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科幻靈異>東漢重生> 第六百八十一章 出降

第六百八十一章 出降

  劉備這邊剛剛離開,我們在說公孫續,其實,早在劉備跑到荊州城下的時候,公孫續他們的大軍,就已經開到了新野。


  新野雖然是一個彈丸小城,但是,至少公孫續他們能夠讓大軍休整一下,並且諸葛亮留下的陰謀詭計,都已經被公孫續給識破了。


  諸葛亮的這些陰謀,公孫續也讓夏侯惇他們都給破壞了,所以,諸葛亮的第二把火也沒有能夠燒起來。


  公孫續他一邊讓大軍,在新野城休整,一邊找來自己手下的文武,過來議事。


  而這一次,公孫續找眾人商議的事情,就隻有兩件事情,那就是怎麽攻下荊州,怎麽消滅劉備。


  最後,經過公孫續和賈詡的商議,還是要派大軍兵臨荊州城下,最好能讓劉琮投降。


  因為,公孫續他強大的細作和斥候,所以在劉表病死,劉琮繼位的消息,公孫續他們已經知道了。


  接著,公孫續就下令,在新野留下了三千兵馬,其餘大軍,全部兵發荊州。


  撻撻撻!撻撻撻!撻撻撻!

  撻撻撻!撻撻撻!撻撻撻!

  公孫續一聲令下,十多萬大軍,幾十員戰將,書名謀士,都是浩浩蕩蕩的向南出發。


  鄧縣即鄧州市,河南省直管市,地處河南省西南部,北依伏牛,南連荊襄,西納漢水,東接宛洛,有豫、鄂、陝“三省雄關”之稱,麵積2369平方公裏。


  鄧州曆史文化悠久。《山海經》、《史記》等對鄧州均有記載,境內八裏崗仰韶文化遺址,距今有6400年曆史。夏置鄧國,民國二年複稱鄧縣,1988年撤縣建市,2014年歸省直管。鄧州作為世界鄧姓發源地可追溯到周代。春秋時期鄧國侯吾離陵,即為鄧氏祖塋,至今每年都有大批海內外鄧氏族人前來尋根問祖。


  鄧州名人才俊輩出。曆史上曾孕育出62位侯王、11位宰相,現代著名作家姚雪垠、周大新、語言學家丁聲樹、教育家韓作黎、楊蘊玉等都是鄧州傑出代表。著名作家二月河生在鄧州、長在鄧州,從鄧州一高中畢業後走入軍營。


  唐宋三賢韓愈、寇準、範仲淹先後在鄧州任職,範仲淹知鄧時在花洲書院寫成千古名篇《嶽陽樓記》,其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至今傳唱不絕。


  關於鄧州,《山海經》和《史記》均有記載,根據鄧州發現的八裏崗仰韶文化遺址推斷,在6400多年前鄧州便有人類生存。


  夏、商、西周、春秋早期諸侯國鄧國的國都就在鄧州,鄧國還有一個附屬國鄾國{在後世的襄樊市北},楚文王12年{公元前678年}楚國滅鄧國,結束了鄧國長達1274年的曆史,隨後楚國在今天鄧州城區穰城路一帶取“禾實豐登”之義設置“穰邑”,楚懷王十七年年{公元前312年}韓國襲楚,奪取穰邑;

  秦朝秦昭王11年{公元前296年}秦國打敗韓國,取穰,穰遂為秦地,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設置南陽郡{治宛},鄧州隸屬之,當時鄧州境內設有三縣,即穰縣{治所在後世的鄧州內城東南隅}、山都縣{治後世的構林古村}和鄧縣{轄後世的構林以南}。


  東漢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曹操率大軍發起“宛城之戰”,圍張繡於穰。鄧州航運順暢,湍河經新野匯白河入漢水再通長江,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在穰城南郊開挖運糧河{後世的為小漕河},把鄧州作為後方糧倉,為“赤壁之戰”運糧草,供應前方作戰。


  南北朝時,北魏孝文帝從鄧州區位、地理、物產等方麵綜合謀略,於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把南北朝以前一直設在漢水以南的荊州治所遷至穰{公元494年,因調兵之需,徙至洛陽},轄8個郡41個縣達37年,穰隨之成為北魏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為鄧州曆史上轄區最大的時期,自隋開皇三年至唐肅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的175年間,皆以穰城為治所,曾有三次置“以鄧州為中心的南陽郡”。

  五代時,公元907年朱溫廢唐稱帝建立後梁,梁太祖開平三年{公元909年}五月,升鄧州為“宣化軍節度”{相當於省級行政機構},治所設在穰,軍區管轄泌州、隨州、複州{後世的湖北天門市}、郢州和鄧州,行政轄穰、南陽、向城、臨湍、內鄉、菊潭、淅川、順陽{治所在李官橋}和新野共九縣。


  後唐同光元年{公元923年}“宣化軍”改稱“威勝軍”,後周廣順三年{公元953年}又改稱“武勝軍”,武勝軍節度設在鄧州長達323年,為南陽盆地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達225年。


  北宋初,仍設“武勝軍”{治穰},領穰、內鄉和南陽三縣,徽宗崇寧年間{公元1102年-公元1106年}轄穰、南陽、內鄉、順陽和淅川五縣,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將原為“上郡”的鄧州升為“望郡”,慶曆五年{公元1045年}十一月十四日,範仲淹在鄧州上任,為鄧州的人文曆史寫下了光輝的篇章;


  南宋初,鄧仍歸宋。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十一月,宋、金議和,南宋對金稱臣,將鄧州割給金國,以鄧州以西40裏和以南40裏為界,鄧州處於金之前沿陣地,曾三設榷場{買賣交易的地方},與南宋互市。


  紹興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金人被宋軍擊敗,鄧州複歸南宋,二年後,金人南侵,這一帶又歸金國。金代的鄧州,屬南京路,州治於穰,並於此設武勝軍節度。鄧州時轄三個縣:穰{含順陽、新野、穰東、板橋四個大鎮}、南陽{含張村鎮}、內鄉{含西峽口鎮}。


  鄧縣乃是荊州下屬縣城,治所襄陽城北部的門戶,也是襄陽的屏障,所以,當公孫續的大軍,還沒有趕到這裏,就做好了先攻打鄧縣的準備。


  撻撻撻!撻撻撻!撻撻撻!

  撻撻撻!撻撻撻!撻撻撻!

  可是,就在這個時候,公孫續得到稟報,說劉琮的使節蔡冒求見自己,公孫續對於蔡冒的趕來,他並不覺得奇怪。於是,公孫續就立即傳令,讓蔡冒等人進來。


  蔡瑁{生卒年不詳},字德珪,襄陽蔡州{後世的湖北襄陽}人。東漢末年荊州名族,蔡諷之子,姑母{蔡諷之姐}是太尉張溫之妻,長姐與二姐先後嫁給黃承彥與劉表成為繼室。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劉表代王睿為荊州刺史,當時江南宗賊興盛,蔡瑁協助劉表平定荊州,仕奉劉表期間,曆任江夏、南郡、章陵等諸郡太守,劉表獲得漢廷封賜鎮南將軍時擔任其軍師。


  劉表病亡後,擁護劉琮繼位,在公元208年曹操揮軍入荊州時,與蒯越共同迫劉琮降伏曹操,爾後仕入曹操麾下,曆任從事中郎、司馬、長水校尉,封爵為漢陽亭侯。


  蔡瑁,出身南郡襄陽縣有力豪族蔡氏,姑母是東漢太尉張溫之妻,長姐與二姐先後嫁給黃承彥與劉表成為繼室,蔡瑁少年時與曹操交好。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劉表代王睿為荊州刺史,當時江南宗賊興盛,劉表為平定江南,曾和襄陽蔡瑁及南郡蒯越、蒯良一起商議平定江南的計策。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