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左明天下> 第六百一十三章 出城攻擊

第六百一十三章 出城攻擊

  而更加令人氣憤的是,張九言不但不分兵,他還不主動攻擊。

  這都兵臨城下四五天了,張九言除了挖溝渠,那就一點動靜也沒有,

  搞得瀋陽城幾十萬人每天都是戒備森嚴,提心弔膽,時刻防備,卻是又無用功。

  皇太極又是怒道:「這個張九言,他到底懂不懂打仗?難道他不知道士氣可鼓不可泄的道理嗎?

  這都來了這麼多天,還不攻城,他難道不怕士兵落了士氣嗎?」

  皇太極惱怒不已,但是卻也是只能在這裡發脾氣,對城外的張九言,那是一點作用也沒有。

  對張九言,他越來越看不懂了。

  不過任由張九言挖溝渠也不行,本來皇太極是打算即便張九言不分兵,也等張九言主動來攻城,

  這樣作為守城的一方,皇太極可以借用城牆上的大炮和弓箭掩護,城內城外的八旗軍也可以殺張九言一個人仰馬翻。

  但是現在張九言不主動攻城,這樣皇太極就不得不改守城戰略,為進攻戰略了。

  不改變不行,真要是被明軍圍個三兩個月,那時候韃子就要去吃草喝尿度日了。

  於是皇太極調兵遣將,開始發動對張九言到來后的第一次進攻。

  皇太極把這一次的任務交給了阿敏。

  阿敏是皇太極的叔伯兄弟,手裡掌握著一個旗的八旗兵馬,為人也是驍勇善戰,在韃子裡面威望不俗,

  正是因為這阿敏能力不錯,悍勇,所以他也是皇太極在政治上的一個競爭對手,是他汗位的一個威脅。

  皇太極打算藉助這一次大戰,一來打退明軍,二來削弱阿敏的實力。

  真要是明軍退了,阿敏殘了,皇太極估計還得在心裡謝謝張九言呢。

  「阿敏,這一次的進攻,你是主力,你可不要讓本汗失望啊。

  不過明軍兵馬眾多,你要保重,若是不行,就立即撤兵回來,本汗許你臨機專斷之權。」

  戰前,皇太極親自給阿敏打氣鼓勵,看他那樣子,真是一個好哥哥,但是又有幾人知道他心裡的真實想法。

  阿敏沒有皇太極那樣深的城府,看皇太極樣子,還真以為皇太極是在關心自己,愛惜自己。

  阿敏心裡很是感動,感動之餘,阿敏建功立業之心更加急迫,他只恨不得現在就殺明軍一個措手不及。

  一番準備,在天蒙蒙亮,對面的明軍十萬大軍按照往常慣例,又是出來擺下陣列,

  明軍列陣,是為了保護其他數萬士兵深挖溝渠,以免遭到韃子軍的突然襲擊。

  這時候,以阿敏為首的一萬餘韃子騎兵,突然出了城門,

  出了城門,阿敏又帶上城外原本駐紮的兩萬人,一共三萬大軍,便是突然向著還沒有擺好陣列的十萬明軍衝去。

  在這裡需要說一下,那就是古時候的城池攻守之戰,

  那並不是單純的一方在城池裡面,一方在城池外面,兩方展開城頭的爭鬥。

  這種情況也不是沒有,但是卻很少,一般只會在守城的一方,兵力實在是太少的情況下才會出現。

  但凡是守城的一方,只要有那麼一丁點兵力上的富餘,都不會只龜縮在城內不出。

  相反,守城的一方會積極的在城外的城牆下面布下大軍,以此來配合城牆上的人來共同防守。

  只有這樣,這城池才守得住。

  為什麼會這樣呢?

  其實道理也很簡單,那就是如果你作為守城的一方,你只是把兵力全部放在城牆上,那麼你是極其的被動的。

  因為對方在城外對你做任何事,比如在你的護城河下毒,填土,亦或是斷絕你的通道,你都只能眼睜睜的看著。

  因為你想出來阻止的代價很大,因為對方不會讓你輕易出來列隊。

  還有,你不出來,那對你軍心士氣也是一個打擊。

  因為你的士兵們會想,自己只有這個城牆可以信賴,一旦城牆被敵人攻破了,那自己就必死無疑了。

  所以一旦敵人爬上了城牆,許多士兵會因為強烈的心理恐懼,不戰自潰。

  而且你不在城外布下兵馬,這對於敵人來說,那也是一個鼓勵。

  敵人會想,我只要攻破了他的城牆,我就贏了,其他的什麼事情都不用想,只要一心攻破他的城牆就可以了。

  但是如果你在城外放下一點兵馬,那情況就截然不一樣。

  對於城外的那點兵馬來說,他們心裡會想,反正自己後面還有城牆,城牆上面還有同伴,他們會配合自己,會掩護自己,自己不會獨自扛下所以的敵人。

  即便不走運,萬一自己到時候頂不住,大不了退回去就是。

  而城牆上面的人也會想,反正下面還有自己的同伴,自己可以大膽的打,城下的同伴頂不住了,自己還有城牆可以依託,到時候照樣可以跟敵人打。

  而最為攻城的一方,他們面對城上城下的敵人,他們心裡會想,這些敵人真是麻煩,

  打敗了城下的這些人,還要再冒險爬城牆,再去攻打城牆上的敵人,也不知道自己還有沒有命走到那一步。

  這樣一想,攻城一方的軍心士氣就難免受到影響,一旦攻擊受挫,就容易打退堂鼓。

  這樣一來,此消彼長,作為守城的一方,軍心士氣就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穩固,

  城池也可以最大限度的得到保障,不會那麼容易攻破。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考慮,所以自古歷來守城之戰,那都是會把一部分的兵力放在城外,然後和城上的兵力彼此配合,發揮最佳效果。

  就比如說崇禎二年的韃子寇邊,圍住了京城,那時候的袁崇煥就是在京城腳下列陣,城頭上的明軍靠著和城下的袁崇煥彼此配合,這才是成功擊退了韃子兵。

  要不然,若是沒有城下的袁崇煥,那估計京城也是守不住的。

  而這一次張九言帶著四十萬大軍兵臨城下,那皇太極自然也是無比重視,

  皇太極不光是在城頭上守衛,大炮林立,人馬充足,在四面城門的城下,他也是布下了重兵。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