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科幻靈異>明末皇太子> 第六百六十七章 吳三桂(上)

第六百六十七章 吳三桂(上)

  漠北大營,吳三桂大帳內,吳三桂眼中滿是掙紮和猶豫,但他更清楚,他已經沒有時間了,如果再不決定,他將錯過大明聖武皇帝給他定下的最後期限!

  當今天下,沒有人敢反抗朱慈炯的意誌,因為反抗隻有一個下場便是死!哪怕此刻的他已然一統漠北蒙古,麾下戰將千員,擁兵八萬,但吳三桂很清楚,如此實力根本不可能是大明新軍一合之敵!

  三個月前,大明使者帶來聖武詔令,宣其半年之內入京陛見,用的口吻依舊是天子對待臣屬,但天下人誰不知道他吳三桂徹頭徹尾就是大明的叛臣,他先投李自成後降滿清,貳臣之名已然坐實,朱慈炯竟然還以臣子稱之,其中深意耐人尋味。


  現在已是二月初,按照聖武帝定下的時間,他必須在三月初抵達金陵入宮陛見,否則將視為不臣!不臣?吳三桂不僅感到很荒謬更是覺得無語……


  吳三桂甚至自問自己乃是大明三百年天下以來最大的叛臣,沒有之一!洪承疇原本算是天字第一號叛臣,不僅辜負了崇禎皇帝對其的殷切期望,更是讓崇禎皇帝差不多淪為民間的笑柄,但也僅此而已,他吳三桂原本認為自己對大明忠誠不二,隻是迫於形勢選擇投敵,但他很清楚,這不是理由,因為他的投敵,險些使大明社稷徹底淪喪,其罪孽比起李自成、張獻忠之流有過之而無不及!


  吳三桂懷疑這其中是否有詐,他統一漠北,不可能不引起大明的關注,在他接到聖旨以後不到一個月,駐紮大明腹地的三路大軍便北上,駐紮漠北之外,二十幾萬大軍已然給吳三桂帶來了極其強烈的軍事壓力!

  這些年吳三桂血戰數十上百場,方才打下漠北,他就是漠北吳軍的主心骨,就算他前往金陵沒有遇害,漠北吳軍群龍無首,若是遭遇明軍強勢攻擊,分崩離析恐怕隻在旦夕之間!

  但吳三桂更清楚,即便他在也改變不了戰局,最大的可能性是保全主力退往更遙遠的地域,但這種喪家之犬的日子,他吳三桂實在是過夠了!


  他吳三桂曾經為大明鎮守邊關,厲兵秣馬使外寇不得寸進,北京被破他審時度勢,降敵以圖自存,大同突圍征伐蒙古,百戰百勝,他本該是天生的梟雄,蓋世的豪強!


  然而天下大亂本該是他這位梟雄綻放無敵光彩的時候,卻是先被李自成羞辱,後被滿清蹋在了腳下,最後大明竟然峰回路轉,在一個年僅十五六歲的少年手裏起死回生,也讓他遭遇了從軍以來最為慘烈的一場大敗,甚至如果不是他見機的早跑的足夠快,沒準七年前他便已經埋骨大同城外。


  三千兵馬,遠征塞外,七年不到,一統漠北擁兵近十萬,吳三桂覺得自己做到了梟雄能夠做到的一切,然而麵對一張聖旨,吳三桂心裏卻止不住的湧現出一縷縷寒意!


  時隔七年,大明天子朱慈炯終於將目光看向了塞外蒙古!

  那麽對他吳三桂來說是禍還是福?


  漠北征戰、萬裏殺伐,不代表吳三桂不問世事,相反對於大明的變化,尤其是軍事方麵的行動,幾乎每兩三天便會有情報擺在吳三桂的案頭,東南戰略、西部四省讓吳三桂看到了朱慈炯的狠辣,艦隊入海讓吳三桂看到了大明水軍不弱於步軍的強悍,哈薩克李自成被俘最終死在金陵,萬裏之外的張獻忠服毒自盡,更是讓吳三桂清楚的知道了朱慈炯的決心!

  得到張獻忠自盡的消息以後,吳三桂便知道,朱慈炯很快就會想起他,想起草原!

  任何一個漢家天子,尤其是如朱慈炯這樣擁有強盛武功的君王都不可能坐實蒙古諸部統一,然而如今漠南已有統一之像、漠北已然在他囊中,漠西諸部業已聯合,捫心自問,吳三桂覺得自己如果是朱慈炯也絕對不會坐視,更何況這漠北還是在他這個叛臣的掌控之中。


  因此,聖武帝對蒙古用兵幾乎是早晚的事,聖武帝崛起之時,麾下隻有六七萬兵馬,收編五鎮之後,兵力才猛增至二三十萬,然而二三十萬兵力相對於遼闊的大明來說,簡直少的可憐,這幾年間,聖武皇帝一邊發展海上軍工,等到擁有了強悍的海上征服力之後,才迫使海上霸主鄭芝龍乖乖的前往金陵安度晚年,於此同時,陸軍的擴編也從未間歇,吳三桂保守估計,如今的大明步軍兵力起碼超過六十萬!

  大明已然擁有在維護各地域安穩的情況下,抽調精兵強將大戰八方的實力,草原毫無疑問必然首當其衝,如果說這一切都是猜測,那麽看看在草原外重兵集結的大明三路兵馬就知道,草原如果不臣服,三路兵馬必然將會以最快的速度進入塞外討伐不臣!


  沒有人會懷疑大明步軍的戰鬥力,但草原環境複雜,遊牧民族的機動能力遠非大明步軍可比,但吳三桂從來沒有將希望寄托在這一點上,因為他太關注大明的軍工發展了,最近幾年大明鼓搗出來的那個無線電報可以讓大明步軍很輕鬆很清晰的把握住草原主力的動態,無孔不入的天眼,戰鬥力堪稱逆天的特別行動衛,如果將希望寄托在草原地理上麵,吳三桂知道自己一定會死的很難看。


  吳三桂不知道的是,兩年多以前,海上霸主鄭芝龍在看到大明第一艦隊南下,先滅荷蘭澎湖艦隊,後平英吉利遠東艦隊的時候,心裏和他一樣糾結,隻不過不同的是,聖武帝給了他旨意,明確時間讓他入京,而鄭芝龍相對而言要寬鬆的多,但麵臨的選擇都是一樣,降,然後去麵對未知的命運,將自己的生死交到別人的手裏去裁決,還是逃,逃的越遠越好,至於戰……


  吳三桂自問在沒有辦法克製大明火器的時候,還沒有膽量麵對大明的步軍,那不是英勇而是找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