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章 開店
思路一旦有了,洪衍武馬上著手實施。
他心裡明白,這個營生雖然談不上違法,但卻是不符合煙酒經營方面相關規定的灰色生意。
要想做得踏實、長遠,怎麼也得有個合法的店鋪來打掩護。
所以他第一件事就是讓宋國甫幫忙,給「淘氣兒」和「順子」一人批了一個煙酒小賣店的執照。
要說這件事,這倆小子還挺有福氣的。
因為國家雖然已經有心實行煙草專營制度,已經在1982年1月1日,成立了國家煙草總公司。
但執行細則一直推遲到1983年9月23日才正式頒布。
而對市場起監督管理作用的煙草專賣局成立更晚,直到1984年1月6日才開始正式履行職能。
說白了,這就是趕上了一個交接過度的窗口期。
等於現在的煙酒批發業務,暫時還是糖業煙酒公司在負責。
宋國甫只需跟區里的糖業煙酒分公司打了個招呼,執照就批下來了。
否則這要是等到一年之後,那就麻煩事兒可就多了。
甚至在專營制度出台到煙草專門局成立之間,到底還能不能辦這方面的經營執照,恐怕也兩說著呢。
當然,由此也可以看出,煙草市場的混亂確實到了國家忍受不了的程度。
實際上,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由於京城捲煙市場缺乏統一專門機構的領導管理,市面上呈現出的是多頭批發的混亂局面。
這是因為除了與經營捲煙業務相關的批發單位外,在利益驅動下,許多單位,包括外省駐京單位全都一轟而上,爭搶捲煙批發權。
以致出現當時京城捲煙市場二三級批發單位多達470多家的不正常現象。
這就是煙草專營制度為什麼會出現的原因。
不用說,既然有了合法執照,那麼跟著的就是要找經營地點了。
按說這年頭租房可不方便。
因為經濟屬於方興未艾的階段,房租不高吧,還誰都缺地方,真沒什麼人願意找這麻煩的。
要擱一般人,能湊合找著個地兒就不錯了。
至於房子的位置和條件就得完全隨機了,千萬別惦記有多好。
可偏偏洪衍武不一樣,他有朋友啊,這事兒也沾了宋國甫的光。
人家「大果脯」根本沒讓他操一點心,就完全按他的要求,在西城區東西兩頭租到了條件相當不錯的房子。
那是兩處街道集體企業的房,雖不是鬧市區,卻臨著大街,而且離公交車站和地鐵也不遠。
很方便以這兩家店鋪為中心,今後把業務範疇覆蓋到周邊地帶。
除了地理位置不錯,房子面積也是不小。一個四十多平米,一個五十多平米。
而空間充足的好處就是,除了最外面用不大點的地方,擺上幾個櫃檯,搞點充門面的零售業務之外,後面的地方都可以按照洪衍武的想法,打隔斷設立單間。
這樣,就會很方便與找上門來的客戶進行具有私密性的業務交流,也會讓對方減少顧慮。
說白了,就沒有這麼合適的房了。
有了執照又有了營業場所,按說就能開張了吧?
不,那是對別人。
其實對洪衍武他們來說,根本不指望煙酒零售賺錢。
那不過是障眼法罷了,「寶」全壓在煙酒回購上呢。
所以還缺最後一樣關鍵的東西——電話。
這個東西宋國甫可就無能為力了,人家郵電口兒的用不上他,也就不尿他。
但他可以幫忙問問門路,牽線搭橋。
所以洪衍武在二月初,精力就幾乎都放在這事兒上了。
請客送禮跑了有半個月,總算是把兩個電話的名額跑了下來。
初裝費一千塊,這是按區屬街道企業算的。而市話的電話費是包月的,每月固定二十。電話機月租費六塊五。
這個價兒要擱一般人恐怕得夠心疼的。
可洪衍武不在乎,他深知信息傳達渠道在商業經營中的重要性。
說實話,這年頭靠人頭傳達消息才是真苦呢。
別說一千了,就是一萬也得裝啊。
真要是政策允許,他恨不得把他所有的經營據點都按上一部電話才好呢。
像這次他聽人家說,現在個人住宅也可以申請電話了,初裝費才四百,他就高興壞了。
當即就決定這事兒只要一忙完,馬上就再去玄武區郵電局申請,先給自己家裡和老宅那頭安上電話再說。
應該說,到這一步,一切硬體已經就緒了,最後還欠缺的就是如何吸引客戶上門了。
或者是說,該如何讓客戶知道洪衍武他們經營這方面業務,主動聯繫他們。真讓他們上門去收購也是一樣。
那該怎麼辦呢?當然得打廣告了。
這年頭的廣告當然還不能隨便登。
提供的廣告內容在任何媒體的廣告部門都必須得經過審核,這是一個前提。
再者說,這項業務也只針對單位,不對個人。
所以洪衍武能選擇的也只能是見不得光的法子——散發小廣告。
在這方面他已經有了些經驗,還找上次給服裝夜市印傳單的印刷小廠。
但具有突破性的是,他這次決定採用定點投放的方式,讓底下人去各個機關部委的宿舍區大院,有針對性的「掃樓」投放。
所以他要印的,可不再是上次那樣在大街上發放的草紙廣告了,而是改成了便於塞進人家門縫裡的小卡片。
當然,因為是兩家煙酒店,卡片也需要印刷兩種。
但這種卡片正反樣式是一樣的,上面的內容也很簡單。
除了「誠意求購高檔煙酒,歡迎電聯或上門諮詢」的廣告語之外,就是兩家煙酒店各自的名稱,聯繫人的名字,地址和電話號碼了。
就這樣,名片這玩意也因為洪衍武,超前於原本的歷史,在京城出現了。
只不過,並不是什麼高端的身份象徵,而是應用在了低端的偏門生意里。
要說還真管用,這種卡片小廣告投放了僅三天,就有生意通過電話找上門了。
此後,每天來電都在增加,而不出一個禮拜,隨著廣告繼續投放,電話已經有了應接不暇的勢頭。
為此,「淘氣兒」和「順子」都分別找了人替換著幫他們接電話了,否則誰的嗓子也受不了。
而具體的收穫就是,短短的一周之內,兩家煙酒店就得到了近一百三十餘條高檔香煙,和近百瓶的美酒佳釀。
別的不說,僅沖能收到三瓶1966年前出產的「老飛天」茅台,和兩瓶1972年的「黃醬」特需茅台。
洪衍武就知道,自己這次又作對了。
這足以證明廣告投放的精準,證明電話是與官員家庭最方便的溝通方式,而且市場上需求旺盛,許多官員家庭對這「第二財路」趨之若鶩,他的想法是完全可行的。
因此他心裡也是好一通狂喜,爽快的把收購價格又調高了不少。
香煙視品種定在了官價的百分之一百三十到百分之一百五十。
而名酒定在了百分之一百四十到百分之一百六十。
如果是年份久遠的茅台、五糧液甚至可以高達百分之二百。
這樣就是說,大傢伙用越低的價格收東西,他們就掙得越多,低於洪衍武收購標準的錢全是他們自己的。
這對每個人,當然都是一種強大的鼓舞。
現在每家店差不多七八個人,如果按照已經取得的成績來算,才一個星期,他們每個人的平均收入就在百元左右了。
更別說誰都看出如今生意才剛起步,眼瞅著錢景一片大好,好戲還在後頭呢。
總之,正當同時代的許多人還在尋找勤勞致富的機會,想辦法靠從事加工、生產、零售積攢第一桶金的時候。
就在希望集團的劉永好在農貿市場販賣雞雛,萬科總裁王石在火車站的貨場里搬運飼料的時候。
洪衍武帶著他的人已經跳過了這一艱苦創業的起步階段,開始靠「信息」來舒舒服服的掙錢了。
甚至他們還想到了有朝一日,或許還會從這些顧客身上開發出進一步潛力可能性。
為此洪衍武不但鼓勵大傢伙盡量和那些官員家庭多接觸,與之成為「親近的朋友」,讓他們成為鐵杆的回頭客。
他也要求大傢伙,要把做成的每一單生意的信息,乃至後續得到的信息,都及時準確的記錄下來。以方便他進一步的整理留存。
比方說,每一單生意,賣主的名字,職位,工作單位,住址,聯繫方式,家庭成員情況,什麼時候賣了些什麼,在哪兒交易的……
越詳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