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00 章 封君采花
“柴尺啊,你可是我大秦的福星啊,朕應該封你做什麽呢?就封你為采花君好了。”
??始皇帝喃喃的說道,這個采花其實是始皇帝和柴尺兩個人就柴尺的理想的一次問答,隻是當時柴尺為了掩蓋自己的身份真相而說的一個托詞罷了。
??後來始皇帝問起柴尺的字的時候,柴尺自己就戲稱叫采花就行了,於是始皇帝就記在了心裏,至於這個可信度有多大,到了現在自然始皇帝終於也就明白了,不過對於他的賞賜早就說了出來幹脆也就不改了。
??不過始皇帝的這句話一出來,頓時整個朝堂大驚,畢竟這個事情可是真的不能這樣做啊,雖然在柴尺出征的時候,大家就聽皇帝許諾過,隻要柴尺能統一匈奴。
??在他遠征回來的時候,便封其為君。可是,如今真的聽到皇帝稱李陽為君的稱呼時,大家還是忍不住心頭微驚。
??要知道,自大秦廢封君製,改郡縣製後,秦國可就沒有封君了。而如今,柴尺則是開了先河,他將成為秦朝第一位君。
??要想知道這個君的地位,那就要整個的封君製度說起了
??春秋戰國之際,隨著土地國有製度的瓦解和諸侯兼並戰爭的加劇,諸侯國都先後進行了經濟、政治改革,承認土地私有權,改變賦稅製度,推行郡縣製度,加強中央集權。在這樣的背景下,封君已由“授民授疆土”的領主,逐漸變為沒有土地所有權,也不能臣其吏民的封君,隻是享受虛榮,衣食租稅而已。
??秦國在商鞅變法後,封君的身份性質已不是很嚴格,庶民有功於君、國,也可以獲得封君的稱號,徹底否定了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等級身份製度。商鞅將封君爵位納入二十級爵中,形成了‘“租秩製度”。關東各國雖屢建封君,除收其租稅外,能夠肯定為世襲的也不多。韓非子說:“吳起教楚悼王以楚國之俗曰:大臣太重,封君太重。若此,則上逼主而下虐民,此貧國弱兵之道也;不如使封君之子孫,三世而收爵祿。”
??秦統一之後,土地私有製在全國範圍內合法化了,中央集權的官僚製度也獲得了空前的發展。領主製度受到了嚴格的政治批判。以秦始皇、李斯為首的革新派根除領主製度的同時,在極大程度上簡化了食封製度。他們主張皇帝子弟、功臣一律不再立為封君,可“以公賦稅重賞賜之”。班固評論秦始皇、李斯這番改革說:“秦姍笑三代,蕩滅古法,竊自號為皇帝,而子弟為匹夫,內亡骨肉本根之輔,外亡尺土藩翼之衛。”秦始皇改革封君製度固然是一種進步,但班固認為這也恰恰是秦朝覆亡的重要原因。
??兩漢時期,食封製度獲得了空前發展,但因為其分裂割據的劣根性存在,與中央集權有著嚴重的矛盾,因而又不斷遭到削弱,以至走向沒落。兩漢對封君的法律限製極為嚴格。在政治方麵,諸侯王、列侯在封國內必須遵照中央法律、法令、製度,不得逾越。沒有詔書、虎符,不得擅自發兵;不得越出國界;不得藏匿亡命。漢武帝還製定了“左官律”和“附益阿黨法”,嚴格限製封君的政治活動。漢景帝通過“削藩”,使絕大多數諸侯王國僅領有一郡之地,諸侯王國領郡由42郡減為26郡,而中央直轄的郡由15郡增加至44郡,實現了“強幹弱枝”的目的;朝廷“令諸侯王不得複治國”,收回王國的官吏任免權,取消“諸侯皆賦”,僅保留其“食租稅”,並且收奪鹽鐵等利源及其有關租稅,使諸侯王已經不再具有同中央對抗的物質條件。
??七國之亂後,兩漢的封君與富商、地主差不多。早在漢武帝時期,司馬遷就算過一筆賬:“封者食租稅,歲率戶二百,千戶之君,則二十萬,朝覲聘享出其中;庶民、工、商、賈,率亦歲萬息二千,百萬之家,則二十萬,而更徭租賦出其中。”司馬遷稱前者為“封君”,後者為“無秩祿之奉、爵邑之入”,可以封君比“樂”的“素封”。封君既無土地所有權,又無真正的君國子民之權,隻可“衣食租稅”,他們的經濟地位和生活條件是沒有什麽保障的。在政治和社會急劇變化之時,其生活變化也極大。就是他們的子孫與皇室的血緣關係疏遠之時,由於政治地位的下降,經濟地位也日益下降。班固說:“跡漢功臣,亦皆割符世襲,受山河之誓,存以著其號,亡以顯其魂,賞亦不細矣!百餘年間,而襲封者盡,或絕失姓,或乏無主,朽骨孤於墓,苗裔流於道,生為湣隸,死為轉屍,以往況今,甚可悲傷。”班固這段傷感性的評述,正反映了食封製度日趨沒落的狀況。
??這個正是曆史上封君製度的轉變可以看出始皇帝對封君製度是相當的抵觸的,可是柴尺也讓他打開了這個心結,對於這個君也就護在執著的。
??不過剛才始皇帝戲稱的一句采花君可是讓眾人大笑了起來,其實為了這個柴尺的方便,大秦甚至都要更改婚姻上的規定了。
??不過這個規定也不是單單的對著柴尺而言的當時的大秦雖然表麵上是一夫一妻的製度,但是這個製度在父係社會裏是不能很好的執行的。
??雖然遵從的都是一夫一妻製,而後來就改成了一夫一妻多妾製。隻有娶的第一個正妻地位最高,即使在正妻死後,續弦娶的第二個正妻,在地位上也要低於第一個正妻。妾基本是沒什麽地位的。
??不過這次封君可不是始皇帝一時興起而來的,隻見始皇帝一揮手,下麵的贏磊就捧上來了一道聖旨。
??“始皇帝召曰:中丞柴尺,自謀國事以來,文武兼備,平叛亂,開疆土,開大秦之版圖,功勞之大,侯爵之號不能表其功勞,特封中丞晉升為昌國君。”
??始皇帝的話語在大殿上回蕩著,這個加封可是讓柴尺的地位一下子就到了頂峰了,這個君是有封地的,至於封地在哪裏當然不能在原來的那塊上在增加了。
??畢竟哪裏還是屬於很富庶的一塊地,對於這個柴尺也沒有表達什麽,但是這個榮譽但是先給他放在這裏了。
??昌國君這個封號可是有點來頭的,原來給的隻有皇室的人才能有的特殊人群,比如昌平君熊啟,羋姓,熊氏,名啟,楚考烈王之子,母親是秦昭襄王的女兒。戰國末期秦國丞相,秦始皇的表叔,末代楚王。
??戰國末期楚國公子,受封為昌平君,仕於秦,為秦莊襄王、秦始皇之臣。前238年,與呂不韋、昌文君受命平定嫪毐之亂,任相邦,後被秦始皇派往郢陳以安撫楚民。
??秦王政二十二年反秦於郢陳,後作戰不利,向淮南敗退。楚王負芻五年,秦軍攻占楚都壽春,負芻被俘。昌平君被楚將項燕擁為楚王,在淮南一帶繼續反抗秦國。王翦、蒙武率秦軍來攻,昌平君兵敗身亡,項燕自殺,楚國滅亡。
??從這裏就能看出來但凡是有著王室的人才能有這個封號,不過柴尺是始皇帝的女婿如果真要說的話也勉強算是始皇帝的親戚裏的。
??秦國封君封侯比較多,但都是虛封,即名義上的不許有私兵。 在這裏隻說比較出名的, 商君公孫鞅(變法強國)。當時變法初期,無大功者幾乎都沒有封君封侯。
??武安君白起、穰侯魏冉、華陽君羋戎、涇陽君嬴顯、櫟陽君白山應侯範雎,綱成君蔡澤(整頓經濟)、文信侯呂不韋(穩定各方勢力,修法,選君,編《呂氏春秋》,在秦國大興文華盛事。) 、長信侯嫪毐、武成侯王翦(秦滅六國時統領了滅趙、滅燕、滅楚之戰)、通武侯王賁(滅魏、滅齊)、九原侯蒙恬(鎮守邊疆)、隴西侯李信(征戰匈奴)、淮南侯蒙武(三朝老將,輔佐王翦滅百越)、關內侯馮劫(軍中大將)、關內侯馮去疾(軍中大將)、關內侯嬴騰(處理王族事務)、徹侯王綰(滅六國期間穩定內政)、通侯李斯(新製度的乾坤巨將)、關內侯鄭國(修鄭國渠、並輔助滅魏水攻、滅楚水戰)、尉僚(軍政大才)、頓弱(邦交)、姚賈(邦交)、武安侯馬興、東陵後召平、五馬侯令狐範、南陽侯杜赫、高武侯戚鰓、武信侯馮毋擇、襄侯王陵、東萊侯崔意如、竹邑侯沈棕、汶陽侯崔仲牟、巴陵侯薑叔茂、倫侯趙亥、倫侯韓成、文通君孔付。
??而柴尺這個君也算是名至實歸了,隻是他這君似乎給的權利有點大了,居然能劍履上殿!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