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驚變(3)
史可法頹然落座,眼神看上去空洞呆滯,內心卻早已掀起了驚濤駭浪,作為一名資深政客,沒有見識手段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在四十出頭的年紀登上文臣第一的位置的,房天祿的話雖然駭人聽聞,但應該不是虛言,既不是虛言,那麽隻要稍稍冷靜一下,就不難看穿這其中的重重迷霧。
張獻忠明知不敵大明強軍,故而要逃竄乃是情理之中的事,南下緬甸也好西進印度也罷都不失為可行之策,為了讓明軍無暇追擊,派遣精兵騷擾明境也可以理解,但僅僅五千西軍能在六七萬明軍的圍追堵截之下從容製造連番血案?這不論從那個角度去看都太過不可思議。
今上裁撤錦衣衛和屯兵,以致最近一段時間南方各府沒有戍衛兵丁,張定國可以說是趁虛而入,但明軍何等強悍,論行軍速度還是戰鬥力都遠非西軍可以比擬,就算一開始被張定國奇兵殺了個措手不及,但萬萬也不至於三個月內還剿滅不平的道理,除非是故意放任西軍任意掠殺,而能讓明軍放任西軍屠殺士紳豪族的人,這天下間除了那位還能有誰?
史可法想想都感到不寒而栗,原本還一直不解為何今上會讓近衛軍以演習為名,圍城數月之久,現在回頭一看,今上分明就是要封鎖消息,一來是不想讓帝都人心惶惶,二來想必就是要給西軍足夠多的時間來鏟除四省豪門啊!
少年天子真是好深的心機,西賊肆掠破家滅族,罪孽全都由張獻忠扛了,而真正從中落到好處的便是大明天子,沒有了這些地方豪族掣肘,今上不管要推行何政,都必將收事半功倍之效。
土改!兩個字如同閃電一般劃過史可法的腦海,還記得當初天子召見看似無意間談及土改一事,今上曾說過要想將土改順利推行下去,將會遇到的最大阻力便是南方各省的豪門大族,這些豪族誰家的土地沒有數萬畝,土改無疑觸及到他們自身最最根本的利益,他當初還覺得若是今上當真要施行分級納稅製的話,必然要死上無數人,現在看起來這想法無疑可笑至極,今上想必早就有了全盤打算,所用的手段更加激進凶殘,直接縱匪入境,以敵軍手裏的利刃將這些勢大根深的豪族直接屠滅,自身還不落人口舌,最多也就下詔斥責前方剿滅將領不作為罷了!
想通了這一點,史可法立刻聯想到為何望月、偃武兩支強軍屯兵四川境外,遲遲不對張獻忠動手的原因,看來今上一直都在布一個通天之局,什麽張獻忠望風而逃,如今想來多半是今上私下和西賊達成了協議,大明放張獻忠一條生路,而張獻忠則要按照今上的意思斬滅四省豪強作為買命錢!當真是好深的謀算,好恐怖的心機啊。
圍剿李自成的三路大軍也是一樣,收複河南、湖北兩省之後,借口整頓兩省防務,同樣對陝西圍而不攻,以至於最後李自成西竄,如今看來,定然是今上同樣與李自成暗地裏麵有了秘約,隻不過是什麽秘約,一天不顯現,世人一天都不會知曉罷了。
好一手借刀殺人啊!厲害!
足足過了一炷香的功夫,史可法才漸漸緩過神來,目光落在房天祿身上冷喝道:“你且下去,切記此事萬萬不可聲張,若是讓本官知曉是你走漏了風聲,導致京師百姓恐慌,本官必定拿你入獄從重治罪!”
“草民記下了。”房天祿再次拱手,躬身退了出去。
史可法吐出一口濁氣道:“各位大人,對此事有何看法。”
錢謙益道:“下官以為當立即派遣人手前往四省核實……”
史可法擺擺手截斷錢謙益的話頭:“茲事體大,本官以為此人絕無可能造謠生事,事涉千百豪族數以十萬計的生靈,豈能有閑暇時間慢慢查實,這一來一回耽擱月餘,還不知道有多少無辜之人死於非命。”
“無辜?”陳子壯冷笑出聲:“本官看來隻怕未必,實不相瞞,四省之事本官半月前便已知曉,當時本官也是驚駭非常,當即著人前往兩廣查探,昨天陸續得到回報,兩廣死難豪強有三個共性,其一但凡被屠豪強之家,九成九都是滿門盡滅,即便散落它去的族中子弟,也大多離奇身亡。”
“其二,這些豪強在民間風評皆是極差,欺男霸女、巧取豪奪乃是尋常之事,說是惹的天怒人怨也不為過,相反,那些在民間不至於聲名狼藉的豪族卻僥幸逃過一劫,就拿這桂林府為例,桂林府內有三大豪族,一姓鄭二姓馮三姓周,三族身家巨萬,府中田地數以萬頃,然此番西賊肆掠,鄭馮兩家被盡數屠滅,近在咫尺的周家卻逃過一劫,此為何故?”
“其三,大明鐵軍戰力之強天下鹹知,望月、偃武兩軍進入四川三戰大捷,殺的西賊幾無還手之力,何以能讓區區五千西賊肆掠四省達三月之久!”
“集生兄的意思是……”史可法眼睛微微一眯。
陳子壯淡笑道:“本官並無別的意思,隻是猜測此三點中是否會有關聯之處罷了,不過本官以為今上想來已然知曉四省之事,為了不讓南京民眾不安,故而讓近衛軍城外盤查,為的嘛,自然是想以最快的速度消滅四省境內匪賊,隻是匪賊狡詐化整為零,大明虎師正麵決戰天下難逢敵手,但若是分而化之,戰力銳減又疲於奔命,三個月尚未剿滅匪賊也是情理中事,今上為此想必也是憂心如焚呐。”
“老狐狸。”書房內眾大臣無不心裏暗罵了一句。
“集生兄此言與本官之意甚合。”史可法拱手遙拜皇宮後說道:“今上聖明亙古未有,賢明之君豈容宵小作祟,四省匪災遷延日久,今上令近衛軍封城也是不得已而為之,恨隻恨楊顧二帥剿匪不力,本官當奏請聖上嚴旨斥責定下時限,若期限內不能剿平四省流寇,定當重處!”
眾大臣紛紛附和,阿諛之辭不絕於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