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援疆幹部
許一諾是三天以後才回家的。申晴還沒有上班,請了假在家看孩子。小思睿的病一直沒有起色。婆婆想讓她帶孩子去醫院,她想等許一諾回來以後再去。
隨著小思睿的病越拖越重,婆婆一直在催促,申晴這才給許一諾打了電話。
許一諾回到家裏的時候,申晴嚇了一大跳。
他臉上的傷痕還沒有消下去,特別是眼睛上的淤青,看起來挺嚇人的。
“這是怎麽回事,一諾,你這是怎麽搞的?”申晴愣了一會兒,這才反映過來問道。在她的印象中,許一諾雖然人看上去比較虎,但在外麵惹是生非的毛病好像沒有。
“沒什麽,跟人有點誤會,動了手。”許一諾撥開申晴伸過來的手,若無其事地說道。
“都這樣了,還沒有事兒。這是誰啊,下手這麽重,眼睛沒有什麽問題嗎?”申晴看上去那麽緊張,許一諾的心裏突然舒服了一下,這種感覺已經好久沒有過了。
“沒事兒。你不是說要帶閨女到醫院去嗎?收拾收拾走吧。對了,讓媽也一起去,好有個照應。”許一諾抱起小思睿,一邊走一邊吩咐道。
“嗯,東西我都收拾好了。到那邊一起接著媽,她早就說跟咱們一起去了。”許一諾沒有搭話,隻是抱著孩子走在前麵,也不管後麵的申晴拿著多少東西。
孩子的吃的用的都得拿著,申晴已經做好了住院的準備。看看放在腳邊的東西,沒辦法,再回來一趟吧。
把被子放到車裏,接過孩子。許一諾讓申晴上車,關好車門,自己又回去拿了剩下的東西。申晴鬆了一口氣,看來,許一諾可能是因為生意的事情煩心,那煩心與自己無關吧。
婆婆看到了許一諾,也是大吃一驚,難免一通審問,許一諾仍然是那幾句話,再問就煩了。婆媳倆看他心情不好,申晴向婆婆使了個眼色,示意她別再問了。
婆婆心領神會,這個兒子,最近比較奇怪,總會莫名其妙的發火。她也搞不清為什麽,想問問吧,也抓不著人影兒。
兒子大了,結婚了,有了自己的家,有了自己的生活,她這個當媽的,可能要靠邊站了。心裏這麽想著,車裏安靜地很,隻有小思睿一陣陣的咳嗽聲。
一係列的檢查結束後,思睿果然被留院了。病情雖然不是很複雜,但恢複卻需要一個比較長的過程。醫生說,如果治療不徹底的話,很容易留下病根兒,而且孩子現在抵抗力很弱,一不小心就會造成其他的並發症。
住院是一件非常令人心煩的事情,任何一個健康人都不願意在醫院裏。
許一諾一聽說要住院,看上去更加煩躁。雖然嘴上不說什麽,但動作中所表現出來的不耐煩,申晴看在眼裏,心裏很是不高興。
孩子生病,最擔心的是母親,她這個當媽的,活該挨累,但許一諾這個當爸爸的,怎麽會在這種時候無故發脾氣呢。
申晴不想在外麵惹事兒,她本就是個特別能忍的人。再說了,在婆婆麵有,她這個當兒媳婦的,總不會率先挑事兒。這是她的底線,也是她一直堅持的原則。
“一諾,整天拉個驢臉幹啥?要不你回去吧,你在這兒也沒處呆沒處站的,我們娘倆就行了,回去也好看個家,兩處院就你爸一個人,我還不放心。你瞧瞧你那張臉,甩給誰看啊?”婆婆發話了。
許一諾聽母親這麽說,隻是看了母親一眼,沒有說話,隻是把車鑰匙拿到了手裏,拉長著臉,回身就走了。申晴看到這情形,趕緊追了出來。
“一諾,你這就回去呀?”
“嗯。”
“爐子生旺點兒,要不晚上會冷的。”申晴囑咐了一句。
“怎麽這麽多廢話!趕緊快看孩子去吧。”車子竄出去的一刹那,申晴覺得心裏特別難受。她從未想到過許一諾會有這樣的時候,那個陽光般的大男孩,去哪裏了呢?
在醫院,陪床這活兒是最難幹的。正是疾病高發期,醫院裏人滿為患,根本就沒有閑床。
到晚上9點多的時候,點滴打完了,思睿可能覺得稍稍舒服了一些,沉沉睡了過去了。
婆婆跟孩子睡在一張床上,申晴隻好在椅子上將就了。長夜難熬,醫院裏根本就沒有辦法睡著,更何況滿腹心事的她呢。
申晴這兩天正別扭,王建春也別扭。他知道,申晴又有好幾天沒有上班了。他不想過問什麽,也不想給她打電話,他想,她不想跟自己有太多的交往吧。
任誌永給他打了個電話,告訴了他一個消息,讓他思量著辦。
省裏要從35歲以下的基層黨政一把手中,選派一部分人去支援西部,這批去的一共有25人。他是符合條件的人選之一,任誌永讓他考慮一下,因為這是為他積累政治資本的比較好的途徑。
王建春動心了。
現在的自己真的應該走出去,學習也好,傳經送寶也罷,他目前這種情況,急需增加閱曆,也讓自己異常疲憊的身心放鬆一下。
盡管如今上青坪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但工作是做不完的,有了這個規劃,上青坪的方麵如果不偏,誰來幹都一個樣。
站在自己的角度,他跟徐子怡的關係需要一個緩衝,他也想用這段時間去忘記申晴。最起碼,可以讓他暫時不再受這樣的折磨。
無論是從工作的角度,還是從私人的角度,他覺得自己都應該去試試。
不過,他知道自己還是應該先征求一下任誌永的意見。
任誌永當然是支持他的。多年從事幹部工作,任誌永對這種事情摸得很透,現在的王建春需要這樣一個機會。
“建春,你得想好了。這是向前走的比較好的一步棋。這個過程是上麵認識你的一個過程,人數少,領導們都能記住你。
你出去代表的是咱們省,不是市裏,也不是青山縣。有多少人搶掉帽子都得不到這個機會。咱們縣裏鄉鎮就你一個人符合條件。”
“可能是去新疆,聽說那個地方在南疆,挺不錯的一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