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言兵
車駕返了長安之後,未幾,宮中便有旨意下來,讓李廣對策言兵事。
漢朝的朝議很有意思,政治製度也比較開放。理論上,所有布衣百姓都有資格向皇帝上書。朝廷中也專門有類似於後世公車署這樣的機構來處理民間的意見反映。但若要是大事情,則是公卿們討論的專類了。
像去年天子就曾下詔,說天下連續幾年不豐收,不是旱就是澇,我十分擔憂,這到底是什麽個情況?是我行事錯了,還是沒有供奉鬼神,亦或是廢棄了百官的奉養,興辦了太多無用之事?土地沒有減少,人口也沒有增多。人均耕地來算的話比古代還多,但現在卻還是有很多百姓吃不飽飯,是六畜吃得太多了呢,還是從商的人太多了,還是造酒浪費了太多糧食?這裏麵大大小小的原因,請丞相、列侯、二千石以上官員和博士仔細討論下然後上報給我,不要隱瞞。
至於讓中低級武官對策言兵事,這種情況幾乎不可見。賈誼可以論兵,晁錯可以論兵,但像李廣這樣的武官,在大家心裏,是沒有資格的。事實上也是如此,消息傳開之後,一片嘩然。郎中令麾下的一個小小騎郎將罷了,何德何能讓天子青眼有加?
再一打聽,哦,春獵之上以一己之力格斃猛虎,救了太子與梁王。於是大家就恍然大悟、心照不宣起來。這是皇家對壯士的獎賞。左右不過是一勇猛匹夫罷了,能說出個什麽有用的東西來不成。世代將門又怎樣,其先祖李信不也是大言不慚,然後一敗塗地,損兵折將,最後逼得秦始皇隻能請老將出馬。李信如此,其後輩子孫又能夠強到哪裏去。不少人甚至還抱著看熱鬧的心態,等著李廣出醜。
李廣接到旨意之後,心中不禁大喜。漢匈之戰已經過去了數年。他這幾年,在長安城中當差。在隴西鄉親和旁人眼裏看來,已經是不得了的升遷速度了。但是李廣卻覺得這是在蹉跎歲月。一萬年太久,隻爭朝夕。自己年輕力壯、精力旺盛的時候不大幹一場,難道要真的到五六十了還要征戰沙場?那會的自己應該是功成名就,回家退休享福才對!
而且,李廣把家具、馬蹄鐵和紅糖、白糖提前給鼓搗出來之後,漢朝的實力比起原本曆史上來又得到了進一步的增強。別的不說,從自己家裏的賬本數據就知道,皇室和朝廷在家具和製糖上麵,起碼是賺得盆滿缽滿的。
在有足夠的財力支撐下,與匈奴人全麵開戰或許不行,但足夠支撐起一、兩場局部戰爭了。
李廣決定,要想盡一切辦法鼓動天子與大臣們認可他的想法。要讓朝廷上下認可這場戰爭。那麽前提有幾點。一是要速戰速決。不能把襲擊戰打拖延戰。這樣朝廷財政吃不消。二是戰略目標一定要非常清晰,要讓朝廷上下認識到目標的重要性與必然性。
磨拳擦掌的李廣在書房裏轉來轉去走了幾圈,猛的走到了地圖跟前,把目光投向了一塊地方。然後用拳頭狠狠朝它一砸,目光堅毅、熱切的道:“就是它了!”
四月,李廣上疏言漢匈兵事。天子閱覽之後深受震動,於是召丞相張蒼、禦史大夫申屠嘉等公卿入殿中議事。
漢高功臣,逐漸凋零。張蒼和申屠嘉這會已經是為數不多的元勳老臣了。兩人都是帶兵打過仗的。申屠嘉更是從一介小兵開始追隨劉邦。兩位大佬看過李廣的文章,然後把目光一抬,就落到了地圖上。這一下,就再也移不開了。
黃河自隴西、北地蜿蜒而上,繞過這片富饒的草地,形成了一個“幾”字形,然後掉頭直下,入司隸,再折向東方,一路奔騰咆哮著入海。這個“幾”字形所環繞的地盤,在秦朝時被稱為河南地,後世稱為河套地區。沒錯,就是有著黃河百害,唯富一套的河套。
這裏以前是北狄人的地盤。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拓土無數,把中原華夏文明的火種帶到了陰山山脈,並在這裏設置了雲中郡。始皇帝橫掃六合,一統中原之後,派大將蒙恬率十萬鐵軍北上,逐走匈奴,遷徙數萬戶到這裏屯田、戍邊,並設置九原、雲中兩郡。
隻可惜好景不長,強大輝煌的秦朝二世而亡,諸侯們忙著逐鹿天下,把這裏給遺忘了。於是匈奴人又趁隙而來,重新把這塊肥美之地給占據了。這一占,就是好幾十年。
當年漢太祖劉邦也是雄心萬丈,想學秦始皇把匈奴人給驅趕走,奈何白馬之圍之後,形勢急劇直下,意識到差距之後,漢朝不得已隻好采取屈辱的和親政策,來安撫北方草原之上越來越強大的鄰居匈奴人。自此年複一年,不敢再引頸北望。河套徹底成為了匈奴人的牧場。
後世要到漢武大帝登基之後,發動漢匈全麵戰爭之後,於元朔二年(西元前127年)遣衛青、李息出兵,這才收複了河套,並在此設置朔方、五原郡。
現在李廣提出來,先在河套地區打一仗,收複河套故土,在這裏築城、遷民、駐軍,把大漢帝國的邊境線推到大河一線來。
這個設想,不由得天子與大臣們不心動。
好處太多了。
河套地區素來以水草豐美、土地肥沃而著稱。這裏不但是天然的馬場,還是天然的耕作之地。奪了河套,漢朝在這裏能養多少馬?能開辟多少田地養活多少人?
而且讓天子與大臣們更為心動的原因是奪了河套以後,從此匈奴人再想長驅直入、叩關震懾長安就沒那麽容易了。
大漢帝國的邊境線會北移數百裏,河套的駐軍會對匈奴人行成極大的威脅。讓他們不敢隨意越過邊界而輕舉妄動。從此長安城中的公卿百姓們,真的可以睡個安穩覺了。
光這一項,大家就覺得非常劃算了。心中紛紛替李廣叫好。此子眼光絕佳,假以時日,絕對是大漢朝的掣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其實並不是李廣有多高明。河套的重要性,稍微有點見識的人誰不知道?隨便找個讀書人估計也能給你講出個一二三四來。但這幾十年來,漢朝一直對匈奴采取和親政策,總想著被動防禦、息事寧人。誰又會想到主動出擊,去奪取河套了?
很多時候,事情就是這樣,不點不破,一說出來之後,大家都是恍然大悟,哦,原來還可以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