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沒死?
“在皇宮。”
顏木看著著條子,一時有些驚訝,什麽東西在皇宮呢?
趙晴怎麽會留下這麽一句沒頭沒尾的話?
之後就撿起來掉在地上的鐲子,開始仔細的觀看,最後在花紋上看出了端倪。
看著那花紋,好像是兩個字,顏木將鐲子拉離了自己的眼前,遠遠的看上去是兩個字,嫁妝。
顏木沒想到趙晴竟然算到了,自己以後有一天會想辦法從蘇柔手裏討要自己的嫁妝,不過若是嫁妝單子放在顏府,以蘇柔的個性肯定是要,掘地三尺,也要挖出來,這鐲子這麽巧妙,蘇柔拿到了也不一定會打開,不過趙晴也是夠謹慎的了。
正好明日自己進宮,到時候詢問皇後一句就是了,不過估計皇後不會輕易給自己,也不一定,到處趙晴可是把皇後引為知己呢。
顏木送了口氣,然後抬頭,就看著小辛一臉茫然地看著自己,“小姐這鐲子怎麽兩半了?”
顏木抬手揉了揉小辛的頭,然後哨聲和小辛說,“小辛,這件事不要讓別人知道,不然咱們會有麻煩的。”
看著顏木嚴肅的樣子,小辛雖然很好奇不過還是點了點頭,之後就看顏木講紙條收拾了起來,然後又把鐲子拚好還給了小辛。
就看小辛寶貝一樣的收拾好了銀鐲子,然後也不練字了,就跟在自己身邊。
顏木一時無聊,就問小辛,“當年你進了府裏你家裏的人呢?”
小辛麽臉色變得有些不太好看,看上去十分的委屈,“奴婢出生沒多久就被送進來了,之後就也尋不到他們了。”
小辛說這個話的時候也很是無奈,自己雖然在這府裏過的不錯,卻也想回家看看啊。
顏木覺得自己討了個沒趣,就坐到了上午做的地方,開始看賬本。
顏木本就不急著看賬本,因為賬本中的東西太多了,到時候牽連的人太多了,免得引起事端,而且看賬本太耗費精力了。
都不用顏木仔細看就能看出來,裏頭不對的東西很多,像是一些現令的時蔬,更是貴的嚇人,顏木一看采買上的名字,原來是自己抓住的韓婆子,這錢估計極有可能都進了蘇柔腰包裏了。
顏木看著賬本,有些好奇,丞相府有這麽隻大老鼠,顏武也不善經營,入不敷出都是必然的,不過看顏武的樣子因該是毫不知情吧。
總賬一直保管在管家手裏,顏木可是一點都不相信,趙安城能夠毫不知情,要是真的不知道才真的是有鬼了。
不出顏木所料,沒過多一會兒,管家就過來了,神情中帶明顯能看出來有些慌張。
管家一進來,就直接跪到了顏木的麵前,“小姐恕罪,這幾年老爺什麽都聽蘇姨娘的老奴也沒辦法,這嫁妝裏的東西少了老奴是知道的,卻不曾想蘇姨娘膽大包天。”
管家跪在地上冷汗涔涔,顏木的眼神實在是有些駭人,看上去就讓人害怕。
“哦?管家說的可是真話,你說起來是我母親的陪嫁管事,在我母親走了之後能坐上管事也是手段了得啊。”
管家一下子就聽出來顏木語氣中的不信任,自己在夫人走了之後成為管家也是有原因的,管家重重的給顏木磕了一個頭,“夫人走的時候,和老爺說讓老奴在之前的莫管家養老之後,接任管家的。”
顏木有些詫異,趙晴還活著的時候,前身就已經癡傻了,趙晴不應該囑托顏武照顧好前身麽?
不過這個管家實在是沒有用,雖然在蘇柔手底下安穩的過了這麽久,不過連點子嫁妝都沒看好,之後顏木又用眼神冷冷的掃了管家一眼,眼神中的厭棄不言而喻。
管家一時也有些心急,也顧不得周圍的人是否有蘇柔的人了,就趕緊和顏木表忠心,“小姐,夫人走的時候囑托我,不用管小姐,不用輕舉妄動,不用照顧小姐的。”
顏木實在是趙晴的話給繞暈了,正常的女人,在自己去世的時候應該最在乎的就是孩子,為什麽趙晴一直不曾擔憂過,她死去之後自己的日子怎麽辦,反而一再做這些毫無意義的事情呢?
顏木突然想到了一件事,當年趙晴嫁給顏武,趙晴家並不同意的,南墨疏和自己說趙晴是那個地方的人,那個地方,應該是代表趙晴的家族了,趙晴的家族都需要皇室向他們求人情,還是勉強賣了先帝一個麵子,趙晴才下嫁給了顏武,而且趙晴是以皇室公主的名分下嫁的。
既然那個地方權勢滔天,趙晴應該是沒有死的,可是那她乍死離開做什麽,管家應該會知道。
顏木抬頭看著管家一眼,“隨我進書房,我有些話想要問你。”
之後還小心地讓小辛和小夷看著門口,這件事畢竟事關重大,自己還是小心為妙,顏木自然知道,已經死去多年的顏夫人,沒死會是對京城多大的衝擊,今上看上去可不是個寬容的人,到時候顏武可就不一定會繼續做丞相了。
顏木領著管家進了書房,也沒打馬虎眼,直接威脅道,“我給你一個將功贖罪的
會,告訴我,夫人她是不是沒有死。”
管家一聽顏木的話,頓時嚇得臉煞白,“小姐,老奴不知,老奴不知啊。”
顏木聽到管家說自己不知道的時候,幾乎都能肯定趙晴沒有死,不然管家的態度不會這麽模糊的。
顏木知道了想知道的東西,也就沒有再為難管家,直接讓對方下去了。
之後顏木就自己坐在書房裏,然後從書架裏抽出了一本,九州誌。
這書看上去有年頭,不過這種書一項不怎麽值錢,隨便在街邊找個書店就可以買到了,內容大徑相同。
很快顏木就翻到了自己想要看到的東西,上麵的東西記錄到先帝登記,後麵就沒有了,怪不得有些年歲了。
之後顏木從南朝開國皇帝那裏看出了些端倪,上麵寫著使一皇子入我族,換南朝五十年安,遂護南朝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