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言商(7)
開礦禁!提高商稅!
二月十五日大朝會,朝堂之上議完教育製度細則之後,朱慈炯直接言及朝會第二個主題,廢除禁礦製度及提高商稅法案,一石激起千層浪,整個與會數百朝臣一片嘩然……
如今的聖武皇帝登基時日雖短年紀雖幼,但施行新鹽法讓大明財政徹底擺脫危機,練強軍把不可一世的滿清八旗打的狼狽不堪,不得不屈辱議和,這讓聖武皇帝在天下臣民的心目中的形象已經直追秦皇漢武,皇帝要頒行什麽政策,隻要不觸及體製根本基本就是暢行無阻,內閣乃至各部百官誰又敢有半分怠慢,聖武皇帝不嗜殺但也絕不是什麽心慈手軟之輩。
高坐龍庭的朱慈炯臉色極其冷峻,大臣中對朱慈炯了解最深的內閣五老一見天子這副表情,就能斷定天子對這礦禁和商稅開刀已經是下定了決心,甚至已經做好了大開殺戒的準備。
但礦禁和商稅豈可輕動,大明立國以來礦禁開過何止一次,成化、嘉靖、萬曆年間數次開啟礦禁,哪一次不是血流盈野最後不得不草草收場,至於商稅定額可是祖製,洪武大帝親定,妄動豈非綱常崩壞動搖國本!
“陛下,臣趙之龍有事啟奏!”戶部侍郎趙之龍昂然出列。
朱慈炯眼睛微微一眯,他原本以為率先站出來反對的會是內閣五老,沒想到卻是這個趙之龍,這家夥在曆史上清軍攻打南京的時候,為了討好清廷將戶部一應庫房盡數封存,那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貳臣,朱慈炯正愁拿誰開刀呢,沒想到會是這個家夥跳出來送死。
“趙卿有何諫言?”
趙之龍拜道:“大明曆朝曆代皆行禁礦之政,何也?概因開礦利益巨大,若是解除礦禁,不知會有多少人口蜂蛹而至,聚集在一起的礦工必然會成為動亂之源,成化年間葉臣謀逆,萬曆年間暴亂的礦工打死礦監者屢見不鮮,故臣以為開啟礦禁實不可取,而商稅定額乃太祖皇帝親定,乃是祖製豈可輕動,萬曆二十八年李三才曾在
《請停礦稅疏》中言道‘陛下為斯民主,不惟不衣之,且並其衣而奪之;不惟不食之,且並其食而奪之。皇上愛珠玉,人亦愛溫飽;皇上愛萬世,人亦戀妻帑。奈何皇上欲黃金高於北鬥,而不使百姓有糠粃升鬥之儲?皇上欲為子孫千萬年,而不使百姓有一朝一夕?’,高攀龍亦在《上罷商稅揭》中稱‘商稅非困商也,困民也。商也貴買,絕不賤賣,民間物物皆貴,皆由商算稅錢。奪民之財,非生財之道也,生財之道,生之,節之,兩端而已。’,兩人所言臣深以為然,故陛下要開礦禁提商稅,臣以為實不可行,還望陛下三思為上。”
“一派胡言!”朱慈炯冷喝道:“祖製!何為祖製!天下可有萬年不易之法哉,太祖年間天下迭經大戰,民生困苦萬物疲敝,太祖皇帝體恤百姓故而輕徭薄賦與民生息,然如今之大明和兩百年前的大明豈可混為一談!”
“那個李三才言及商稅極盡誇大之能事,他是一心為了大明,還是私心作祟?其家族本就是通州的大商人,李三才本人又總督漕運,一旦大明增收商稅,那麽由其漕運衙門征收的稅額隻能減少而不會增加,他自家產業也會因增收的商稅而利益受損,他說那番話徹頭徹尾就是想損大明而利己。”
“至於那個高攀龍亦官亦商,其父高夢龍則更是經營放貸行業,禍國害民以利己,按照他的說法,大明根本就不應該征收商稅,讓商人都將錢賺走,政府也不應該征稅,隻要節約節約銀子就有了,哼……朕倒要問問各位視商稅為洪水猛獸的大臣們,如果大明沒有充足的財源,麵對外敵入侵的時候誰來抵禦?麵對肆掠天下的流寇用什麽去征討?麵對泛濫黃河水誰來治理?麵對天下災民由誰賑濟?難道到時候要指望商人大發慈悲捐款資助嗎?”
“你說開礦致使礦工聚集而成動亂之本,朕倒要問問你,李賊張賊動亂天下可與礦禁有關,大明禁礦兩百多年,天下私礦難道少了?不法商人勾結官府又何曾顧及過禁礦之令!最後損失的是誰?是大明!私礦遍地都是,大明卻無一文一錢之收入,原本該為大明國庫之所得,全都進了貪官汙吏的腰包,你身為戶部侍郎難道對這些一無所知?還是以為朕身在深宮便對天下之事分毫不曉?”
趙之龍頭上冷汗直冒,跪在地上的身體不住顫動。
朱慈炯冷笑道:“趙之龍,你祖籍安徽虹縣商鋪數十,你當然不願意提高商稅,因為如此一來你之利益必然受損,至於大明是否受損與你又有何幹!族人仗你之勢為非作歹,二十年來侵占百姓田地數百頃,逼的多少百姓賣兒鬻女家破人亡,你也好意思說奪民之財非生財之道!可笑至極無恥之尤!來人將這狗官官服扒了,交給檢察院從重議處!”
趙之龍當場癱倒在地,他出來反對商稅和開礦禁是算準了天子要實施這兩條政策必無可能,他首先跳出來無非就是想要做個首倡之人,在官員當中博取直名,戶部尚書高弘圖已老即將致仕,他作為戶部侍郎接任戶部尚書也是板上釘釘的事,誰承想天子不僅將他調查的清清楚楚,朝會之上根本不按官場規則出牌,一棍子下去就把他打入萬劫不複之境。
與會朝臣無不靜若寒蟬,天子下手之狠動作之快簡直迅若奔雷,一個三品侍郎說廢就廢了,有了天子定性,這趙之龍會是什麽下場幾乎已經可以預見,最讓朝臣擔憂的還是天子掌控的信息,如今當官的家裏多多少少都與商業有些聯係,開口反對礦禁還好說,反對商稅沒準就和這趙之龍一樣被扣上一頂大帽子,以天子的霹靂手段誰能受得了啊,原本準備站出來附和趙之龍的十數官員頓時往後一縮當起了鵪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