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章 政績(上)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曆朝曆代的君王,朝堂上的腐儒一直以為,想要社稷永傳,就要想方設法的愚民,簡直荒謬絕倫!”
朱慈炯看著麵前已經一洗身上陰柔之氣的苗宣讚賞道:“殊不知,這隻不過是儒家大臣欺瞞君王的手腕而已,他們心裏真正怕的是天下讀書人多了,會影響到他們子孫進階仕途的通路,真正一心一意想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純臣,古往今來,又有幾人?”
苗宣的膚色因為長期奔波,顯得更黝黑了幾分,整個人直挺挺的站在朱慈炯的跟前,跟個標杆似的,不知道的人還以為這是位正在聆聽聖訓的將軍。
然而改變的隻是膚色,苗宣對於萬歲爺的忠心從未有過一絲一毫的改變,甚至因為時間的推移,忠心之上更是平添了幾分敬畏。
若說整個大明誰對天下的改變有最直觀的感受,不是朝堂上的諸臣,也不是隻知道在大營內刻苦訓練的新軍,更不是被外人看來是眼線遍及天下的韓讚周,唯有苗宣不僅親眼見過,更是有著切身的感受,體會到大明幾乎日新月異的巨大改變。
他是淩駕於教育部之上的教育主管,是天子特旨督辦全民教育的欽差,該他管的他管的一絲不苟,不該他管的絕口不問,以閹人之身,能得到朝內朝外一致讚譽的大太監古往今來不多,但他苗宣肯定算是其中之一。
這兩年,苗宣的足跡遍及七八個省,處置乃至斬殺貪瀆教育基金和阻擾教育發展的官員數以百計,親自督察校舍質量,遊說商賈捐款助資,鼓勵百姓將子孫送進學校的事跡比比皆是。
如今大明縣學、鄉學遍地開花,新校三千餘處,每一處幾乎都曾出現過苗宣忙忙碌碌的身影,天子說了,教育關乎國計民生,關乎大明的社稷能否傳承萬代,他不能不上心,哪怕是累死在路上也是心甘情願。
但是苗宣也知道,教育大計根本不可能一蹴而就,最忌諱的就是操之過急,想要做出政績……他不需要政績,萬歲爺隻要能對他的所作所為表示肯定,就如現在一樣,就是他最大的政績!
朱慈炯知道苗宣一直很賣力,對於自己的大伴,他比這個世上任何一個人都放心,苗宣沒有天子劍,卻比擁有天子劍的史可法在處置官員的權力上更大!甚至可以說,隻要是苗宣認定的官員對於教育發展存在阻礙,他就可以下令軍隊直接拿下,哪怕其人位列封疆,名列王侯也是一樣!
朱慈炯原本讓苗宣督查教育,其初衷隻是讓其盯住自己的銀袋子不要被下麵的地方官貪沒,事實上,苗宣做的遠遠不止這些,甚至比朱慈炯預料之中的更要好的多,可以說,因為苗宣的盡心盡力,大明的教育計劃要比預想中的發展,至少快五年以上!
朱慈炯的禦案上麵,堆積了十餘本厚厚的手劄,裏麵記載的都是這兩年來,大明教育事業的發展情況,如今大明浙江、安徽、山東、山西、陝西、湖北、河南七省加上南北直隸,共建設鄉學兩千六百四十二所,其中差不多一千八百所是朱慈炯撥給教育部的建校資金,而其它則全是苗宣四方遊說商賈,捐資助建而成!
讓朱慈炯尤為滿意的是,這兩千多所鄉學,兩年之內已經陸續招收適齡學童近三十五萬!平均下來,每所鄉學的學員超過一百,這要換做後世自然不值一提,但相比較於現在大明的人口基數,簡直堪稱奇跡了。
這裏麵固然有朱慈炯暫時免收學費的政策因素在內,但與苗宣公開在集市向百姓宣揚教育所能帶來的好處,也脫不開關係。
另外各地縣學業已落成三百三十餘處,隻不過還沒有正式開始招生,按照朱慈炯的規劃,縣學如果對照文憑算,能在其中入讀的起碼也是秀才,而要達到這種標準,非鄉學成績優異者根本上不了,差不多十中取一。
教育之事,現下隻能是一步一個腳印,隨著大明人口的爆發,鄉學的生源肯定不會缺,但在農耕時代,男丁還是家中的主要勞動力,一戶人家若是有三個男童,能有一個成績不錯的入縣學,在今後的十年二十年內都算是不錯的了。
而且全民教育現在隻是起步階段,朱慈炯所展望的也不是大明能夠一下子爆發出多少新學人才,而是要完成初步掃盲,讓盡可能多的孩童認字識禮。
鄉學教授的還是以儒家的幾本經典啟蒙讀物為主,輔助以簡單的數學,而縣學則正好相反,以數學為主,輔以儒家經典,再配上基礎的物理、化學知識,這也是儒家大臣普遍能夠接受的教育方案,當然朱慈炯這麽安排顧及的可不是儒家的臣子感受,而是覺得多少有些必要。
數理化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儒學經典也有其可取之處,四書五經當中的至理名言,唐詩宋詞裏麵的文字之美,之所以能長盛不衰,甚至成為曆代科舉的必考經典,其原因很大一部分就在於裏麵不僅僅能夠學到治國為官之道,還在於從中領會做人的至理,這些都是華夏文化傳承數千年的精粹,當然該保留的還是要保留下去,以致薪火相傳。
不過想想看如今的學子不需要如後世那樣,學習幾乎是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用不著的英語,朱慈炯就感覺,現在的學童簡直太幸福了。
當然以後也不會有,等到大明屹立在世界之巔,又怎麽可能讓子民去學蠻夷之語,要學也是歪果仁來學大明的官方語言才是,漢語可比英語難了不知多少,到時候,痛苦的就該是哪些外國友人了。
等到第一批縣學學生入學,經過兩年的新學教育,便可擇優升入府學,能入府學的,必然是大明的青年才俊,文憑差不多相當於現在的舉人,這些人畢業以後或許不會成為官場上的一員,但必然是各行各業的棟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