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科幻靈異>明末皇太子> 第三百一十一章 雄圖(13)

第三百一十一章 雄圖(13)

  朱慈炯鎮定得說道:“兒臣以為,新鳥統的出現應是天意,更是冥冥之中自有曆代先祖護佑大明所致,兒臣在北京之時,曾讓苗宣將天下的形勢一一匯報於兒臣,那個時候兒臣便料定要想讓大明度過難關,非得另辟蹊徑不可。”


  “兩年前李自成擁兵數十萬禍亂數省聲勢越來越大,張獻忠盤踞四川手下良將無數,關外更有滿清聯合蒙古的十幾萬大軍對關內虎視眈眈,而彼時大明有什麽?百萬屯兵不過就是一群隻會拿鋤頭的農民,左良玉麾下號稱有二十幾萬大軍,可惜都是些強征入伍的百姓,真正有戰鬥力的老兵不過三四萬,欺負百姓還行遇上流賊則是一潰千裏,吳三桂的的關寧鐵騎和那些駐邊軍隊又要時時刻刻防備關外異族,根本輕離不得,唯一還算的上是精銳的便隻剩下孫傳庭一支兵馬。”


  “如果孫傳庭兵出潼關能剿滅李自成,那麽事未必不可為,局勢也不會惡化到李自成挾大勝之威一路殺向北京,沿途府州望風而降的地步,但是孫傳庭敗了,敗在了天意和戰略失衡上,李自成幾場佯敗,孫傳庭一路激進想要畢其功於一役,導致戰線拉的太長,若非戰線拉的過長以致糧道補給上麵出了大問題,李自成就不可能會借連日大雨找準時機,一舉擊潰孫傳庭主力,若是孫傳庭肯穩紮穩打,就算不能一次性消滅李自成主力,至少大明主力仍在的時候,李自成就絕不敢輕舉妄動兵進山西!”


  崇禎的臉色有些不自然,孫傳庭冒進最後導致兵敗,要是按照朱慈炯的說法,那麽絕大部分的責任在他身上,是他不停催促孫傳庭誓師出關,也是他在得知李自成敗退的情況下不斷下令讓孫傳庭一路進軍,孫傳庭敗了,敗光了大明的最後一點家底也敗沒了大明最後一絲元氣,李自成出潼關入山西,大明無力阻擋被殺入北京似乎也算不得稀奇了。


  “兒臣知道大明已經到了危急存亡的生死關頭,這個時候指望那些隻會狗咬狗一嘴毛的文官是指望不上的,指望那些早已被賊軍殺破了膽子的武將也不可能,要想大明起死回生唯一的辦法就是整編新伍,提高新兵待遇激起他們同仇敵愾的決心,示之以恩讓他們產生忠君報國之誌!”


  “新兵如何挑選,兒臣以為從流民中挑選精壯最為合適,因為流民幾乎都是被流賊肆掠所逼,不得不背井離鄉以求一條活路的百姓,隻要給他們一口飯吃一處能夠歇息的居所,那麽這些人為了捍衛這來之不易的溫飽和流賊去拚命,所以兒臣南下沒有選擇走便捷也更安全的水路,而是選擇走陸路,並在一路上招攬流民和他們同甘共苦,到了南京之後更是將他們妥善安置,激起他們誓死報效之心。”


  崇禎臉色頓時變得很難看,誓死報效?報效的不是朝廷不是他這個仍然坐在龍椅上的皇帝,而是他也隻會是他的這個胸懷大誌的兒子朱慈炯!由此可見朱慈炯在南下之時甚至南下之前便已有了異誌!

  “但是兒臣也知道自己沒有太多的時間,李自成大敗孫傳庭之後,定然會進兵山西劍指北京,一旦被其得逞要不了多久便會南下,吹響統一戰爭的號角,以賊軍的聲勢和各地軟弱無能的駐軍,想要阻擋李自成幾乎就是癡人說夢,所以兒臣知道留給自己的時間不多,至多一年甚至更短。”


  “隻不過兒臣沒有料到的是李自成的目光居然會如此短淺,在山河未定之時便玩出了一場追贓助餉的鬧劇,寒了天下士族豪紳的心不說,還抓了已然投誠的吳三桂之父吳襄,迫使吳三桂據山海關以自守,滿清趁此良機揮軍入關擊退李自成入主北京,但他們同樣需要時間來安撫人心,這也等於變相給了兒臣應對的時間,但這點時間對於兒臣來說依舊遠遠不夠。”


  “要讓數萬沒有見過血殺過人的新兵變成戰場上戰無不勝的虎狼,光靠決心是不夠的,因為人內心的恐懼不經過廝殺很難被克服,要讓他們熟練使用大刀長槍甚至弓箭,然後拉上戰場殺敵,依兒臣保守估計起碼也得需要三到五年,要讓這些新兵上了戰場脫胎換骨成為精銳,需要的時間則更長,兒臣沒有這個時間,滿清不會給兒臣這個時間,李自成同樣不會!”


  “所以兒臣在南下的路上就一直在想如何能讓一群新兵快速成軍而且還能在戰場上克服內心的恐懼,想來想去隻有遠程兵種才可以做的到,因為遠程兵種不需要和敵人麵對麵廝殺,對於戰場上的殘酷沒有直觀的感受,現如今遠程兵種隻有弓弩手和鳥統兵還有炮兵,但是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弓弩手沒有三五年的苦功是無法達到的,炮兵可以作為戰場輔助,想要戰場決勝光靠炮兵顯然也無法完成,因此鳥統便成了兒臣唯一的選擇。”


  “但是鳥統的弊病太多,射擊距離更是其軟肋所在,靠原先的鳥統上陣殺敵最後隻能淪為被屠宰的羔羊,於是兒臣到了南京以後便召集南京城內有名的造槍大匠楊伏堂,給他提出要求並給予其一切資源,要人給人要銀子給銀子甚至許諾蔭其子為官,為的就是讓楊伏堂能夠製造出符合兒臣所需要的火槍,楊大匠最終沒有辜負兒臣的寄托,製造出來的火槍遠超兒臣的期望,這才有了後來戰場上戰無不勝的大明新軍。”


  “新式火槍沒有鳥統的各種毛病,射擊距離更是遠達三百步,遠遠超出弓箭射程,戰士們拿著這種槍遠距離殺敵,自然能將內心的恐懼減小到最少,但火器畢竟是外物,今天大明領先一步造出來,在戰場上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可時間長了敵人遲早也能仿製出來,所以兒臣以為外物雖可持,但絕不可將大明的社稷江山依托在外物之上,要想大明長治久安最重要的還得要靠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