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七十一章 伐西(1)
“來人,將這兩個狂徒推出去砍了!”四川成都皇宮大殿上身穿明黃龍袍的張獻忠怒聲狂吼。
牛金星料算的沒錯,朱慈炯確實是下達了兩道密旨,讓天眼組織成員陸續麵見李自成和張獻忠,不過也有所不同,密旨交代的很清楚,若是這二人是單獨召見則可將條件與退路一起說出去,若是像張獻忠這般大張旗鼓的召見,那麽就隻說條件不談戰略,而且朱慈炯讓張獻忠交的銀子也隻有李自成的一半,僅僅五千萬兩而已,不是怕張獻忠拿不出一億兩,而是朱慈炯對待張獻忠還有更深遠的計劃。
給李自成安排的退路是甘肅、新疆,這兩個地方一來不服王化久矣,二來也足夠窮,三來李自成隻要老老實實的把這兩個地方交出來,然後不管去往何處,朱慈炯一時間都鞭長莫及,至少很長一段時間內不可能萬裏跋涉的去予以剿滅,李自成在兩地搜刮所得隻能是他自己的,所以朱慈炯暫時做的是一錘子買賣。
但張獻忠不同,牛金星算準了朱慈炯放張獻忠一條生路是為了對付南方豪族,事實也確實如此,尤其是兩廣的豪族根深蒂固朱慈炯更是必須除之而後快,但兩廣一直以來都是大明實際統治區域而且極其富庶,張獻忠若是肆掠兩廣必然會引起強烈反抗乃至民怨沸騰,還能夠撈到難以計數的財富,這個時候如果一向犀利的明軍始終吊在張獻忠的屁股後麵,難免被有心人看出端倪,為了在大亂之後迅速平定非議,也為了能將張獻忠所撈到的好處據為己有,朱慈炯都有一百個理由將張獻忠徹底剿滅,當然也不會一棍子徹底打死,至少也要給人家留點元氣好去更南邊的地方肆掠,為朱慈炯日後的亞洲戰略先鋪好路。
張獻忠霸占四川數年,將原先的蜀王府改建城了如今的皇宮,雖說遠遠不能和紫禁城相提並論,可也不是李自成的將軍府能夠比擬的了的,天眼戰士想見張獻忠隻能入宮,本來隻要張獻忠願意單獨召見他們二人,入不入宮的也無所謂,偏偏張獻忠一聽是明國近衛軍,就認定這二人是來勸降他的,對大明他也不是沒降過,隻要手裏有兵崇禎又能奈他何,他降而複叛還不是舉手之間的事。
可讓他降了現在的聖武皇帝,說實在的他還真不敢,明軍戰力之強悍他早有耳聞,前段日子還出手試探過更是深有體會,跟隨他征戰多年的田見秀和白文選都雙雙戰死難道還不能說明問題?當然這還不是最關鍵的,關鍵是他坐擁雄兵割據四川也沒有底氣對朱慈炯稱臣,人家左良玉的漢口大營二十五萬大軍還不是被明軍半日不到便攻陷了,他若降了誰知道朱慈炯會對他使出什麽樣的手段,他戎馬一生現在隻想安安逸逸的在四川做土皇帝,誰不讓他安逸,他隻能和誰拚命,李自成如是朱慈炯也是一樣。
張獻忠召集群臣大殿之上召見了近衛軍兩名戰士,心裏存著折辱明軍的心思,誰知道人家近衛軍壓根不提招降的事,開口沒說幾句就提條件,最後當著滿朝文武的麵直接讓他張獻忠滾出四川,否則天兵一至,勢必玉石俱焚!張獻忠辱人不成反被辱,氣的一佛出世二佛升天,於是便有了先前的那一幕。
“聖上且慢。”左丞相汪兆麟出列止住上前拿人的侍衛道:“聖上何必與兩個小卒置氣,不如先將之下到大獄,日後明軍若膽敢進犯,殺之祭旗為時未晚。”
張獻忠擺了擺手,算是同意了汪兆麟的建議,原本已經站住不動的侍衛頓時上前,將兩名天眼成員打翻在地拖出了大殿。
張獻忠環視群臣說道:“明國亡我大西之心不死,如今隻是屯兵雲貴,他日即將傾力來攻,大西該如何禦敵諸位愛卿可有良策。”
右丞相嚴錫命出列道:“聖上無需憂心,四川地勢險要處處天塹,自古便有‘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之說,明軍火器雖利,但利在野戰,若是傾力來攻,我軍隻需處處設伏堅壁清野斷其糧道,自可將其拖死在崇山峻嶺之間。”
張獻忠頷首道:“右相所言深合朕意,四川乃是大西國立國之本,退可閉關自守進可逆奪中原,明帝狂妄想讓朕棄此根本之地,簡直就是癡心妄想,一旦我軍退出四川失去山河之險,平原決戰大西軍雖勇可以血肉之軀也難擋火器之利,如今他想破我四川,朕倒要看看那小皇帝能不能承受數萬明軍埋骨深山的代價。”
“吾皇聖明。”百官齊聲讚道。
嚴錫命又道:“如今明軍有兩支大軍對四川虎視眈眈,一路乃是駐紮在昆明一帶的星辰軍雷承部,一路是駐紮在赤水的偃武軍顧駿部,依微臣愚見,駐紮於昆明的雷承若是入川必然取道烏蒙山,烏蒙山地勢險要溝壑無數,臣建議與烏蒙山設一部人馬,多備強弓勁弩,明軍火器雖利卻不著甲胄,身在山中火器雖利卻難以盡展其長,如此一來我軍優勢必然大大增加,以有心算無心,必可將星辰軍主力盡滅於烏蒙山中!”
張獻忠讚道:“右相之策甚佳,艾能奇。”
艾能奇乃張獻忠義子,深得張獻忠信重,張獻忠稱帝之後便加封其為定北王,整個大西能與艾能奇相提並論者不過寥寥數人而已。
“臣在。”艾能奇出列,聲似洪鍾整個大殿似乎都在嗡嗡作響。
“朕命你率本部人馬兩萬星夜兼程趕往烏蒙山設伏,務必將雷承部盡殲山中!”
“臣遵旨!”艾能奇領了旨意也不逗留,轉身出了大殿安排行軍設伏之事去了。
嚴錫命繼續說道:“至於偃武軍多半會走瀘州過內江進抵資陽直入成都這條線,微臣以為可在這條線上遣一大將火速趕往合江與明軍對峙,明軍火器之威甚強,野戰我軍恐難是其對手,故而不可力戰,當且戰且退一直退過瀘州,盡遷瀘州百姓隻留千餘死士守城,將整個瀘州城遍布火油,待明軍攻陷瀘州,舉城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