁舟,說道:“你我已無師徒名分,不必行禮。”
??石雁舟冷著臉退回鄒固身後,鄒固朝他說道:“雁舟,你瞧瞧,孟蘭到底更喜歡那癡兒一些。”
??“孟先生,我有我的苦衷,”石雁舟說道,“公子寒之死我難辭其咎,若是回了黎都恐怕已經是個死人。”
??孟蘭不答,鄒固不惱。
??石雁舟繼續說道:“況且,大黎氣數已盡,如今這天下九州,早晚姓宋。”
??“第一句是假話,”孟蘭說道,“第二句才是真話。”
??“假話如何?真話又如何?”鄒固笑道。
??石雁舟臉頰有些燙。
??孟蘭不答,因為那是假話;鄒固不惱,也因為那是假話。孟蘭答了,因為那是真話;鄒固還是不惱,也因為那是真話。
??“孟蘭,你說要與我爭,如何爭?”鄒固大手一揮,說道,“孟蘭總喜歡與我爭。當年與我爭誰肚子裏裝的詩書多,後來與我爭女人,再後來與我爭一個癡兒,如今又要與我爭這天下首聖、學宮祭酒、道義二字。”
??“和你爭詩書,那是孟蘭少不更事;與你爭玉婉,那是君子之爭;與你爭癡兒,你捫心自問到底有沒有正眼看過他一次?與你這天下首聖、學宮祭酒,是你擔不起道義二字。”孟蘭答道。
??“詩書之爭,你贏了;玉婉之爭,你我都輸了;癡兒之爭,師兄讓你一步;可是這道義二字,我擔不起難道孟蘭擔得起?”鄒固質問道。
??“孟蘭可以試試。”孟蘭與鄒固四目相對,語氣卻是很平靜。
??玨山,小學塾。少年鄒固伐竹,少年孟蘭研磨,中年子醜提筆寫下“夫惟道義,天道在前,仁義於後。得道義者,上承天道,下得民心;失道義者,天不遂意,民不歸心……”
??少年孟蘭歪著腦袋瞧啊瞧,念了出來,引得伐竹的少年鄒固也過來了。
??“先生,我要研磨,我不伐竹了。”少年鄒固苦著臉說道。
??“先生,我不伐竹,我要研磨。”少年孟蘭爭執道。
??兩個弟子在耳邊吵吵嚷嚷如麻雀,子醜實在寫不下去了,於是說道:“先生考考你們,誰答得好,誰就研磨;答得不好就罰去伐竹。”
??“好。”少年鄒固與少年孟蘭異口同聲答道。
??“這道義二字,作何解?”中年子醜問道。
??少年鄒固與少年孟蘭又開始吵吵嚷嚷,都要先答。
??“我是師兄,我先答。”少年鄒固說道。
??“既然你是師兄,就要讓著我,這是禮。”少年孟蘭寸步不讓。
??少年鄒固又說:“孟蘭都說了是禮,那你要尊重師兄,要我先答。”
??子醜搖搖頭,勸道:“固,你是師兄,要讓著蘭。”
??少年孟蘭朝子醜拱手,還不忘朝少年鄒固拱手,然後說道:“先生說了道義二字,道是天道,義是仁義。所謂天子,那便是天子,所以仁義,那便是黎民。道義二字,是要愛天子,也要愛黎民,這樣才能做到上承天道,下得民心。”
??子醜滿意地點點頭,又讓鄒固回答。
??少年鄒固氣鼓鼓地撿起篾刀去伐竹。
??又過了幾年,兩人都到了及冠年紀。
??“固,蘭,”子醜喊道,“你們二人今日出去遊學。”
??兩人背著詩書,一齊朝子醜拱手。
??“固,你是師兄,要讓著蘭,”子醜又說道,“蘭,你是師弟,要謙遜一些。”
??“好。”兩人又是異口同聲,然後結伴走出玨山。
??玨山外有一處僻裏就叫玨山,兩人玨山僻裏停留了數日,與一位自稱是中山王室沒落子弟名為子修的才子結為好友,那子修對兩人的言論很是欣賞,於是請兩人下榻家中。子修雖然是中山王室沒落子弟,但家境殷實,為人闊綽。
??兩人欣欣然而去,要麽談論詩文,要麽撫琴吹塤,要麽結伴出遊。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子修說道,“兩位高才,不知師從何人?”
??“家師子醜,山野中人。”青年鄒固回答。
??青年孟蘭糾正道:“我家先生有大才,隻是還未出世。”
??子修笑道:“確實沒聽過,不過或許真有治世之才。”
??三人在河邊遇見了一個泛舟采蓮女子,準確地說是一個名為玉婉的泛舟采蓮女子,模樣清麗,青年鄒固、青年孟蘭都愛慕不已。
??“那是玉婉。”子修說道。
??於是青年鄒固取了一張六弦琴就地撫琴,子修吹塤,青年孟蘭和歌。歌曰:
??采蓮采蓮,其葉田田;擬作蓮葉,任卿采擷。
??采蓮采蓮,其水漣漣;孟生夢魚,常戲蓮間。
??采蓮采蓮,其人晏晏;擬作舟子,棹舟千年。
??於是那位叫玉婉的女子棹舟靠岸,款款而來。
??“可棹舟否?”她遞給青年孟蘭一朵蓮花。
??“可。”青年孟蘭接過蓮花,然後棹舟。
??青年鄒固獨自遊學去了,青年孟蘭在玨山僻裏陪玉婉兒棹舟多日,終於有一日他拱手說道:“孟生還要去遊學,待我歸來。”
??洛邑學宮。
??孟蘭歎息道:“待我歸來,玉婉已經墜湖而亡。”
??鄒固嗤笑道:“‘孟生夢魚,常戲蓮間。’孟蘭所為是君子乎?”
??“當不了舟子,把船毀了,鄒固所為是君子乎?”孟蘭針鋒相對。
??“子匡說玨山僻裏子修是先生之子,我不太信。”鄒固說道。
??“鄒固是默認了?”孟蘭質問道。
??“孟蘭總與我爭,既然喜歡爭,那便毀了都爭不了。”鄒固笑道。
??“所以鄒固要將玨放逐到塞上莽原?”孟蘭再質問。
??鄒固笑道:“是又如何?孟蘭連個癡兒都與我爭。”
??孟蘭也笑道:“可惜這回你沒爭過我。”
??“我徒雁舟,論詩文才情,勝那癡兒三分;論劍道造詣,勝那癡兒十倍。”鄒固得意地說道。
??“你看走眼了,”孟蘭強調道,“以前是,現在還是。”
??石雁舟左手拿著一卷書簡,右手提著一把劍。他與宋驍一樣,左手刀劍,右手詩書;他與江玨一樣,左手刀劍,右手詩書。
??“雁舟啊,孟蘭喜歡的到底還是那個癡兒,”鄒固搖頭說道,“就像先生還是更喜歡孟蘭一樣。”
??“鄒固遊學見識到天下風景後便覺得酒香茶苦不肯再聽先生教誨,”孟蘭繼續說道,“雁舟見識到宋國國富民強後是不是也覺得酒香茶苦不肯再聽先生教誨了?”
??鄒固啞口無言,石雁舟麵紅耳赤。
??“先生說了他算不上一個良師。”孟蘭說道。
??鄒固嗤笑道:“他當然算不上一個良師,偏愛孟蘭一人。”
??“先生過世後洛邑郊外那不是嘉禾,禾得兩穗,而是一穀一稗,不知我說道對與不對?”孟蘭繼續質問道?
??禾得兩穗,是為嘉禾;師得兩子,是為良師。這也是子醜寫的。
??“可我聽說楚國三苗之地苗聖墳前也有一禾兩穗,我有謙修、雁舟,不知孟蘭有哪兩個弟子?”鄒固問道。
??“鄒固隻知曉苗聖墳前有一禾兩穗,不知曉那並非一禾兩穗,而是兩禾共穗,孟蘭是一禾,江侯是一禾。”孟蘭答道。
??“孟蘭又要與我爭,還無憑無據,”鄒固說道,“先生說過千古第一聖人伯岐有言五百年後有一禾兩穗。”
??“先生還說了那是他故意說給你聽的,”孟蘭笑道,“先生說了千古第一聖人伯岐有言五百年後有兩禾共穗。”
??“禾得兩穗,是為嘉禾;師得兩子,是為良師,”孟蘭繼續說道,“先生說他不是個良師,我孟蘭也算不上良師。但是,兩禾共穗,亦為嘉禾;兩師共子,雙玉為玨。”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