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一章 立儲
朱慈炯完全可以理解老臣們的心情,換做是他沒準一樣希望自己致仕之前能多撈一點政績榮歸故裏,就好像他希望在聖武一朝能夠盡可能的完成自己的目標,然後將一個鐵桶一般的江山交到後世之君手上一樣。
但理解不代表支持,最重要的是朱慈炯心裏很膈應,他今年二十都沒到,隻要不出意外,在皇位上麵待著的時間沒準比康熙都要長,正國本立儲君何必急於一時,難不成這些鳥大臣就那麽擔心他會早掛了不成……
國本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儒家大臣最為重視的原則性問題,這一點在大明尤其突出,太祖皇帝在懿文太子死後不立兒子為太子,而是立建文帝為皇太孫,其中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朱允炆是皇位的順位繼承人,是國本!雄才大略的成祖爺最後迫於壓力不得不立癡肥的仁宗為帝,以至於號稱‘類他’的漢王朱高煦叛亂,最終被親侄子活活燒死,神宗皇帝欲立福王朱常洵為太子,遭到群臣一致反對,國本之爭遷延長達十五年之久……
聖武朝按理來說,中宮徐後產子,大明皇位的第一順位繼承人已經出現,聖武大帝有什麽可猶猶豫豫,還一副心不甘情不願的樣子,難不成天子想要立皇長子朱和堽?
難不成聖武朝還要來一出國本之爭?神宗皇帝與大臣強了十五年,最後依舊以妥協告終,可聖武大帝……滿朝大臣沒一個有信心能戰而勝之……
話又說回來了,高敬妃確實豔絕後宮,可並沒有聽說天子有多麽寵愛敬妃啊,與之相比,天子似乎更加寵愛卞氏姐妹才對。
所以朝內諸多大臣根本想不通天子為何遲遲不肯立儲……
“也罷……”朱慈炯無奈歎息道:“朕便立和域為太子,擇日昭告天下,以慰天下臣民之望……”
立儲對於大臣來說關係到社稷興亡,是原則性大於天的頭等大事,但對於朱慈炯來說全然不是那麽回事,太子正位若是不賢,不足以擔社稷之重的話,他難道不能學康熙,人家還廢了兩次……
當然他選擇妥協的原因同樣是不希望諸庶出皇子長大以後對皇位心生野望,最終逼迫他不得不父子相殘,更要顧及一點徐後的感受,他與徐丹如今也算得上是夫妻恩愛、琴瑟和鳴,遷延的時日越長,徐後如何能不心生憤懣,以至於讓他的後宮不寧,無故生出嫌隙。
四位大臣相顧愕然,天子這是同意了?這似乎也太容易了吧,他們原本以為這一兩個月不往宮裏跑上幾十趟,不把腦門磕出血來,天子都不大可能鬆口呢……
高弘圖長長出了一口氣,儲君之位不立,朝裏擔受壓力最大的就是他,誰讓他孫女生了大明的皇長子呢?若說誰對中宮嫡皇子的威脅最大,毫無疑問必是朱和堽無疑,若是因此讓敬妃引起皇後的不滿甚至敵視,豈非要禍起宮闈,他高弘圖勤勉一生,最後豈不是要因徇私讓自己孫女入宮,而讓滿朝詬病,以至留下青史汙點!
四人當中唯有史可法能夠理解朱慈炯的心思,天子好說話?那是因為天子根本沒把立儲當做一回事,所以才會絮絮叨叨的找了那麽多看似無稽的理由,換做內心已然有了決定的事情看看,不要說是他們四個,就是滿朝大臣盡數在場,一如土改請命當日,七百多大臣差不多都要以辭官相要挾了,天子什麽態度?還不是疾聲厲語直接轟走……
所以,立儲,與其說是天子選擇向他們妥協,倒不如說是天子給他們一個麵子,最終原因還是覺得不值得在這樣的事情上麵與大臣較勁罷了。
似乎生怕天子會突然改變主意似的,高弘圖打蛇隨棍上,當即請求天子擬詔,朱慈炯無奈親筆手書立儲大詔,用印交給史可法,內閣行文昭告天下!
當日午時過後,承天門外張貼皇榜:
“奉天承運 皇帝詔日:
朕承皇天之眷命,列聖之洪休,奉大行皇帝之遺命,屬以倫序,入奉宗祧,謹於今時祗告天地,嫡皇子和域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擔負社稷之重……即日立中宮嫡皇子和域為皇太子,望儲君深思家國之重,實切兢業之懷,自惟涼德,共圖新治……欽此。”
立儲詔書一出,滿朝上下才算鬆了一口氣,聖武大帝廢祖製有癮,天知道會不會廢了立嫡立長的製度,玩一出立賢不立嫡長的把戲,現在看來聖武帝還是明白立嫡立長製才是消除諸王之亂的根本,群臣算是白擔心了一場。
朱慈炯憋了一肚子鳥氣去了坤寧宮,臉上卻又不得不拚命擠出幾縷笑容,徐丹誕下朱和域之後,身體一直病懨懨的,與以前英姿颯爽的俠女形象簡直判若兩人,身體方才好上些許,便碰上爺爺病逝大喪,整個中山王府從小最寵徐丹的就是徐弘基,徐丹若說不傷感傷身幾乎是不可能的,隻是如此一來,這尚未大好的身子就更見虛弱了幾分。
撇開卞氏姐妹不談,徐丹才是朱慈炯自己看上以後納入宮闈的女人,換個時髦點的說法就是自由戀愛,感情傾向方麵自然遠非諸妃嬪可比。
徐丹仰靠在床上,懷裏逗弄著已被立為儲君的朱和域,眼中盡是憐愛,或許直到此時,徐丹才真正明白為人母為天下母的真正意義之所在。
這種改變是朱慈炯願意看到的,他也不希望自己的皇後大明的國母,一直都是一個沒心沒肺的傻丫頭,這對於社稷江山來說絕非是什麽好事,但同時他更不喜歡,沉悶的宮闈生活,讓一個本是活潑靈動的少女,從此以後變成一個滿肚子陰謀算計的毒婦,這樣的女子教導出的子嗣絕不會是什麽好鳥……
至少到目前為止,徐丹還是讓朱慈炯非常滿意的,剛才得知和域被立為儲君之後,眼中並沒有流露出理所當然或者是狂喜的神態,而是一股淡淡的欣喜,這一點讓朱慈炯更加覺得立徐丹為後,並非是當初一時衝動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