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一十五章 煩擾(7)
“朝野上下就是否還都北京紛爭不斷……還望陛下聖裁以定百官之念。”
朱慈炯用手拍了拍額頭,果然不出意料又來了,這還有完沒完了……歎了口氣鬱悶道:“眾卿對是否還都有何建議。”
朱慈炯毫不猶豫的把皮球踢了回去,五老麵麵相覷似乎早就料到朱慈炯會來這一手,朝堂之上南北兩派官員如今已經吵翻了天,偏偏內閣當中高弘圖、王鐸是北方人乃是還都北京的堅定支持者,馬士英、薑曰廣是南方人又堅決主張定都南京。
本來說話最有份量的史可法祖籍北京大興,理應成為北派官員的領袖主張還都才對,說起來也算是榮歸故裏了,可史可法不管是為了避嫌還是為了自己的政治生命考慮,在還都之議上保持中立,最有份量的內閣首輔保持中立等於讓北派官員失去了最大的襄助,北派官員若說沒有怨言那是假的,好在內閣還有高王支持,否則現在南派早就大獲全勝沒北派什麽事了。
現在不隻是朱慈炯被煩的焦頭爛額就連史可法自己每天都被北派官員弄的不勝其煩,更不用說大小朝會的時候大殿之上滿滿都是火藥味了,還都之爭若是不能盡快妥善解決,必然會對朝政產生不小影響,北派官員現在大多都是閑差有的是時間吵嘴,可南派的官員因為朱慈炯的各項舉措,但凡三品以上的官員都有不少事情需要處理,品級太低的說話又沒什麽份量,但為了不讓北派官員陰謀得逞,隻能放下手頭上的事情,瞪著紅通通的眼睛盯著,耽誤政事不說,長此以往下去,發展成為黨爭!那可是亡國之兆!
所以史可法明知道朱慈炯不想談這方麵的問題,卻不得不站出來讓朱慈炯表態,因為如今的大明能結束這場爭論的唯有天子一人而已。
“一國之都關係社稷千秋,唯天子方能聖斷。”史可法腳一抬又把球踢了回去。
朱慈炯知道史可法也是被逼急了,內閣可不像宮裏,朱慈炯還能躲著不見臣子,朝會的時候冷眼旁觀,實在不行和和稀泥,內閣身為中樞機構可是要直麵群臣的,何況內閣當中還分成了兩派。
朱慈炯也不是不想把還都之事早做定論,從情感上來說,他現代的時候就是南方人自然更傾向於定都南京,何況如今南方隱隱已有重工業發展的雛形,他隻有坐鎮南京才能安心,可大明流轉後世的一句‘天子守國門’殺傷力實在太大,他如果不遷回北京,沒準落在世人眼裏就成了貪生惜命,誰讓天下人都以為他的父皇已經‘君王死社稷’了呢,所以他一直在猶豫遲遲下定不了決心,耽擱到今天就成了這副局麵,看內閣五老今天這架勢,如果他不聖斷一把,想要打發五老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禦書房內氣氛極其詭異,五老雖不敢直視天子,但一個個腰板坐的筆直,隻要朱慈炯不趕他們走,五人絕不打算踏出宮門一步,就算被趕走明天照樣繼續來,反正在內閣被煩的頭疼,還不如跑進宮讓朱慈炯陪他們一起頭疼,想躲門都沒有,朱慈炯想來也是料到了這一點,知道今天已經躲不過去了,一雙眼睛在五老身上轉來轉去,半刻鍾後悠悠一歎。
“朕之父皇,秉政十七載,為了大明殫精竭慮乃至最後國難之時以身相殉,朕身為人子豈有不承繼先帝遺誌坐鎮國門抵禦外辱之理……”
高弘圖、王鐸身軀一震,天子之言似乎已是下定決心還都了吧。
“然如今之天下滿清膽寒外蒙喪膽,大明暫無外辱之憂,還都北京並不急於一時,而南方諸事繁多,各行各業蓬勃待興,朕若輕離難免日夜掛心,故即便還都北京也絕非當下應為之事,諸卿可明朕意?”
五老互相看了看,他們當然明白朱慈炯的意思,可說了半天這還不是等於沒說嗎?這番話拿到外廷去說,群臣要是能買賬才怪……
王鐸咬了咬牙道:“陛下似欲還都,然不在當前,敢問陛下若是還都當在何時。”
朱慈炯目光一冷,寒聲道:“五年之內絕不考慮!五年之後朕當明旨天下!”
“五年……”王鐸嘴裏發苦道:“隻怕群臣……”
“天下有那麽多的事情等著百官去辦,朕的朝堂也不是給百官鬥嘴尋事的地方,五年之內但有人在朝上朝下妄議還都之事,一概罷官奪職絕不輕恕!”
“臣等遵旨!”盡管還是有點不甘心,可朱慈炯的話都說道到這份上了,想來也是被逼的急了,不過有這道旨意在,五老也有了足夠的理由去應付外廷群臣,誰要是以後在朝會上在把還都之事拿出來說,那就是和自己的官帽過不去,以今上的手段,五老相信剛才的話絕非玩笑。
“史卿說有四件事,這算一件,想必是否安排官員督師天下兵馬也算一件吧。”
史可法恭身應是。
朱慈炯臉色依舊不太好看,冷冷得說道:“此事也無需多議,文官有文官的職責,文官隻需替朕治理好這大明天下,武臣有武臣應做之事,就是平定四夷征伐天下,哪個文官覺得自己可以去督師,就說明他手頭無事,朕之一朝不養閑人,覺得自己沒事幹的就致仕,朕絕不留用!”
五老一窒,這話怎麽說的,督師天下兵馬還不是為了防患武將擁兵自重為禍天下嗎?為的還不就是大明天下的長治久安嗎?怎麽到了今上的嘴裏就成了沒事找事幹了?這可是祖製啊!
薑曰廣身為左都禦史,犯顏直諫乃是本份,剛準備開口便被史可法一個眼神瞪了回去,撇了一眼朱慈炯,看著龍椅上那泛著寒氣的身影,也明白現在多說無益,就算要諫言也絕不是現在,是以到了嘴邊的話又生生咽了回去。
朱慈炯豈會不知道群臣的想法,也知道統兵大將擁兵自重對一個國家的害處,可作為一個在現代生活多年的人來說,導致明亡的一個重要因數是東林黨是文官,武將固然也有不作為的地方,可比起文官為禍之深以致百姓民不聊生,武將之禍根本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