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9章 好菜
都說好飯不怕晚,其實好飯也不怕遠。
要說還真不虧得洪衍武和陳力泉惦記了好幾天。也不虧他們大老遠地跟著「張大勺」從南二環一直找到了北二環去。
這頓飯,那吃得確實與眾不同,長見識,享口福,得體面。
那他們到底哪兒吃的啊?
嗨,安定門內大街259號,康樂餐館。
據「張大勺」所說,這家飯館特別的地方,一是在於是由四對夫婦合辦,兩位女廚師掌勺,菜式親民,天然就帶著一種家常菜的質樸滋味。
二是由於這幾個人籍貫天南海北,便得以在江、浙風味的基礎上,又融匯了福建、雲南、四川等地特色,竟創造出了屬於他們自己獨有風味。
可以說他們的八道招牌菜既有傳承又有創新,相當別具一格。
為這個,他幾十年來斷斷續續一直光顧,從人家最早的開業地點新開路二十五號,一直吃到人家搬到了椿樹衚衕去。
而去年的時候,「康樂」再次遷址,人家還特意把新地址告知了。
只是他嫌路遠,一直沒去過。
那這次就算是履約了,正好去會會老朋友,順便也帶著洪衍武和陳力泉嘗個新鮮。
就這樣,這一路上聽著「張大勺」隨口介紹。
洪衍武和陳力泉的腦海里,就有了一個從三張桌子起家,靠著價廉物美,精工細作,努力創新,維持了幾十年良好口碑的風味小館兒的大致印象。
可說來實在讓人出乎意料之極,當天,這一行三人東打聽西打聽,一到地兒倒是傻眼了。
因為餐館的規模和氛圍,和他們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樣。
迎面居然是一棟簇新的三層磚樓。
門前有高台階,上面有翠柏盆景,氣派的四扇大門上房掛著橫匾。
樓檐的一米高的紅色美工立體字上,還懸有一個引人奪目的霓虹燈招牌「江南風味」。
而進去就更了不得,樓上樓下幾十張桌子全都滿員,熱火朝天忙和的服務員得有好幾十人。
而排隊等位的人里,甚至還有不少老外呢,可見受歡迎的程度。
這哪兒還像個小飯館啊?完全就是大酒樓嘛,規模已經趕上「聚德全」了。
別說洪衍武和陳力泉了,就連「張大勺」都主動跟服務員又打聽了一下,生怕是找錯地兒了。
不過正是有此一問。一說怎麼怎麼回事,我說找誰找誰,這待遇還就不一樣了。
服務員馬上就去通報。而很快,樓上就下來一個身著華達呢制服的老太太,親自來迎接他們了。
這也不用等了,直接樓上雅座,單給領導備下的一個雅間給了他們。
而通過兩個人進一步的客氣寒暄,洪衍武和陳力泉才榮幸的知道,原來這就是「康樂餐館」兩位女大廚之一,常靜。
但說實話,最感驚訝的還屬「張大勺」。
因為別看才兩年工夫,「康樂餐館」確實已經不比從前了。
首先「張大勺」了解到,餐廳的老經理,和另一位福建籍的女大廚羅慧都已經因病退休了。
其次是他還得知,由於英國和香港報紙,先後刊登了相關報道,對海外推薦這家「三桌飯店」。
再加上常靜去年於日本參加「味之素」舉辦的烹飪比賽又拿了金獎。
政府便有意要把「康樂」其扶持為一級餐館,分擔接待領導和外賓的任務。
這一年來不但把這棟樓全部劃歸「康樂」使用,還通過從其他飯莊抽調支援,擴充了幾倍的人手,並提拔常靜擔任餐廳技術部經理。
這也就是說,如今的「康樂」真就成了京城餐飲屆里新秀一枝了。
但同時也是物是人非。
「張大勺」當年認得的老朋友們,如今幾乎都已經不在了。這不能不讓人有些傷感。
好在萬幸的是,終歸常靜常師傅人還沒走,他們這一次也就算沒白來。
這不,「張大勺」就隨口說了個四菜一湯,連菜單都沒看,這位已經久不親自掌勺的大廚就主動去廚房操持去了。
由於走了特殊渠道,不多時,菜品就開始端上了桌兒。
先上來的這道菜特別有意思。
眼前是一盤炸得焦黃的鍋巴,一碗熱氣騰騰的西紅柿色的湯。
在把熱湯快速的倒進盤中之時,只見碗中氣泡浮起,耳邊是「滋滋滋」的響聲,頓時香氣撲鼻,艷色滿溢……
簡直是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的多重享受。
美得陳力泉睜大了眼睛,香得洪衍武叫了一聲「鍋巴魷魚」,
可偏偏他隨後一動筷子卻愣住了。
因為嘴裡只有青蝦的美味、水果的香脆、西紅柿的酸甜……哪兒又有什麼魷魚啊?
而這時「張大勺」才不緊不慢的說了一句,「不懂就別瞎說,這就是常師傅根據傳統菜『平地一聲雷』改良,在日本得獎的作品。用青蝦、波羅丁、蘋果丁、荔枝丁、西紅柿醬、雞蛋清、熟豬油做芡汁兒,菜名叫『桃花泛』。」。
一句話,洪衍武不免尷尬了。
可同時卻也感到「桃花泛」這道菜簡直是絕了啊。
不但聽起來,風雅高貴。有一種十里桃花、花瓣紛飛的既視感。
在烹調藝術上,用料、技巧、寓意,也全都巧妙融合進了桃花的詩情畫意,增添了菜肴之美。
讓人賞心悅目的同時食指大動,印象深刻。
不過這話說回來,他記得「平地一聲雷」好像又叫「轟炸東京」啊。
用這抗日菜在日本拿獎,這事兒可……可真有點意思。
而就在洪衍武瞎琢磨的時候,第二道菜「酒糟肉丁」又端上了案。
福建省的特產紅糟,用糯米為主材料。將蒸過的糯米發酵,再過濾而成。鮮紅的色澤,有一定的酒精量和獨特芳香。
所以用紅糟調味,就是福建菜的特色。
這道菜要求烹飪時,不但讓紅糟充分滲入到肉丁里增加香味,還要不變色,有紅色的光澤。
紅色的肉丁、青綠色的炒黃瓜,看起來就很養眼,也是再好不過的下酒菜。
第三道叫做,「香菇肉餅」,妙處在於非同一般的巧手功夫。
要用香菇的笠包肉餡,像做茄盒,藕合一樣,先炸再燉而成。
菜端上來之後,一眼可見,茶色的香菇表面,笠下卻金黃輝映,旁邊再搭配著玉蘭片。
顯而易見,這道菜是從「燒二冬」發源,卻更勝一籌,實在是讓人難以想象的巧思巧手。
第四道菜呢是道「茭白口條」。
茭白是細菜,口條是用寬汁兒扒出來的,搭配在一起,很有點清真館兒的意思,是細滑軟嫩、滋味濃郁,最能下飯。
至於最後,那又是一道常師傅自創的「翡翠羹」來收尾了。
這道菜,是將切細的菠菜葉,與雞湯一起煮成綠色羮。
同時又用雞肉泥加蛋清,煮成的白色羮。
然後再將兩種羹,裝在一個盆中即可。
當端上來的時候,常師傅是擺成「太極」形狀的。
綠與白交相輝映,不但煞是美觀,更襯托出深綠的翡翠之美,口味也涇渭分明。
如加上調和味,竟有三種味道可以選擇。
當然,如果拿它和頭道菜「桃花泛」這麼前後一對照,那就更得意趣了。
想想吧,一硬一軟,一紅一綠。最難得的還都是如此雅緻,如此浪漫。
若不是女大廚所創,世間恐怕還真是難有這樣的妙菜呢。
別人不說,至少洪衍武嘗過一次之後,是對「桃花泛」和「翡翠羹」心悅誠服了。
至少在他看來,這兩道菜已經是色香味意形俱全,登峰造極的菜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