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和議
“議和?與關外蠻夷之邦議和?虧你們這些國之柱石想的出來!”朱慈炯氣衝衝地將奏本砸在禦案上。
每月初一十五乃是朱慈炯欽定的大朝會之日,但逢大朝會在南京所有五品以上官員都必須於奉天殿外朝見天子,三品官員有當庭提出政見的機會,其餘不足三品的官員亦可上本奏事,隻不過不會當庭處理也就是了。
除此之外便是每月逢三逢七之日舉行的小朝會,朱慈炯會在乾清宮會見三品以上官員,也就是所謂的‘禦門聽政’。
朱慈炯登基三個月,往日裏不管是大朝會還是小朝會都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模樣,然而今天這場小朝會看到這議和奏本再也無法強裝淡定下去了。
位列前排的幾名內閣大臣相顧愕然,似乎這三個月來朱慈炯的‘怠政’已經讓他們習以為常,如今天子震怒讓幾人多少有點不適應。
在眾大臣眼裏朱慈炯雖貴為天子,可不管怎麽說如今不過十五歲,少年天子能有什麽執政經驗,何況朱慈炯在登上皇位之前也就是一親王,從小到大學的可不是治國之術,對政事懵懵懂懂,對大臣言聽計從才是常態嘛!
眼看滿清兵勢洶洶,追的不可一世的順賊李自成狼奔鼠竄,滿清崛起於北方的勢頭已經難以抑製,考慮到如今明廷數省軍力與之相抗,未必會有太大的成算,幾位閣臣最終商議才決意上本奏清議和。
如今大明南方除去難堪大用的衛所兵之外,一共有六支野戰軍事力量,一為駐紮在湖北漢口的左良玉部,擁兵不下二十萬,不過左良玉自從朱仙鎮一戰失敗以後,精銳的兵力差不多喪失殆盡,新募之兵加上歸附而來的將領多為烏合之眾,軍力看起來雄厚,實際上戰鬥力著實堪憂。
第二支乃是被李自成在山西攆的如喪家之犬一般的高傑,帶領殘兵敗將一路劫掠跑到南方,駐紮在揚州城外,六月上旬還因垂涎揚州富庶想要進駐城內,未得揚州守將同意,便悍然攻城,若非史可法趕至調停,隻怕早已釀成大禍,然而高傑入不得入城就在四邊燒殺搶掠,殺的‘煙火蔽日、僵屍遍野’,這樣畏敵如虎,對待百姓卻如屠豬狗一般的大將,就算掌兵五六萬,南京朝堂誰又敢對其寄予厚望。
第三支是駐紮在淮安的劉澤清,李自成進攻北京之前,崇禎命他入京勤王,他謊稱墜馬受傷,拒不奉詔。不久大順軍進入山東,他帶領主力又逃到淮安,此人連順軍都不敢與之一戰,指望他去和打得李自成大敗的滿清鐵騎去死戰,無異於異想天開,隻怕滿清大軍還沒開到淮安,這個鼠輩早就跑到千裏之外去了。
第四支是駐紮於壽縣的劉良佐,此人和高傑幾乎一個德行,對老百姓燒殺搶掠絕不手軟,可對上順軍聞戰即潰,而且他還有個弟弟名叫劉良臣,早在崇禎四年大淩河之役時任遊擊,就已隨總兵祖大壽投降清廷,如果滿清南下,劉良佐至少有八成的可能會投靠滿清,委實讓幾位閣臣放心不下,自然也不會寄希望於他。
第五位是駐紮在真州的靖南伯黃得功,離南京最近,主要戰績是迫降五營兵,擒馬武,殺王興國,破張獻忠,算的上是一位戰功赫赫的良將,隻是可惜兵力薄弱,所部不足兩萬,在眾臣眼裏根本起不來什麽作用。
最後一支就是天子南下以後選用流民整編的兵馬了,可這支兵馬對於現在的南京朝臣來說還是個迷,有多少兵勇他們都沒弄明白,不過一支整編不過數月,還全基本都是南下流民組成的軍隊能有什麽戰鬥力,各位重臣嘴裏不說是怕傷了朱慈炯麵子,心裏其實不屑的很,自然也不會指望這所謂的新軍去抵擋如狼似虎的清兵。
如此一來整個南方的六支兵馬,在內閣諸位大臣的眼裏都不足堪用,那麽萬一清軍南下,聖武朝廷拿什麽去抵擋,除了議和以外,諸閣臣實在是也沒有別的辦法能讓朝廷偏安一隅了。
現在天子震怒,將五人商議好的議和方案一口否決,還是當著滿朝三品以上大員的麵,可算是極不留情麵了,但是為了江山社稷著想,這議和不談不行啊。
內閣首輔兵部尚書史可法硬起頭皮奏道:“陛下,如今滿清軍力之強,入關不過兩個月,便占領京畿、山西、山東數省之地,如今更是越過黃河敗李自成於潼關,陝西乃至河南想必用不了多久就會落入滿清之手,如此一來大勢已成,勢必與我朝呈分庭抗禮之勢,若不議和,隻恐滿清會借口追擊李賊餘部,殺入我朝境內,一旦滿清入境,恕老臣之言,我朝兵勇雖悍,隻怕也未必是滿清鐵騎之對手啊。”
“史愛卿的意思是滿清沒有借口就不會入侵我大明?”朱慈炯冷笑。
史可法道“滿清多爾袞畢竟是以為先帝複仇之名入關殺賊,如果進攻我朝,則道義全失矣。”
“史愛卿與蠻夷說道義?”朱慈炯嗤笑道:“這可是朕登基以來聽過的最大笑話,關外建虜自虜酋努爾哈赤始,便不斷蠶食我大明邊疆,若非薩爾滸之戰,我大明一敗塗地,大明腹心之地豈容區區幾個毛賊猖狂無忌,若非寧錦之失,大明國事又何以傾頹至此。”
“崇禎二年,虜酋黃台吉殺到北京城下,擄掠大明百姓六十萬,崇禎八年阿濟格統兵南侵,掠奪人口十八萬,崇禎十一年,黃太吉又命多爾袞、嶽托南侵,攻破城池五十多處,虜獲人口四十六萬,金銀百餘萬兩,樁樁件件觸目驚心,朕與滿清之仇傾四海之水亦難洗刷,你們居然讓朕與滿清議和?”
“大明立國近三百年,不稱臣不納貢,不和親不割地,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朕之父皇,李賊兵臨城下寧肯以身殉國,也不與李賊求和,如今你們居然讓朕向蠻族外邦求和,你們難道是想讓朕死後無顏麵見先帝,無顏再見列祖列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