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調兵
說劉備見曹操親率主力往潼關抗拒馬超,心下生出趁機攻伐許昌之意。“大哥,攻伐曹操之事萬不可行,還請大哥三思”李悅說道。“好,此事不再議論”劉備回過神來應下了。“是,大哥英明”李悅捧了劉備一句。散朝後,劉備便往後殿看望皇帝,然卻見到了這一幕。“逆子,為何無端不朝”寢宮中傳來何太後怒斥之聲,顯然是在訓斥皇帝。“母後,你如此這般闖進朕的寢宮,是何道理?”皇帝劉辯很不耐煩的回答何太後。
??“汝為天子,整日流連於婦人之間,成何體統?”何太後怒問曰。“體統?何為體統?母後休以大義壓我,如非汝那好兄長,朕的好舅父,你我母子也不當淪落至此,他死有餘辜”劉辯對於何太後多次幹涉其私生活很不滿意,母子二人的矛盾越發凸顯,如今更是公然謾罵已死去多年的何進何大將軍。“你。。。你竟敢。。。”“我為何不敢,難道許他胡作非為引得天下亂,不許朕言說其罪過不成?”何太後剛要回擊即為劉辯打斷。目下劉辯隻要安穩奢華的生活,他不想要什麽大漢江山了;此前他已然與何太後大吵一架,還揚言要禪位給皇叔劉備。
??“大哥,這是。。”寢宮外,李悅也來到此處,見劉備站立不語,故上前詢問。“你聽”劉備示意其勿要言語,還指了指殿內。“恩?似有爭吵之聲,莫非。。”“當是如此”李悅說著,劉備便補充一句。“嗨,我以為有何要事,不過母子吵架而已,不妨事不妨事,嗬嗬”李悅還挺興奮的。“汝怎能這般說辭,太後與天子不睦,乃禍事也”劉備擺擺手說道。“怎是禍事?聽聞太後對天子多有苛責,引得天子不悅,此乃咎由自取”李悅說道。“太後乃國母,天子即便如何不悅,也不該對太後口出悖逆之言”劉備說道。
??“算了吧,她?國母?如非其兄何進聽信讒言,引得董卓禍亂京師,天下局勢也不至如此糜爛,如今董卓雖死,四方逆賊不尊朝廷,也不知這亂局何時可終結,其源頭皆在何進;何進此人罪大惡極也”李悅說道。“非也非也,何大將軍早已故去,況人死為大,怎能對其口出惡語”劉備說道。“大哥,您看”此時李悅指了指殿門。隻見何太後一邊罵一邊甩袖子往外走。“臣等拜見太後,願您長樂未央”劉備、李悅躬身見禮。“哼”何太後重哼一聲,拂袖而去。
??“這是何故?”李悅望著何太後背影,故作不知。“我等先入內探望天子”劉備拉著了李悅便往殿內走。“陛下,皇叔與車騎將軍求見”宦官趕忙入內通報。“宣吧”劉辯整理整理衣物示意道。“臣拜見萬歲,願您長樂無極”劉、李二人入內見禮。“免了,賜座”“妾見過皇叔、車騎將軍”劉辯指了指兩個空位,此時他身旁的美人給劉、李二人見禮。“貴人萬萬不可,我等乃為臣子,實不敢當”劉備故作惶恐狀,拽著李悅低著頭回話。“皇叔不必如此多禮;你先下去”劉辯衝劉備擺了擺手有命令美人出去。“謝萬歲”劉備、李悅謝座。
??“二位卿家來此,可有要事?”劉辯慵懶的詢問二人。“額,並無要事,隻是聽宦官傳詔,言陛下龍體有恙,故而不朝,臣心中憂慮故來探望”劉備說道。“哦,已有禦醫前來為朕診治,多謝皇叔”劉辯敷衍一句。“如此,臣便安心,臣等告退”說著,劉備和李悅便起身要離開。“好,來人,送皇叔”劉辯呼喊一聲。“皇叔請”“多謝陛下”一名宦官入內,劉備一邊道謝一邊隨著宦官出了寢宮。“大哥,那邊似是養生殿,莫非大哥欲往太後處探望?”李悅看劉備往另一處宮殿走去,便追上問曰。“正是”劉備應聲,繼續往前走。
??二人來到養生殿,麵見何太後。隻聽何太後嚎啕大哭一陣,說逆子不孝雲雲,還斥責劉備尋了許多下賤女子迷惑皇帝。引得劉備不得不苦口婆心勸說太後勿要過於悲憤以免鳳體違和。其間李悅並未發言,隻站立一旁觀看。“大哥,當年正是太後欲充實皇帝後宮,如今反而責怪大哥,真乃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回大將軍府途中,李悅與劉備言說此事。“罷了,我等身為臣子,切勿妄議宮闈之事”劉備隻說一句。“是”李悅應聲。
??“大哥,天子所患何疾?”見劉備歸來,關羽首先出言。“隻是偶感風寒,不妨事”劉備沒有據實回答。關羽聞之,點頭不語。“大哥,曹操與馬超於潼關對峙,無論勝敗,於我皆有好處,不需大哥動用兵馬”李悅恐劉備還不打消攻伐許昌之意,便出言道。“願聞其詳”劉備問曰。“曹操據兗、豫、司三州,看似土地廣大,實則貧瘠不堪;兗豫二州早年為黃巾肆虐,後來曹操呂布又於兗交戰,民眾死傷枕籍,田地荒蕪;司州則早年有董卓為害,早已是一片廢墟,民十不存二三;現曹操有與馬超戰於潼關,即便曹操戰而勝之,占據長安關中,也於事無補,曹操所有領地合起來皆不如我徐州,大哥如此匆忙攻伐曹操實非上策”李悅又從另一個麵估算曹操的實力。
??“主公,李將軍所言甚是有理,還請主公三思”安子豪拱手道。“恩,好,便依你二人所言,此事作罷”劉備最終放棄討伐曹操的念想。後眾人議論一番軍務、糧餉,便搞散會。安子豪則往太倉清點糧草,關羽張飛二人奉命秘密調集三萬兵馬往汝陰駐紮,以備日後就近出兵攻襄陽。李悅、張遼、徐晃三人則受命征集五萬兵馬秘密開往淮南,以便將來攻打荊州南部。臨行前,李悅問劉備討得就地征兵之權,劉備無有思慮當即應允。
??因兵馬糧草調動尚需時日,故李悅白日往軍營,晚間歸家。一月後,李悅領十萬人馬並徐晃、張遼趙雲三將(其中三萬為剛剛招募)往淮南而去。建靖四年(許昌建安四年,公元199年2月)曹操、馬騰無力消滅對方,故各自罷兵。曆時數月的潼關之戰就此結束,此戰曹操耗費軍糧不少,隻得向徐州求購糧草同時在其領地內下達禁酒令,禁止過度釀酒飲酒以節約糧食。同年九月,袁紹遣部將張郃、高覽引軍五萬為前部往黎陽駐紮,此外,他還命令三個兒子袁譚、袁熙、袁尚各自引軍往黎陽與張郃高覽匯合。袁紹自己引二十萬大軍自鄴城及周邊而出,亦往黎陽。至建靖五年正月,黎陽聚集袁軍七十餘萬人馬。大戰似乎一觸即發。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