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辯論
夜裡王弘和劉義真再次見面。
不同的是昨晚是劉義真去找王弘,今天卻是王弘帶著鄭鮮之一起來找劉義真。
鄭鮮之一進門,就連連作揖致歉。
畢竟無論南北支問題說到底還是鄭氏內部的問題,把劉義真牽扯進來實屬不妥。
「無事,鄭氏在中原一帶聲望顯赫,要是真的全力支持北支,對南朝百害而無一利。」
劉義真詢問鄭鮮之:「鄭長史可有把握獲勝?」
鄭鮮之有些羞愧:「其實鄭氏早在百年前衣冠南渡時對南支投入頗大,可如今南支僅剩我這一脈,而北支卻逐漸壯大,要說論實力,實在難以爭取家族繼續支持。」
鄭鮮之自己都沒多少信心,這讓劉義真再次皺起眉頭。
「無論如何,鄭氏不能投靠魏國。」
劉義真說這話的時候帶著戾氣,惹得王弘側目。
「公子,切不可兵行險招啊。」
王弘雖然和劉義真接觸時間不長,但是卻能感受出劉義真對投靠胡人對是不能接受的。
他還真怕劉義真回去叫人直接帶兵鎮壓,那要會引起整個世家階層的暴走。
「放心,我是個文明人。」
第二日,辯論如期在鄭氏一處庭院中進行。
鄭溫身為家主坐在上首,兩側一邊是代表南支的鄭鮮之,另一邊是代表北支的鄭曄。
鄭溫看著下首的二人:「今日便是妖解決南北支之事,無論哪方獲勝,都莫要怪罪族裡。」
「如今中原戰事頻繁,族裡資源早不如百年前極盛之時,不足以供給兩支族人都取得成就。」
「為保全族裡,只能削減一邊的支持了,這也是今日把你們叫來的意思。」
與其說是對族裡人說的,還不如說是對鄭鮮之說的。
鄭鮮之握緊拳頭,目光盯著鄭曄,似乎在給自己加油打氣。
鄭曄則格外輕鬆:「族兄在劉大都督身邊混了個長史之位已是極限,何不隨族裡一起支持魏國?」
「道不同,不相為謀。」
兩人話語間已是擦槍走火,各自爭鋒。
鄭鮮之與王弘其實都是精於治國理政的人才,且他本人性子直,嘴快。
這種人在朝堂上自然是一把好手,但在鄭氏這方寸之間,卻失了用武之地。
鄭曄對治國之術算是一竅不通,但他對經學、玄學、佛學各類經史典籍可謂是瞭然於胸。
再加上面對鄭鮮之,鄭曄自然不像面對劉義真時那般戰戰兢兢,除了「干汝娘親」這種話不能說,那是唇槍劍舌都往鄭鮮之身上扎,很快就搞得鄭鮮之臉色一陣青一陣白,好不難看。
鄭溫看著鄭鮮之在言語上節節退敗,就知道大局已定。
等到鄭曄把鄭鮮之辯的啞口無言時,鄭溫輕咳了一下:「鮮之啊,莫要怪罪族裡,那從今往後,南支的供給,就削去七成吧。」
七成。
鄭鮮之握著拳頭,堂堂七尺男兒居然紅了眼眶。
「精彩。」
「啪啪啪。」
在外面傳來了鼓掌聲,惹得所有人側目。
原來是劉義真帶著沈家三兄弟和王弘硬闖了進來。
鄭溫、鄭曄父子倆的臉色齊刷刷變了。
「劉公子!這是我鄭氏內堂!劉公子帶人硬闖未免丟了規矩!」
說著,一些鄭氏的門客就涌了上來。
沈三和沈五見有人衝上來,各自上前雙手抓住一人的衣領在空中甩了個囫圇,丟到了一邊。
沈大則手按刀柄,雙目微闔,蓄勢待發。
見劉義真部下出手傷人,鄭溫坐不住了。
「劉公子這是何意?」
劉義真臉上掛滿了溫和的笑容。
「鄭老莫要生氣,我是來救鄭氏的,不然鄭氏大禍臨頭啊!」
鄭溫橫眉豎眼:「劉公子何不敞亮說話!」
劉義真問道:「鄭氏是不是要支持北支?」
鄭溫不做回答:「此乃我鄭氏家事!」
「家事國事天下事,都講究個趨利避害,我好心來幫鄭氏,鄭氏又何必瞞我?」
鄭溫有些猶豫,看著普通且自信的劉義真,一時間有些動搖。
「給劉公子看茶。」
鄭溫一想到劉義真背後的劉裕,還是決定給劉義真面子,請他入座詳談。
劉義真坐下也不客氣:「鄭氏若是投靠魏國,不日便將大禍臨頭。」
「我父已至洛陽,他要滅秦國,莫說魏國拓跋嗣,就是他爹拓跋珪也保不住秦國!我說的!」
「如今正值百年變革之際,天下分久必合,南朝已佔黃河全境,待打下關中,統一神州之地指日可待!」
鄭溫駭然。
一統亂世。
這個詞對於他們來說太為遙遠。
漢末以來到如今,已經足足有兩百多年的戰亂。
他們早已忘了這世上還有另一套秩序。
鄭溫顫顫巍巍的問道:「劉都督當真有北伐一統之志?」
不是鄭溫不相信劉裕,他們這些中原大族實在是被東晉給騙怕了。
從最開始的祖逖到後來的桓溫,再到不久前的劉牢之,他們的北伐或是用來加強自己手中的權利,或是因為朝廷不支持,大都無疾而終。
一開始晉軍打過來的時候給中原大族保證的是天花亂墜,所以也有不少人是歡迎晉軍的。
可沒多久晉軍就因為「種種原因」退回南方。
這下輪到那些支持晉軍的世家大族傻眼了,只能獨自在北方承受著一切。
所以說,晉軍早就失了民心。
之後,像鄭溫這種人再遇到北伐,不支持也不排斥,因為誰也不知道北伐大軍什麼時候就會退走。
而劉義真看著鄭溫的眼睛,一本正經的說道:「只要我父尚在一天,北伐便一天不會停止。」
「鄭老以為魏國拓跋嗣比我父如何?」
鄭溫思索了片刻:「拓跋嗣乃一代英主,但比起劉都督起於微末,平定南朝而言,還是差了不少。」
「這就是了!」
劉義真拍案而起。
「和幾十年前北方豪強層出不窮不同,現在只有一個拓跋嗣攔路,何愁天下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