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二章 諸葛子瑜!
漢武帝劉徹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改鄣郡為丹陽郡,治宛陵(後世的宣城市宣州區)380餘年,其管轄的地域有記載相當於後世的安徽長江以南,江蘇大茅山及浙江天目山脈以西、浙江新安江支流武強溪的以北地區。
建業是南京在東吳時期的名稱,是三國時期吳國的都城。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孫權將治所從京口遷往秣陵(後世的南京)。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在金陵邑故址石頭山(後世的南京清涼山)築城,名叫石頭城,作為駐軍和屯糧之所,並且改秣陵為建業,寓意“建立帝王之大業“(另一說為“建功立業“之意)。
黃龍元年(公元229年),孫權在武昌稱帝,九月即遷都於此,稱作建業,為南京建都之始。
西周時期,建業為吳伯周章的封地。春秋時期,勢力範圍在江南地區的吳國,到第十九世吳王壽夢時變得日益強大,曾經聯晉攻楚。公元前495年(東周敬二十五年),吳王夫差在朝天宮後山設立冶城,鑄造兵器,此處便成為吳國的冶鑄重鎮。
吳越之爭以吳國滅亡告終。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踐令範蠡築城以圖消滅楚國,稱霸江淮。這便是在建業建造的最早的一座城池,後人稱它為“越城“。
戰國初年,越國本想征服楚國,結果反被楚國打敗。楚國征服越國後“盡取吳故地,東至於浙江“,置江東郡。楚威王熊商欲借長江天塹為屏障以圖謀天下,遂於公元前333年建城,置金陵邑。
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楚國滅亡,秦改金陵邑為秣陵縣。
東漢末年,孫權在江東積極擴張勢力,於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移治秣陵。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改秣陵為建業,並在金陵邑的基礎上修城,“用儲軍糧、器械“,這就是著名的石頭城(又稱石首城)。
石頭城臨江控淮,恃要憑險,是東吳水軍江防要塞和城防據點。石頭城跨水而立,周圍數十裏裏,設有子、羅城二重城,商業繁華,盛況非常。吳之名臣張以為此地有天子氣,勸其主定都於此。
當然了,現在建業還沒有出現,有了公孫續的存在,不知道,孫權還會不會再次稱帝,該秣陵為建業。
而此時的秣陵縣城是丹陽郡的縣城,而孫氏的所有勢力也都在此,正因為如此,秣陵縣城的政治地位,要遠遠高過丹陽郡的治所宛陵縣。
丹陽郡秣陵縣城,孫權將軍府的大堂之中,孫權一身官服坐在了主位之上,而孫權方麵大口,碧眼紫胡,形象也是十分的獨特,其實,公孫續沒有親自見過孫權,否則,公孫續一定會看出孫權外國人的樣貌。
而在孫權的下首,分別站著文武,文東武西分列兩廂,周瑜,程普,韓當,諸葛瑾,魯肅,陸遜,徐盛,顧雍,顧紹等等都已經來了。
“哎!”等眾人進來,都跟孫權見禮之後,孫權這才歎了口氣,接著說道:“諸位,如今公孫續的大軍南下,已經先後攻占了廬江郡,九江郡,最近我得到斥候的稟報,豫章郡也被趙雲偷襲得手,而如今我軍兵馬城池損失巨大,公孫續的大軍,也是隨後而來,下麵我們該怎麽辦?諸位,都快說一說吧!”
撻撻撻!撻撻撻!撻撻撻!
撻撻撻!撻撻撻!撻撻撻!
等孫權的話音一落,隻見,從武將橫列之中,走出一員老將,此人不是別人,他正是老將程普。
隻見,程普一甩戰袍,嘩啦嘩啦的走到了孫權的麵前,而嘩啦之聲,正是,程普身上鎧甲所發出的聲音,隻見,程普躬身行禮道:“啟稟主公,事到如今,我們還有什麽辦法,隻有,血戰到底,保住孫氏的江山了,否則,你我主臣,死後都無麵目,去見老主公孫堅和大主公孫策啊!”
雖然,程普的話,聽著讓人提氣,但是,他總給人一種滄桑的感覺,好像,人臨死之前的遺言罷了。
而接下來,孫權手下的文武,也是分別發言,但是,他們的話都是大同小異,武將主戰,文官主降。
但是,文官之中,還有一個特例,此人複姓諸葛,單子名謹,沒錯他就是諸葛氏的子孫,劉備手下軍師諸葛亮的親大哥。
諸葛瑾(生於公元174年,卒於公元241年),字子瑜,漢族,琅邪陽都(即後世的山東沂南)人。三國時期吳國重臣,諸葛亮之兄,諸葛恪之父。
經弘谘推薦,為東吳效力。胸懷寬廣,溫厚誠信,得到孫權的深深信賴,稱為“神交“,並努力緩和蜀漢與東吳的關係。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呂蒙病逝,諸葛瑾代呂蒙領南郡太守,駐守公安。孫權稱帝後,諸葛瑾官至大將軍,領豫州牧。
諸葛瑾少時曾遊覽洛陽,又博覽詩經,尚書,左氏春秋。生母去世得早,諸葛瑾在守孝期間一切合乎禮節,侍奉繼母也恭敬謹慎,甚得人望。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諸葛瑾因中原戰亂而避亂江東。孫權的姊婿曲阿弘谘遇見諸葛瑾,對其才華感到驚奇,向孫權推薦,與魯肅等一起為賓待。
諸葛瑾與步騭、嚴關係親密。建安六年(公元201年)三人一起遊曆吳中各地,逐漸聲名顯赫,齊名被稱為當世的英傑俊才,諸葛瑾其後又擔任過海鹽縣長。後為孫權長史,轉中司馬。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孫權遣諸葛瑾使蜀通好劉備,與其弟諸葛亮在公館見麵,未談私事。最後雙方以分界結束。
諸葛瑾同孫權無論談話、勸諫,從不急迫直言,隻是稍微表示出自己的傾向,大略道出自己的意圖,點到為止。
如有與孫權心意不合時,他便放棄正在進行的內容而轉向其他的話題,漸漸地再借其他事情從頭開始,以對同類事情的看法求得孫權的讚同,於是孫權的思想也往往得到開通。
吳郡太守朱治,是舉薦孫權為孝廉的將領,孫權曾對他有怨望的地方,隻因平時對他很敬重,難於親自啟齒責備他,故而心內忿怨無法排解。諸葛瑾揣摩到其中的緣故,又不敢公開明白地說出口。
於是自求用孫權的意思來自問,這樣他就在孫權麵前寫信,廣泛地闡明事物的常理,借題用自己的思想迂回地推測分析孫權的內心活動。
寫完後,他將信呈交孫權,孫權看後很高興,笑著說:“我的疙瘩讓你給解開了。顏淵之德,是要人更為親愛,難道就是這個意思吧!“孫權又責備過校尉殷模,所定罪名令人難料。
很多大臣為殷模求情,孫權更加憤怒,與求情人們反複論爭,隻有諸葛瑾默不作聲。孫權說:“子瑜怎麽不說話?“諸葛瑾離開座席說:“臣下與殷模等因遭受故土淪陷,生靈滅絕。
離棄祖墳,攜老帶幼,披荊斬棘,前來歸順聖明的教化,在流亡賤人中,蒙主公生身養命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