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科幻靈異>東漢重生> 第五百五十二章 暗度陳倉

第五百五十二章 暗度陳倉

  一天之後,公孫續並沒有在武威縣城多做停留,就率領人馬,趕奔武威郡東部第二座縣城,宣威縣城。


  隻不過公孫續卻在武威縣城,把馬岱和三千精銳留了下來,公孫續不為別的,這一次公孫續是想直接在曹操的下令紮根,但是這不是他想就能夠做到的。


  所以,這個武威縣城就是公孫續的後路,萬一曹操放棄攻打函穀關,全力回救西涼的話,公孫續就隻能放棄這裏了,到了那個時候,武威縣城的馬岱和三千兵馬,就是公孫續的後路和準備。


  由於公孫續攻打武威縣城之後,保密做的不做,一直到,公孫續的大軍離開之後,公孫續攻占武威縣城的消息,才從這裏傳播了出去。


  所以,公孫續也是非常順利的攻下了宣威縣城,公孫續之所以能夠這麽順利的攻下,武威郡第二座城池,不單單是公孫續的人馬精銳,還有公孫續事先的保密做的到位。


  更重要的是,還是在宣威縣城的防禦還不夠強,這裏還不如武威縣城呢,但是接下來,公孫續就要攻取休屠和姑藏,這武威郡的心髒地帶,公孫續他也要直接麵對曹軍和荀了。


  休屠城秦漢之際匈奴占據河西走廊,置休屠王城,為休屠王所都。故址在今甘肅武威市北六十裏四壩鄉三岔古城。


  隋開皇十八年(598)改新豐縣置,屬循州。治所在今廣東新豐縣東北長吉屯。大業初省入河源縣。古縣名。隋開皇十八年(598年)以新豐縣改名,治今廣東省新豐縣東新豐江南。屬南海郡。大業初廢。


  而休屠城在東漢末年,隸屬西涼治下武威郡管轄!

  休屠在武威自然沒有姑臧城重要,他們之間的地位也不能同日而語!


  姑臧,古稱赤烏鎮、都野、蓋臧、雍州、涼州,即後世的武威市,武威郡、古雍州、古涼州治所所在地,曾經作為東晉前涼、後涼、北涼、南涼、大涼的首都,是“五涼古都“、“河西都會“、“河西名都“,曾經的華夏第三大城市,華夏兩大中心之一,一度是西北的軍政中心、文化中心、經濟中心。姑臧華夏王都的鼻祖。


  姑臧古稱涼州,涼州地處漢羌邊界,民風剽悍,悍不畏死。自古涼州精騎便橫行天下,史稱“涼州大馬,橫行天下“。曾經是“涼州刺史部“、“河西節度使“、“涼州牧“、“涼州總管府“、“涼州都督府“、“陝西布政使司“、“甘肅巡撫“政府駐地,著名的“絲綢之路“要衝與重鎮、河西富邑。河西五郡武威為首郡。


  姑臧城呈龍形,故又名“臥龍“,又名雍涼、武威郡、西涼、雍州、俠都、涼都、雍都、隴右、不夜城,是少數民族用語。姑臧城的“姑臧“二字來源於姑臧山的“姑臧“,而姑臧山是西戎、月氏和匈奴部落的生活和遊牧場所,其名來自匈奴語,匈奴語已無可考。


  涼州是“五涼古都“、“河西都會“、“雍涼之都“、“西夏陪都“、“馬踏飛燕故裏“、“華夏旅遊標誌之都“、“華夏對外開放城市“、“華夏曆史文化名城“、“優秀旅遊城市“、“華夏葡萄酒城“、“俠都“、“雍都“、“涼都“、“西藏納入華夏版圖的曆史見證地“、“華夏葡萄酒的故鄉“、“世界白犛牛唯一產地“和“中國人參果之鄉“等美譽。亞歐大陸橋的黃金節點和西隴海蘭新線經濟帶中心地段。


  先秦時期(約公元前7500年左右,至公元前4000年前),從涼州的磨嘴子、馬家窯文化,皇娘娘台遺址、海藏寺遺址的齊家文化,沙井子、暖泉的沙井文化等證明從那時起先民就在此繁衍生息,在四千年以前涼州就率先進入了青銅時代,是上古華夏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主要是遊牧部落。

  西周時期(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滅商後所建立西周,此地為北羌、馬羌、西戎占據,此地遊牧經濟向農業經濟的緩慢過渡,但遊牧生活仍占居主要的地位。


  北羌、馬羌、西戎是華夏最古老的幾個強悍嗜血部落,雄踞西北長達幾個世紀。西周時華夏分為九州,此地屬雍、涼二州,舊稱“雍涼之地“。


  東周時期(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定都洛邑,建立東周,此地為雍州屬地,春秋以前為西戎占據。雍州,禹貢的“黑水西河惟雍州“,到爾雅的釋地:“河西曰雍州“,都有明確的史載。黑水即黑河,或謂即黨河,或謂即大通河,諸說不一,是華夏古九州之一,玉帛之路的重要節點。


  秦朝嬴政初年(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一統天下,始皇帝建立中央集權製國家秦帝國。雍州的這部分土地為月氏駐牧地,隨畜移徙,與匈奴同俗,此處是月氏人的屬地,亦稱月支、禺知的屬地,隸屬於雍州,月氏人遊牧於河西走廊西部武威與敦煌地區,實力強大為匈奴勁敵。


  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擊敗匈奴,為顯示大漢帝國的武功軍威,西漢政府在原休屠王領地置武威郡,武威由此得名。


  周為雍州之地,春秋以前為西戎占據,秦為月氏駐牧地。西漢文帝前元六年(公元前174年)匈奴占領河西。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春,霍去病擊敗匈奴,河西走廊納入西漢版圖,後置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個郡。


  境內置武威郡隸屬涼州刺史部,領姑臧、張掖、武威、休屠、次、鸞鳥、撲劓、媼圍、蒼鬆、宣威共十個縣,以姑臧(即後世的涼州區)為治所。


  東漢獻帝興平元年(公元194年)六月,武威郡隸屬於雍州,領十四個縣,為姑臧、張掖、武威、休屠、次、鸞鳥、撲劓、媼圍、宣威、倉鬆、陰、祖厲、顯美、左騎千人官。


  魏文帝黃初元年(公元220年)十月,重置涼州,轄武威等七個郡,州治武威郡姑臧縣,武威郡領姑臧、宣威、武威、次、倉鬆、顯美、驪、祖厲、休屠、鸞鳥、撲劓、張掖、陰、媼圍共十四個縣。


  姑臧也稱“蓋臧“,今武威市涼州區,是少數民族用語。在華夏曆史上曾經作為五胡十六國中前涼、後涼的首都。早在東漢建武八年(公元32年)就有了姑臧夜市(即後世的屬甘肅)。


  後漢書?孔奮傳中記載,“建武五年,河西大將軍竇融請奮署議曹掾,守姑臧長。八年,賜爵關內侯。時天下擾亂,唯河西獨安,而姑臧稱為富邑,通貨羌胡,市日四合,每居縣者,不盈數月,輒致豐積“(卷31,《郭杜孔張廉王蘇羊賈陸列傳第二十一》)。


  清人惠士奇亦言:“古者為市,一日三合,而河西姑臧,市日四合,扶風美陽,俗以夜市,則司市之法,不行於天下矣。“(卷4)姑臧地處中西交通要道,多民族雜居於此,作為特別經濟區,發展的主要領域就是“通貨羌胡“的對外貿易。


  姑臧關市期間,商旅人眾貨繁,“市日四合“即是在夕市結束後特加設夜市延長交易時間,既是形勢使然,又是對常規市製的突破。姑臧夜市應繁忙的邊貿之需而產生,是西北邊貿市場繁榮的表征。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