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科幻靈異>東漢重生> 第七百零九章 投降的太守

第七百零九章 投降的太守

  而上梁不正下梁歪,主將不在乎,金旋平時,又不會帶兵,自己本身的問題就多,一個無能的太守,他能夠帶出什麽樣的屬下和兵馬呢?

  無疑,這些人都是廢材,等夜幕降臨的時候,兵馬關城門的動作倒是很快,而夏侯惇讓兵馬休整了一會兒。


  夏侯惇這麽做,一個是讓兵馬恢複體力,另一個就是等待時間,而夏侯惇下令偷襲城池的時候,武陵城幾乎成了不設防的城池。


  城樓之上,僅有的兵馬,不是睡覺就是開小差,等夏侯惇帶人,偷偷的過了護城河之後,他一擺手,大軍就衝向了城牆。


  大軍偷襲城池,自然有他們的辦法,我們長話短說,夏侯惇幾乎是兵不血刃,就打開了城門。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撻撻撻!撻撻撻!撻撻撻!

  撻撻撻!撻撻撻!撻撻撻!

  接著,夏侯惇就立即給大軍傳令,開始攻城,很快,戰鼓之聲就響了起來,剛才夏侯惇親自率領的三千兵馬,是偷襲城門,所以,他們要盡量的不發出聲音。


  現在,武陵城的城門已經,被夏侯惇打開了,讓大軍衝擊城池,自然要擂鼓下令衝鋒。


  於是,一場沒有懸念的攻城戰開始了,與其說是攻城,還不如說是,夏侯惇教科書式的偷襲城池的範例。


  時間不大,整個武陵城就都在夏侯惇的手裏了,郡守府,四座城門,城池之中的巡查,府庫,糧庫和武器庫,還有武陵城的軍營,等等重要軍事設施,就都是夏侯惇的了。


  把兵馬都派出去之後,夏侯惇自然要帶著三千人馬,直接趕奔郡守府,等夏侯惇占領郡守府之後,金旋還在女人的溫柔鄉之中呢?


  夏侯惇也是一個比較直接的武將,他無視了金旋的投降,直接把金旋和一些武陵城的官吏,給哢嚓了!就是把他們給砍了。


  雖然,夏侯惇的這個做法,有些血腥,但是作為主將和攻城的夏侯惇,他這麽做也是無可厚非的,隻不過,夏侯惇的做法,明顯不夠成熟,但是,公孫續不會怪罪他的。


  因為,這種情況,在公孫續派出夏侯惇攻打武陵城,並且讓夏侯惇為主將的時候,就早在公孫續他的意料之中了。


  於是,夏侯惇他輕鬆的偷襲了武陵城,並且沒有費什麽力氣,夏侯惇的兵馬,也沒有什麽損失。


  而此時,正是夏侯淵他占領零陵城的時候,這兩兄弟,還是比較有默契的。


  接著,夏侯惇也是跟夏侯淵一樣,開始,逐步攻占,武陵郡治下的各個縣城。


  桂陽郡根據漢書?地理誌之中記載,公元前202年,劉邦建漢,在湖南南部建立桂陽郡,屬荊州刺史部管轄,實際為長沙國管轄。其中在公元前198年,又在桂陽郡南部分出一桂陽縣{即後世的清遠市連州}。


  漢景帝時桂陽縣為桂陽郡管轄。郡治在今天的郴州市區,領十一個縣,其範圍基本包括今天的郴州各個區縣,甚至還有廣東的北部的一部分,如陽山、含洭、曲江、湞陽、桂陽等縣。


  春秋戰國時,境地屬楚國。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始置郴縣,屬長沙郡。


  西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分長沙郡南部諸縣置桂陽郡,郴縣隸荊州桂陽郡,其縣城為郡治。自此後,郴縣縣城均為郡、州、軍、路、府、區治。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207年}置郴縣、臨武邑、鄙邑、耒縣。


  西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分長沙郡南部諸縣置桂陽郡,郴縣隸荊州桂陽郡,其縣城為郡治。自此後,郴縣縣城均為郡、州、軍、路、府、區治。

  西漢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桂陽郡轄郴、臨武、南平、便、耒陽、桂陽、陽山、陰山、曲江、含氵匡、湞陽等十一個縣。新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王莽稱帝,改桂陽郡為南平郡,改郴縣為宣風、臨武為大武、便縣為便屏、曲江為除虜、湞陽為基武,並移郡治於耒陽{改名南平亭}。


  東漢建武中{一說十一年,即公元35年}還郡治於郴縣,恢複郡縣原名。永和元年{公元136年},分郴縣地置漢寧縣,省陰山縣。


  三國吳建興元年{公元252年},改漢寧為陽安縣。甘露元年{公元265年},分南境曲江、桂陽、陽山、含氵匡、湞陽縣置始興郡,度屬交州,桂陽郡則餘六個縣。以上都是根據郴州地區建置沿革表等資料!


  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陽安縣更名晉寧。建興三年{公元315年},陶侃分郴縣地立平陽郡領平陽縣,始一分為二郡。升平二年{公元359年},析晉寧縣地置汝城縣。


  南朝梁天監六年{公元507年},初置郴縣,不久撤銷;耒陽縣度屬湘東。陳天嘉元年{公元560年},以桂陽郡之汝城縣置盧陽郡領盧陽縣,則一地三郡。


  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三郡合為郴州,平陽縣、便縣均省入郴縣。大業三年{公元607年},南平省入臨武縣,晉寧縣更名晉興。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析郴縣南為義章縣,分郴縣西複置平陽縣。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複置南平縣。貞觀元年{公元627年},盧陽縣更名義昌。鹹享三年{公元672年},晉興縣更名資興。


  如意、長壽元年{公元692年},分義章南置高平縣。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分郴北置安陵縣,此時桂陽郡領九個縣。


  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改桂陽郡為郴州,高平縣省入義章,徙義章縣治於高平舊址。


  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始稱郴州桂陽郡,安陵縣改名高亭,八月,南平縣改名藍山。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郴州移治於平陽縣。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置桂陽監於平陽,專理采銅鑄錢。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郴州還治於郴縣。


  後唐同光三年{公元925年},義昌縣更名郴義。後晉天福元年{公元936年},改郴州為敦州,郴縣為敦化,資興為資興寨、屬敦化縣,省平陽縣入桂陽監。


  天福四年{公元939年},省臨武縣入桂陽監。後漢乾祐三年{公元950年},郴州、郴縣複名,資興縣恢複縣製,改名泰縣。


  宋乾德元年{公元963年},設郴州軍。太平興國元年{公元976年},泰縣並入郴縣,郴義縣改名桂陽,義章縣改名宜章。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藍山縣劃入桂陽監。


  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複置平陽縣屬桂陽監。熙寧六年{公元1073年},高亭縣改名永興。紹興三年{公元1133年},桂陽監升為桂陽軍。


  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複置臨武縣屬桂陽軍。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析郴縣之資興、程水二鄉置資興縣,屬郴州軍。


  嘉定四年{公元1211年},析桂陽縣之零陵、宜城二鄉置桂東縣,郴州軍轄六個縣。紹定二年{公元1229年}資興縣改名興寧,徙縣治於管子濠。


  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改軍為路,郴縣改名郴陽。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改路為府,藍山縣複歸郴州府,府轄7縣;桂陽府轄常寧、耒陽兩個州及平陽、臨武兩個縣。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