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封侯
高弘圖道:“臣等隻是覺得新朝初立百廢待興,如果此時倉促與清廷死戰,隻怕於大明無益,是以才想與清廷議和,南北分治永為兄弟之邦。”
朱慈炯差點沒被這個死腦筋給氣暈過去:“南北分治還永為兄弟之邦,朕可不是趙構,隻想偏安一隅苟且偷生,最後被蒙元鐵蹄踏碎山河,社稷淪入異族之手,百姓如同豬狗一般被蠻夷奴役百年,朕要的是平定流寇驅逐韃虜複朕祖宗陵寢,要的是大明國泰民安江山萬年!”
“和議之論從此休提,再有妄言和議者以叛國通敵罪論處!”朱慈炯喝道:“諸位臣工或許會以為朕不自量力甚至剛愎自用,但是朕要告訴你們,朕雖年幼,但並非深宮無知天子,對於天下大勢之了解,未必會少於諸位愛卿,你們一廂情願的想要和議,想要南北共治,你們知道清廷的意思嗎?”
“清廷攝政王多爾袞素有梟雄之誌,一統天下之心早已是昭然若揭,李自成之順入京前後不過四十餘天,流寇本性不改,便使百姓怨聲載道,恨不得生啖其肉,這才使得山海關之敗後,軍心民心迅速瓦解,退回北京不過數日便匆匆西逃,這是為什麽?”
“是因為他失了天下民心,他很清楚即便留在北京死守,最終的結局隻會是城破人亡,因為沒有百姓支持的軍隊就算再強也是無根之萍,如果他入主北京之後能安撫百姓,激起同仇敵駭之心,多爾袞能那麽快占據北京嗎?就算他占了敢留下來嗎?恐怕最多讓北京經曆一場浩劫,擄掠大量人口之後就得灰溜溜的退出山海關去。”
“據朕得到的可靠消息,清廷英親王阿濟格,也就是多爾袞的親哥哥,在清軍占領北京後便建議多爾袞屠殺百姓搶掠民財,甚至建議將北京付之一炬,但是多爾袞並沒有接受,而是讓‘官任原職,民服其業’,並決定將清廷之都由沈陽遷往北京,現在更是大肆征討流賊,為的難道真是為先皇複仇?”
“簡直荒謬無稽,他不過是想穩定京畿之地,先能得一寸便得一寸,能得一尺就占一尺,一旦站穩腳跟,必會大肆舉兵征我大明,李自成是流寇不足為慮,但多爾袞是雄主,他才是大明肘腋之患,按朕之預測,時間絕不會超過半年!你們想偏安想和清廷虛與委蛇,不過正中清廷之下懷罷了。”
“虜酋黃台吉也曾說過,若是清國有一天能突破山海關,進而攻破北京的話,就一定要在北京站穩腳跟,以圖進取,他要進取什麽?天下!朕說這些,你們還想偏安,坐等清軍南下嗎?然後當那亡國之臣,奴顏婢膝的恭順之民嗎!”
滿朝大臣呐呐無言,不過大多都認為小皇帝危言聳聽,滿清不過數十萬人口,想吞下人口萬萬的大明,可能嗎?
史可法心裏歎了口氣道:“老臣這就督促各鎮整練兵馬,以防清軍南下。”
朱慈炯笑道:“各鎮兵馬乃我大明震懾蠻夷,平定天下之根本,各鎮將領亦為國之棟梁柱石,對他們朕自當親加撫慰,委以重任,授予高爵,朕決意加封寧南伯左良玉為南寧侯掛平賊大將軍印,總兵高傑為興平伯掛平寇將軍印,總兵劉澤清為東平侯掛蕩寇將軍印,總兵劉良佐為廣昌侯掛征虜將軍印,總兵黃得功為靖北侯掛平虜將軍印,以上五鎮皆蔭一子為錦衣衛正千戶,傳朕旨意,命五鎮攜親軍家將火速入京,參加十五日大朝,朕還要親自閱兵耳提麵命,授予五鎮禦敵方略。”
朱慈炯一口氣封了五人為侯,並上五鎮帶兵入京,看起來頗有重用武臣之意,然現在可不是太平時節,武臣得以重用並不值得奇怪,所以眾大臣心裏雖多少有點不舒服,還是山呼道:“臣等遵旨。”
七月初三的小朝會,朱慈炯突然間的強勢表現驚住了諸多大臣,一改往日裏在群臣眼中那副不諳世事的深宮天子形象,即便後來朝會又談論了一些其它瑣事,朱慈炯又恢複到以往那副昏昏欲睡的模樣,可又有誰敢從心裏再去小覷這位少年天子,對於朱慈炯的轉變,眾臣自然有喜有憂,至於喜什麽憂什麽,也隻有他們自己心裏知道了。
內閣中,史可法將原本準備好的議和條款投入火盆,深深歎了口氣,天子明確表示,再談議和就是通敵賣國,他們如果不想做貳臣,那就隻能遵旨,這對於他們五位輔政大臣來說,自然是不可能的。
“天子獨斷專行不許議和,對大明真不知是福還是禍啊。”禮部尚書王鐸眼中顯出憂色道。
馬士英道:“十五歲的少年英主,能有這番魄力這般見識,放在百年之前,假以時日當屬社稷之雄主,隻是眼下大明內憂外患,如此不聽吾等重臣諫言,怕是有亡國之危啊。”
“那倒也未必。”說話的是薑曰廣:“以前吾等一直以為陛下懵懵懂懂,不知天下大勢,可如今看來,這不知天下大勢反倒可能是我們了,細思極恐,若陛下所言不是信口開河,那麽清軍入關,一旦立足生根,未必就沒有亡我華夏之心呐。”
“不錯。”史可法點頭道:“我等五人隻在考慮與清廷議和之事,可正如陛下所言,這會不會真就是你我的一廂情願,就算清廷真就順水推舟答應議和,也不能保證來日他們會起兵南侵,你我誰又敢保證關外蠻夷的信譽,誰又能保證這議和到最後不是一紙空文?陛下要整軍備武,在史看來至少也是防患於未然,此次封五鎮為侯,並讓五鎮上京陛見,若能讓五鎮徹底歸心朝廷,怎麽說也不會是壞事。”
“少年英主,社稷之福,隻要大明能渡過此次難關,大明中興之治可期。高弘圖慷慨激言道,隻是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如今天災頻頻,民生困苦,戶部又拿不出更多的銀子去讓武將編練士卒,雖蒙陛下加恩,可各鎮跋扈,左良玉、高傑等輩欺負百姓良善手段層出不窮,可要讓他們直麵清軍並戰而勝之,老實說,高某並沒有太大信心。”
高弘圖的話雖不中聽,可卻是實情,幾名內閣輔臣個個臉泛苦澀久久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