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選秀(21)
真是狡辯呐……天子舉的幾個例子當中可有一個是女兒當了皇後以後後封的,照這麽算起來先帝的周皇後之父還是嘉定伯呢……
至於徐皇後那是運氣好,成祖靖難的時候隻是燕王妃,靖難之役後才順勢成的皇後,如此一算,這中山王府當真是洪福齊天,兩百多年前出了一位燕王妃,最後正位中宮,兩百多年後又出了一位定王妃,看今上的架勢恐怕勸諫多半已是無用,況論他們的勸諫理由也未必能站得住腳……
隻是如此一來,中山王府當真是顯赫到了極點,一門兩公不說,隻怕又要多出一條一門兩後,而且魏國公還有一孫,如今還是英武軍的主帥,按今上的雄心壯誌來看,日後成就隻怕也是難以估量……
徐丹俏生生的站在那裏有些不知所措,朱慈炯一番慷慨激昂的話說的她一顆少女心狂跳不止,什麽叫王道霸氣,什麽是氣吞山河,可不就是高高在上的大皇帝現在所表露出來的姿態嗎?
這六位大臣在外朝哪一個不是威風八麵,那個姓高的老頭甚至都要以死相逼了,現在還不是如同鵪鶉一樣低下了腦袋。
突然間,徐大小姐覺得嫁給大皇帝似乎也不錯,至少要比那個軟綿綿隻會在她麵前唯唯諾諾的小白臉要強上一萬倍,何況她被冊立的還是皇後,中宮大位難道不是天下間所有的女人都夢寐以求的位置嗎,她能攬入懷中還有什麽不知足的。
“諸位愛卿可還有什麽要說的?”朱慈炯默然問道。
高弘圖沉聲道:“陛下,老臣以為……”
“還是以為不妥是吧。”朱慈炯冷笑著打斷道:“高卿無非是想要說立徐氏為後弊大於利一類的話,但是讓朕違背先皇之命背上大不孝的惡名那是萬萬不可能,徐氏是定王妃也好皇後也罷,朕的正室非其莫屬,諸卿若是定要阻攔,朕為了不違背父命,唯有待後宮諸女產下皇子之後禪位與他,做個安安逸逸的太上皇,到了那個時候在立徐氏為太後總可以了吧。”
六臣皆是無語,萬民稱頌的一代雄主聖武皇帝居然當著大臣的麵耍起了無賴,還禪位做太上皇……這不是典型的欲蓋彌彰嗎?咿呀學語的孩童知道什麽?這天下還不是你說了算,還迎娶太後……翻遍史書也是聞所未聞吧。
“噗呲……”徐大小姐聽了這話,終歸沒忍住笑出了聲,大皇帝那麽厲害,這話說的怎麽跟個賭氣的孩子似的,實在是叫人忍俊不禁。
史可法心裏沉歎了一聲,盡管知道今上說的是玩笑話,可這話無疑也表示了其決心,高弘圖還想以死相逼呢,今上直接來一出退位娶妻,你還能怎樣,隻得出列說道:“先帝之命為人子者自當遵從,何況先帝賜婚之日,陛下乃是定王,自那一日起徐氏便已是定王妃,隻是因年歲不及故而完婚之期稍延罷了,徐氏女以妃位入主中宮,一如徐皇後故事,倒也算不得違製,老臣遵詔便是。”
文臣列班第一的內閣首輔大人都表態沒有意見了,高弘圖等人就算再怎麽不甘心也隻能遵從旨意。
朱慈炯笑了笑道:“既然諸位愛卿再無異議,朕便冊立徐氏為皇後,入主坤寧宮。”
“臣徐弘基謝陛下隆恩!”魏國公仆倒在地,然後見徐丹毫無反應,剛要責備兩句,突然想起,現在的孫女已然是皇後,與他已是位屬君臣,再想如往日那般責備,實在有些欠妥。
好在徐丹沒有被徹底震傻,很快反應過來盈盈一福謝了皇恩。
朱慈炯龍顏大悅道:“朕與皇後大婚一應事宜著禮部依製去辦,朕之聖壽乃是十月,大婚吉日就在十月內挑選,錢尚書可明白。”
錢謙益慌忙道:“臣領旨。”
“嗯。”朱慈炯應了一聲道:“選秀之事就到此為止吧,中宮已立後宮亦實,內閣各部十年之內無需再操持選秀瑣事,忠心體國辦好手裏的差事方為正道。”
“臣等遵旨。”
朱慈炯看向史可法說道:“史可卿隨朕去禦書房議事,其餘人等都退下吧。”
“恭送陛下。”
禦書房內,朱慈炯一直緊繃著的神經總算是鬆了下來,心裏也在暗自慶幸,多虧了半個月前去見了父皇一麵,說服父皇親筆擬了一道賜婚詔書,否則今天想要讓這幾個大臣知難而退,滿朝上下心服口服還真有難度,那個高老頭沒準真能在禦階上濺上滿頭血,他的光輝形象在春秋工筆下說不得也得留下不光彩的一筆。
和朝堂比起來,朱慈炯還是更願意在禦書房內議事,現在每個月兩次的大朝會和原本定期改為不定期的小朝會,朱慈炯是越來越懶得參與,一幫子大臣要麽找出各種各樣雞毛蒜皮的小事來跟你扯皮,要麽就是更例行公事一樣來匯報,朝堂上說了一遍還不算,下了朝這奏折跟雪片似的恨不得把你給埋了。
朱慈炯越來越能體會大明為什麽會弄出這麽個太監批紅製度了,純粹就是給這些無關痛癢的奏章給煩的,所以讓司禮監的太監先看一遍,把那些個不重要的鳥事和皇帝不關心的小事全部剔出來隨便批複了了事,真正關心到國計民生的大事,隻要皇帝不是像天啟那樣喜歡殆政的木工,基本還是親自批複的,嘉靖皇帝和萬曆皇帝為啥動不動就一二十年不上朝,估計也是不厭其煩的緣故。
朱慈炯現在也是一樣,真正能夠影響到民生乃至推行各種政治措施,都已經習慣在禦書房召見內閣和各部閣高官去辦理,之所以還時不時上朝,純粹就是在外朝百官麵前露個麵混個臉熟,省的史書上把他說成和嘉靖和萬曆一樣,最後把聖武之治的功勞全部堆在內閣的頭上。
朱慈炯徑直走到禦案前坐下,看見史可法要行禮,揮了揮手道:“史愛卿乃朕之肱骨,大明柱石之臣,你我君臣齊心大明方能長治久安,這裏也沒外人,繁文縟節的能免則免吧,自己搬張凳子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