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科幻靈異>活地獄> 第022章 聚陰地

第022章 聚陰地

  他不說我還真就沒注意當時竟然還是陰曆八月十四,再過一天就是中國傳統的中秋節。


  中秋節不中秋節的我已經顧不上了,我一聽明天竟然是十五月圓夜,有了十八叔的幫助解決眼前的麻煩應該不成問題吧?


  經過一路的風馳電製,我和韓佐倆人終於逃了出來,累的氣喘籲籲,肺子都快喘炸了,韓佐更誇張,躺在地上像條老狗似的喘個不停,這個道門和尚看似一副高人之風,沒想到竟然會是這樣一副德行,他在我心中的形象不禁大打折扣。


  韓佐一邊喘一邊對我說:“那個…我…我倆不能…就…這麽…一走了…之了吧…這裏離…醫巫閭山…這麽近,你我得看著…看著點才行,不然麻煩…可就…可就…大了。”


  遠處的天空已經泛起一抹魚肚白,眼看著天就要亮了,我大口喘息幾次,盡量將情緒平複下來,然後說我也不知道該怎麽辦,今晚我想想辦法吧!


  韓佐不明所以的問了我一句:“什麽辦法?對了,你剛剛問我今天是陰曆多少是怎麽回事?”


  我說你別問了,讓我想想辦法就是了,咱們等下再回去一趟吧,看看那些黃皮子跑出來多少,實在不行就報警吧。


  說完我又摸了摸行李包,好在傳音符是我之前就備好了的。


  黃皮子群將韓佐也弄的慌了神,早就沒有了那副世外高人的風範,一聽我說我能想辦法,他便不在多言,但他卻提議說事情沒弄明白之前先不要報警,回去看看那些黃皮子是不是都跑出來了,畢竟聚陰地出了這麽一大堆黃皮子著實令人費解。


  我點頭,說就照你說的辦,然後我倆坐在地上休息了一會兒。


  天色逐漸變的明亮起來,我也看清了韓佐的嘴臉,這貨的年齡大概在三十多歲左右吧,而且他真的就是個和尚,頭頂的九個戒疤清晰可見,沒想到一個師出龍虎山天師道北宗的道士,竟然會是個道門和尚。


  休息好了,他到附近的電話亭打了個電話,說是要把這裏的事情告訴給他的朋友,然後我們在附近買了一些食品和水,之後按照原路再次返回墳墓群。


  奇怪的是一路走來,我竟然連一隻黃皮子都沒有發現,按理說不應該這樣才對的,那密密麻麻的黃皮子群若是擴散,那還不得漫山遍野全都是啊?

  要是對怨靈厲鬼,我和韓佐倆人或許還有些辦法,可一想到那些黃皮子我心裏就一陣發慌,專傷鬼魂的正行劍訣能砍了它們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一佐一佑,這對苦命的兄弟一步一步,慢慢的朝著黃皮子群的方向邁著步子,我怕,韓佐比我也強不到哪去,強忍著內心懼意,我們終於來到了黃皮子群旁邊。


  然而事情卻又一次出乎了我的預料,那一隻隻大小不一的黃皮子跑到墳墓旁邊就不在向外跑了,見我二人前來,等著黑黝黝的眼珠子謹慎的盯著我們,而且這些黃皮子跟周圍的草木一樣,身上布滿了烏黑色的斑點,從遠處看就像一個放了好多天的橘子,已經發黴變質,甚為惡心。


  要光是惡心也就算了,隨著黃皮子群的竄動,我發現它們群體之中還藏著一個大家夥,看上就像是一隻大狸貓,更詭異的是,這隻個頭較大的黃皮子竟然是站立著的。


  沒錯,就是站立著,更加詭異的是它竟然抱著兩隻前爪,好像人類一般老神在在的度著步子,似乎在警告我們。


  我被它那詭異的眼神看的發毛,脊椎骨涼颼颼的,若不是雜毛和尚在場,恐怕我就要大喊一聲:“人!”


  大黃皮子也沒有要攻擊我們意思,隻是來回度著步子看著我倆,眸子裏充滿了警惕性,給我的感覺,隻要我和韓佐倆人稍有動作,它便會在第一時間結束了我們的小命,至於用什麽手段,我實在想象不到。


  可能是因為白天的原因,韓佐的膽子也被壯大了點,他見黃皮子沒有要攻擊我們的意思,伸手示意我不要說話,然後拉著我向後退去,逐漸退出它們的視線,然後告訴我,說黃皮子是最具有靈性的動物之一,千萬不要打擾了它的清修,不然麻煩就大了。


  我心說你這說的不是廢話麽,這麽簡單的道理還用你告訴我啊,當年的黃嘉明就是請來了一條蟒仙兒,一直要害我的黑花夫人,本尊也是一條黑蛇。


  要說這個地方確實有點邪性,就連大白天都會讓人感到陰氣森森的,以墳墓為中心的話,南麵的樹木明顯比北麵的要高,將陽光遮擋的嚴嚴實實的。


  韓佐遞給我一顆藥丸,說吃了它可以抵禦陰氣入體,見我又想發問,他就直接告訴我是他師兄送給他的,他師兄很有可能會成為龍虎山的下一代藥王。


  哎,人比人氣死人啊,有背景就是不一樣,十八叔啊十八叔,要是您老人家在活著該多好啊,我也好有個靠山不是。


  我倆守著黃皮子群,從日出守到日上三竿,又從日上三竿等到日落西山,麵對黃皮子群久了也就沒有那麽怕了,一整天的時間韓佐都在跟我吹噓他以前的經曆如何如何神奇,什麽茅山啊,龍虎山啊,嶗山啊,青城山啊,乃至國家他都有靠山雲雲。


  我當然不會信的,他要是真有這麽牛波依,那還用得著我們兩個守在這裏嗎?隨隨便便從哪個山頭叫下來一兩個高人也比我們強啊。


  還有,他告訴我他今天才26歲,我說看起不像啊,他摸了一把他的光頭,說就是長的著急了一點。


  好不容易挨到了夜晚,看著圓月冉冉升起,我叫韓佐在黃皮子群旁邊等我,然後我拿出傳音符,這裏沒有十字路口,我就來到樹林的小路上畫了個圈,又在裏麵畫了個x,當做十字路口用,然後用打火機將傳音符點燃。


  不多時,十八叔的聲音出現在我的心裏。


  不給十八叔發問的機會,一上來我就開始訴苦,說師傅這回我可遇到大麻煩了,您一定得幫我想想辦法啊。


  ‘另一邊’的十八叔一聽我的語氣如此焦急,急忙問我陳佑你怎麽了?不要慌,把事情原委一五一十告訴師傅。


  我將昨晚遇到韓佐,一直到發現了黃皮子群,以及這裏地貌特征等等,詳詳細細的說給了十八叔聽。


  十八叔聽後立刻問我道“陳佑,你沒有把黃皮子這三個字當著它的麵說出來吧?”


  我說沒有,因為那隻黃皮子根本不像黃皮子,更像是人,而且當我見到它時就被韓佐拉開了。


  我聽到十八叔籲了口氣,好像有什麽放下了一樣,緊接著他說:“沒有就好,陳佑啊,倘若事情真如你說的那般,那麽你和那個道門和尚此時所處的地方應該是一處聚陰地。”


  韓佐之前就說過這裏是一處聚陰地,但是我有些不懂,怎麽才算聚陰地呢?


  十八叔跟我解釋道:“你所說的那片樹林,南麵高於北麵,是為了阻擋陽氣之用,達不到氣場圓潤流通,導致陰氣慢慢匯聚,久而久之就成了聚陰地。”


  我著急,說師傅,聚陰地的事情咱先放一放,還是先說說黃皮子的事情吧,如果被那一大窩黃皮子跑出去,事情可就大條了啊,師傅你快幫我想個辦法吧。


  十八叔說你別吵,時間尚足,且聽我詳細說給你聽。


  通過十八叔的講述,我得知聚陰地分為兩種,一種是天然形成,前文提到過,世間存有陰陽五行之氣,而應山川河流之變化,個別地方的陽氣會傳不進去,因此被稱為聚陰地。


  第二種則是人為,選一處墓地,然後刻意將陽氣遮擋,而生人的陽氣未能達到就已散去,致使陰氣愈發加重,時間長了也就成了聚陰地了。


  很不幸,我現在所麵臨的的就是第二種,且,我所處的位置還是一處陰煞之氣及其嚴重的聚陰地。


  其原因,就是我在萬年鬆下看到的那九條匯聚向這裏的陰氣,這是一個凶名昭著的風水局,被稱為九龍咳血,寓意為九條殘龍吐出的血氣匯聚一處。


  中華大地之上蘊含著多條龍脈,因為分流的關係,隻有最頂級的堪輿師才能找出主脈在哪兒。


  我眼前的聚陰地不在龍脈的行列,但是因為人為的關係,卻變成了地地道道的偽龍脈。


  能構成九龍咳血之局,必是人為,想要將其他九處地方的陰氣引致一處,你可以試想下,會是天然形成的嗎?黃皮子群身上那些烏黑的斑點也正是因為煞氣太重所致。


  能夠設此局者,必是個道法高深之人,至少現在的我和韓佐兩個人是對付不了的。


  相比之下,黃皮子的事情就變得簡單了一些,十八叔叫我先不要驚擾它們,然後再做一場法事,為其封正。


  動物類修道,為的便是有朝一日能夠化成人形,因為人是萬物之靈,那隻個頭較大的黃皮子已經無限於接近化形的階段。


  能不能化形我不知道,但化形確實是它們必生追求的大道。


  人為萬物之靈,既然是萬物之靈,自然有萬物之靈的驕傲,它已為黃皮子精,而且修的是正道,最渴求的就是人類的一句封正,你說它是黃皮子,無意中就已經封了它是隻黃皮子,這輩子苦修也難元神化形,那麽就犯了它最大的忌諱,一旦觸發這個忌諱,怒火可是常人難以承受的。


  如果說它是人就不一樣了,說它是人它就會當做自己是個人來對之,也就有了以後的修道目標,種下善因,方得善果。


  封正其實並不難,向我們這種修道之人皆可為其封正,但是那塊聚陰地顯然不是黃皮子搞出來的,它隻是喜歡那裏的陰氣,想要借助陰氣修煉而已。


  我感到萬幸,還好我沒有犯了忌諱,同時我又覺得如果當時我大叫出聲他就是一個人的話,那算不算是為其封正了呢?


  對此我問了十八叔,他說不是,我若尖叫一聲下場隻有驚擾了黃皮子精,封正雖不需要口訣步罡之類,但是要有正確的引導語。


  他教完我,我又向十八叔請教破解九龍咳血的辦法。


  他老人家教給我一個既簡單又困難的方法,就是砍了南麵那片樹林,讓陽氣衝散陰氣,如果有能力,再將其餘九處陰地變成陽地,那麽九龍咳血就會變成九龍拱珠,是為風水寶地也!


  聽完十八叔的話,我不禁暗自咋舌,心想您老人家可別開我的玩笑了,我哪有那麽大的能力啊,國家現正處於封山造林的階段,那麽一大片林地豈能是我一介草民說砍就砍的呢!

  就在我和十八叔的通話即將結束的時候,他告訴我九龍咳血的布局很有可能是要有人想要借助陰煞之氣蓄意豢養厲鬼。


  養鬼一說我上高中的時候聽說過,多數發生在泰國,曾經有個明星某某芝就在事業陷入低穀的時候豢養了一隻小鬼,從而改變了氣運。


  之前的無數遊魂同樣是因為九龍咳血的原因被困住的,那麽多遊魂被困於此,最大的可能性就是給那隻豢養的厲鬼當肥料。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