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七章 西進
陳宮他們的人馬從武威郡出發南下,公孫續從長安出兵西進,我們長話短說,不管是陳宮還是公孫續。
他們在短短的幾天之內,就清除了或者是占領了,趕往漢陽郡之間的障礙。
而這個時候,曹純還沒有尋找到華佗,他跟漢陽郡的消息,也是傳遞越來越不方便。
而此時的曹操,他還在漢陽郡的太守府之中,昏迷不醒,但是,有句話叫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撻撻撻!撻撻撻!撻撻撻!
撻撻撻!撻撻撻!撻撻撻!
就在以曹仁為首的眾人,都在為他們的主公曹操擔心的時候,曹仁等人,就突然聽見,從房間之外,響起了腳步之聲。
時間不大,曹仁就看見,幾個傳信的兵馬,從外麵走了進來,隻見這些人,來到了曹仁的近前,立即行禮道:“啟稟主公,涼州北部和司隸長安急報!”
既然是急報,自然是出了大事了,可是現在曹操還在昏迷之中,曹軍,漢陽郡的事情,都要由曹仁來處理。
所以,曹仁現在也是心力交瘁,他聽見又出了事情,就急忙問道:“出了什麽事情,你說清楚點!”
探路的斥候,得到了命令之後,他又繼續說道:“啟稟曹將軍,我們北方武威郡的陳宮,還有長安的公孫續,他們同時向我們發兵,敵人很快就會兵臨城下了,還請曹將軍定奪?”
斥候帶來的消息,也是讓曹仁,出了一身冷汗,現在曹操還沒有醒過來,曹純正在尋找神醫沒有回來。
可是,偏偏在這個時候,公孫續兩路發兵,攻打漢陽郡,當然了,曹操在涼州南部的城池,和司隸的左馮翊和右扶風也都是公孫續的戰略目標。
但是,事情已經發生了,在曹操沒有醒來之前,這裏都是曹仁做主,再怎麽說,也不能不戰而降吧,或者還沒有看到敵人,他們就落荒而逃吧!
於是,曹仁就傳下了一係列的命令,什麽調集兵馬守衛漢陽,武都,北地,安定幾郡,但是曹仁的重點,還是漢陽郡。
就在曹仁他們積極做著準備的時候,長安的公孫續,自然也是率領著大軍,從長安出發了。
而這幾天,公孫續已經派手下兵馬,把整個京兆尹都收入到了囊中,攻下了京兆尹之後,公孫續他第二個目標,自然就是左馮翊。
左馮(輔佐之意)翊,官名兼行政區名,漢代三輔之一。漢時將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稱三輔,即把京師附近地區歸三個地方官分別管理。
秦以內史掌治京師,漢武帝時分置左右內史。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將左內史更名為左馮翊,治所在長安(即後世的西安市東北),相當於郡守。
左馮翊,他共計下轄13城,戶37090,口145195。職掌相當於郡太守,轄區相當於一個郡,轄24縣。約當今陝西渭河以北、涇河以東、洛河中下遊地區,因地屬畿輔,故不稱郡,東漢移治高陵(即後世的高陵縣西南)。
三國魏時去“左“字改轄區為馮翊郡,長官名為馮翊太守,移治臨晉(即後世的陝西大荔縣)。晉武帝時(公元265年,至公元290年),始更名為大荔縣。
此後地名變更頻繁,西魏改為同州,唐天寶初年(公元742年)曰馮翊郡,至乾元三年(公元758年)複改為同州。
左馮翊,故秦內史,高帝元年屬塞國,二年更名河上郡,九年罷,複為內史。武帝建元六年分為左內史,太初元年更名左馮翊。
戶二十三萬五千一百一,口九十一萬七千八百二十二。縣二十四:高陵,左輔都尉治。
莽曰千春。櫟陽,秦獻公自雍徙。莽曰師亭。翟道,莽曰渙。池陽,惠帝四年置。夏陽,故少梁,秦惠文王十一年更名。史料記載梁山在西北,龍門山在北。
有鐵官。莽曰冀亭。衙,莽曰達昌。粟邑,莽曰粟城。穀口,九山在西。有天齊公、五床山、仙人、五帝祠四所。莽曰穀喙。蓮勺,,莽曰修令。頻陽。
秦厲公置。臨晉,故大荔,秦獲之,更名。有河水祠。芮鄉,故芮國。莽曰監晉。重泉,莽曰調泉。景帝二年置。武城,莽曰桓城。沈陽,莽曰製昌。
北條荊山在南,下有強梁原。洛水東南入渭,雍州浸。莽曰德□。徵,莽曰泛愛。雲陵。昭帝置也。萬年。高帝置。
莽曰異赤。長陵,高帝置。戶五萬五十七,口十七萬九千四百六十九。莽曰長平。陽陵,故弋陽,景帝更名。莽曰渭陽。雲陽。有休屠、金人及徑路神祠三所,越巫襄神祠三所。
右扶風官名;政區名,為漢代三輔之一。漢時將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稱三輔,即把京師附近地區歸三個地方官分別管理。
秦時主爵都尉,掌列侯,漢景帝中六年(公元前144年)更名都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更名右扶風,取扶助風化之意。治所亦在長安(即後世的西安市西北)。
轄境約當今陝西秦嶺以北,縣,鹹陽,枸邑以西之地。職掌相當於郡太守,因地屬畿輔,故不稱郡,為三輔之一。東漢移治槐裏(即後世的興平東南)。三國魏改為扶風郡,官名為扶風太守。
但是在東漢末年,右扶風不但是官名,也是郡城的名字,地位跟太守,京兆尹平級。
而曹操最近,他的實力也是急轉直下,而文武和人馬,也是損耗的嚴重,曹操把自己的心腹都放在了長安城,跟漢陽郡兩地,而在長安的心腹,都毀在了公孫續的手裏。
所以,這司隸西部地區的左馮翊和右扶風,都沒有曹操的心腹,所以,等公孫續大軍趕到之後,這兩個地方的太守都是望風而降。
敵人投降這自然是好事,至於,和平解放的城池,他自然有好處就有壞處,而對付那些弊端,公孫續自然有他的辦法,這裏就不細說了。
那麽到了現在,整個司隸也都是姓公孫了,接下來,公孫續要想,直逼漢陽城,麵前就有兩個障礙,他們分別是北地郡和安定郡,兩座郡城。
公孫續的大軍,從東麵而來,而首當其衝的就是北地郡,北地郡始設於秦代,為秦統一天下所置的三十六郡之一,郡治在義渠(即後世的甘肅寧縣西北)。
西漢武帝開疆拓境,分天下為十三個州,將原屬雍州的北地郡劃歸新置的朔方刺史部,郡治很可能北遷至馬嶺(即後世的甘肅慶陽縣西北)。
到了東漢,光武帝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省朔方(郡)入並州“(晉書地理誌),罷雍州而置涼州,北地郡歸入涼州所轄,郡治為富平(即後世的寧夏吳忠西南);東漢末之北地郡,寄治馮翊郡界(渭河以北地區)。
東漢未年漢獻帝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省涼州刺史,以並雍州部“,北地郡又成了合並雍、涼二州為雍州後的二十二郡之一。
三國魏豁馮翊之縣為北地郡的實土(即後世的陝西耀縣、富平、同官),北地郡由寄治變成了實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