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辦事(2)
瘟疫!史可法悚然一驚。
朱慈炯臉色冷峻得說道:“崇禎十六年年中之時爆發的京城大疫,導致二十萬百姓死於非命,京城日出萬棺,十幾萬京營士卒死傷枕籍,僥幸逃過一劫,活下來的軍勇身體也極為虛弱戰力自然大打折扣,李自成恰於此時全軍東進,可以說是占盡了天時,將無戰心、兵無戰意,北京一役可以說尚未開戰便已經敗了一大半,最後陵寢陷於賊手,社稷險些敗亡也就不足為奇了。”
這一年多以來,關於北京陷落崇禎殉國乃是瘟疫所致的論調南京城內也是時有耳聞,不過朝中官員誰也沒當真,因為在他們的眼裏,瘟疫畢竟是天災,而張縉彥開正陽門則是人禍,北京城失守的罪責總得有人來背鍋,張縉彥自然而然成了最佳人選,現在皇帝舊事重提,自然不可能打算為張縉彥翻案,但到底想要表達什麽意思,史可法一時間還真摸不著頭腦。
“還有。”朱慈炯略做思考後說道:“我大明子民一遇惡疾便隻能等死,能有命活到六十歲的百姓恐怕連一半都不到,新生兒的夭折率更是居高不下,何也?大明垂三百年來,有史可查大疫便多達六十四次,幾乎四年多便會爆發一次奪取數十萬百姓性命的瘟疫,又該如何解釋?”
“在朕看來無非三點,一是疾病的防治措施太過簡陋,二是窮苦百姓看不起病,壯年之時小病小災咬牙硬抗也就抗過去了,但歲數見長之後,小病一旦抗不過去便很有可能轉變為惡疾,最後隻能是閉目等死,第三就是個人衛生乃至社會……嗯,各城的環境衛生髒亂不已,滋生細菌……成為病災之源,規模大時甚至可能引發瘟疫。”
史可法坐在凳子上微微彎腰道:“陛下見微知著,老臣歎服,臣聞吳縣有一名醫叫做吳有性著有醫術名《瘟疫論》,其中闡述瘟疫之病因、病機、征侯以及治療之法,臣以為可將此書大刊天下,讓更多的百姓知道瘟疫與傷寒的不同之處,一旦出現惡疾便可及時處理,免使惡疾蔓延,造成無量之禍。”
朱慈炯灑笑道:“將《瘟疫論》刊行天下,主意確實不錯也切實可行,但是史卿可曾考慮過,我大明普通百姓有多少人識字,朕現在大興教育,如果能在十年之後,讓我朝百姓的識字之民超過一成,朕便心滿意足了,再說了就算識字了,又有多少人能看得懂醫書,隻怕惡疾臨頭,更多的人還是會去選擇求神拜佛吧,退一步說,官府中人習得此書,一旦發現疫情,他們會怎麽做,積極去控製疫情蔓延與治療還是幹脆將染了瘟疫的百姓送去亂葬崗自生自滅?甚至將傷寒之症當做瘟疫處理,這些事情又有沒有可能會發生呢?”
“這……”史可法不禁汗顏,苦讀半輩子聖賢書,現在發現自己的才識和見識竟然遠遠不如眼前的少年天子……
“醫家講究的是對症下藥,方才朕之所言便是說了這個症的症結所在,史卿方才所言將《瘟疫論》刊行天下便是藥方之一,但朕以為這還遠遠不夠,想要做到藥到病除隻需將朕方才所說的三點一一落實,便可將病根斬斷,再不濟也能防患於未然。”
史可法很是誠懇得說道:“老臣見識淺陋,還望陛下指點迷津。”
“嗯。”朱慈炯點頭,就算他在後世不是學醫的,但醫學的基本知識也比這些隻知道死讀書的儒臣多的多,隨便拿出一點就足以震驚天下,不過他可不打算賣弄自己腦海裏一知半解的醫學常識,他身為天下之主,要做的隻有一點!建立完善的醫學製度。
“朕方才說的第一點是疾病的防治措施太過簡陋,這個簡陋不是說用藥,而是說大明的郎中太少!精通醫藥學說的醫士更是少的可憐,怎麽解決這一弊端,其實也很簡單,說白了就是培養醫療人才,就是教育!”
“朕打算在南京建立一座專門培養郎中的醫學總院,延清天下知名醫者入院授業,醫學院主要可分為治療傷寒內疾的內科,治療外傷的外科,疫病防治的傳染科,預防與治療小兒疾病的兒科,還有婦科等等。”
“史卿方才所說的吳有性便可以擔任傳染科的授業院士,太醫院的各科太醫朕也會讓他們輪番進入醫學院傳道授課,另外在太醫院任職的教授,朕自然不會薄待他們,除了每個月能拿到十到五十兩的銀錢外,若是其門下教導出的醫士能夠通過考核標準,通過的越多朕便會給他們授予榮譽官銜,就如同黃建國和趙立功他們一樣!”
史可法張了張嘴,今上每日呆在深宮,恐怕沒事腦子裏麵盡想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了吧,不過這也是德政,若是醫學院建立,天下間的醫者變多,對於治病救人的好處簡直不言而喻,說是無量功德也不為過。
朱慈炯自顧說道:“等到醫學院的第一批醫者順利走出醫學院,那麽這些人才便可進入大明各地傳授醫學知識,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到病痛的本質,長此而後朕相信百姓因疾病而亡的死亡率要大幅減少,這對於大明的人口繁殖的好處自是無可限量。”
“建立醫學院利在當代、功在千秋啊,老臣唯有歎服而已。”史可法正色道:“隻是老臣敢問陛下,新建醫學院的教習可招攬民間醫者,也可讓太醫院的太醫擔任各科主事,但招攬的學徒可有標準。”
朱慈炯笑道:“學徒自然首先要能識得了字,否則就算學的精湛醫術卻連藥方都開不得豈非成了笑話,內閣可以布告天下,隻要能識字又願意習醫之人,每月在醫學院可以領取二兩銀子的習醫補償,男女不限,等於是用大明的財政促進天下的醫學發展,現如今全民教育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當中,等到六七年後,第一批學子結業,他們可以考慮是直接升入各地醫學院校習醫,也可以通過考核升入更高一等的學府,此乃長遠之計,倒是不必操之過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