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科幻靈異>謀在三國> 第八十三章 新皇登基

第八十三章 新皇登基

  因為二個小皇子的失蹤,直接導致了整個皇宮被當場公共場所一般,被翻了數遍。後來甚至演變成,整個洛陽到處都是朝廷的人。可憐一幹大漢老臣,風塵仆仆的各路奔找。就連幾近臥床的喬玄,現在都拄著個拐杖在洛陽找皇子。若不是口風嚴,恐怕整個洛陽都要知道,皇帝死了,皇子丟了。而普通人雖然疑惑,卻也沒一個敢開口問得。


  第二日清晨,呂恒便與曹操分兵兩路。以洛陽為中心,向南北兩邊擴散。一路上,兩方人馬見著人群便是盤查。一旦發現不對立刻就地捉拿,搞得周邊商販是敢怒不敢言。好在張讓等人走的匆忙,並無完善安排。所以走的並不遠,呂恒在洛陽不遠處的蘆葦蕩,找到了二個小皇子。找到之時,二個小皇子,已經餓了一天一夜。劉辯雖然年紀稍大,可惜腦瓜子不太靈活,並不會照顧劉協。在呂恒找到二人後,呂恒便立刻安排二人吃東西。一路上不停的安慰二人。可能是真的被嚇到了,這兩個小皇子竟然一路上,緊抓著呂恒不放。甚至在回到洛陽後都不讓呂恒離開。


  隨後幾日,呂恒每日來往於軍營與皇宮。靈帝大行,新帝需要為大行皇帝守靈四十九天,另外加守孝三年。但一國之君怎麽能跑去守靈呢?所以一般都是新皇守靈三天,九天不等。隨後卻是交由兄弟代為受孝,這樣不僅避免新皇地位收到威脅,還保全新皇孝心。


  若按原來曆史,劉辯登基因為經過諸般周折所以並沒有這些儀式。當時大臣們,好不容易找到小皇帝,怎麽還敢節外生枝。但是現在不一樣,二個小皇子雖然也經曆了被卷事件。但是現在可沒有囂張跋扈的董卓,此刻董卓可能才剛剛出發。就算到此也有數月時間,所以小皇子劉辯硬生生守了九天的靈。但是再久也是不行了,畢竟現在黃巾反複,若新皇不登基,天下必亂。


  其實漢代的登基大典一般要等一個月左右,唐宋兩代往往是先帝死後第二天就舉行登基儀式,明清兩代往往是半個月左右(康熙比較特殊,順治死後第三天就舉行即位儀式)。漢代和明、清兩代是先繼位再舉行登基大典,而南北朝和唐、宋時期是繼位和登基大典同時舉行。


  月初皇子辯登基,改元光熹,人稱光熹元年。其實在古代,一般新皇帝繼位,大多不是在年初繼位,便繼續使用上一個皇帝的年號,待來年開初再改元。期間,有的皇帝短壽,沒來得及改。改元顯示新朝新氣象,不改有緬懷先人,不忘前賢功績之意。但漢代有點奇葩。


  特別是東漢,自光武帝劉秀之後。很少有長壽皇帝,有登基不過年餘的就好幾個。東漢王朝(公元25年~公元220年),始於光武帝劉秀,終於漢獻帝劉協,共十三帝。一世帝劉秀(公元前6年~公元57年)劉秀,字文叔,劉邦九世孫,父劉欽,母樊嫻都。公元25年稱帝,定都洛陽,改洛陽為雒陽。公元36年統一全國。在位33年。死於公元57年,終年63歲。廟號世祖,諡號光武皇帝。


  其後諸帝卻是出了好幾個短命皇帝。像五世帝劉隆(公元105年~公元106年)劉隆,劉肇子,養於民間。公元105年12月,年方百日即位,鄧太後主持朝政。死於公元106年8月,終年2歲,在位8個月。史稱殤皇帝。


  八世帝劉炳(公元143年~公元145年)劉炳,劉保子,母虞氏。公元144年8月即位,梁太後臨朝,在位五個月。死於公元145年正月,終年3歲。

  九世帝劉纘(公元138年~公元146年)劉纘,劉炟玄孫,父渤海王劉鴻,母陳氏。公元145年即位,時年8歲,在位1年。因說大將軍梁翼為“跋扈將軍”,被梁翼毒死於公元146年,終年8歲。諡號孝質皇帝。十二世帝劉辯(公元176年~公元190年)劉辯,劉宏子,母何皇後。公元189年4月即位,同年8月被董卓所廢,在位5個月。次年被毒殺,終年15歲。諡號少皇帝。其上數個皇帝,皆在位不過三年。更有三人未及弱冠,東漢因為外戚與宦官相鬥,引發帝為之動蕩,實在是令人目不暇接。


  一直到十三世帝劉協登基,東漢才停下如此動蕩,而隨之而來的卻是王朝覆滅,東漢用滅亡的代價才停下了帝位鬧劇。如今正是世家摩拳擦掌之際,劉辯的登基可能便是世家與皇權的終結。


  按祖製,劉辯登基後需大赦天下,應諸侯賀表,並且由輔政大臣與太後共同掌權。礙與距離,再加上黃巾反複,劉辯一上來便是大亂的江山。所以剛榮升為太後的何太後,立馬便得了左右大漢生死的大權。可惜大將軍何進已死,否則此時便是何家的皇權時代。


  靈帝死前希望用外戚與宗室相互製衡,以達到培養劉辯的目的。可惜大將軍以死,新鮮的宰相更是再前日病故。此刻大權在握的何太後,掌兩宮之令,命天下之行。是真正可以“垂簾聽政”了。


  “垂簾聽政”的製度,在我國曆史上最早可以追溯到舊戰國時期。戰國時期國君去世後,如果繼位國君年紀幼小,可以由國君的母親輔政。但是根據宮廷的規定,官員不得直接觀看和接觸太後,所以輔政的太後一般坐在國君理政廳堂側麵的房間裏,在房間和廳堂之間掛一簾子,聽官員們與國君談論政務。於是,這種由母親幫助國君輔政的製度,就被人們形象地稱為“垂簾聽政”。太後臨朝的製度,始於漢朝,漢惠帝不理政事,呂後臨朝。漢殤帝出生不過百日就繼漢和帝為帝,皇後鄧氏以皇太後臨朝。南北朝時期北魏馮太後也曾經臨朝稱製。唐朝武則天以太後臨朝甚至廢唐建周,自己做了皇帝。宋代有多位皇太後曾臨朝稱製。但垂簾聽政的製度卻要到唐朝武則天時期才開始。此前的太後臨朝不需垂簾。影響較大的太後臨朝有漢代呂太後,鄧太後,唐代武則天等。近代還有清慈禧太後臨朝。


  一切事情最怕有成例,特別是在漢朝。一旦有先前之例,必會造成其後的模仿。滿朝大臣已經默認了何太後掌權的事實,即使有不滿者,也隻是多幫了把黃巾以做反對。


  何太後,一上台,便是一連串的命令。先是奪宦官軍權,令何進之弟何苗為執金吾,掌京畿禁衛。可能有多人不認識這樣一個人,畢竟在三國演義中並沒有其人出現。何苗,東漢末官吏。南陽宛(今河南南陽)人。靈思何皇後同母兄。本為朱氏之子,故又稱朱苗。其妹為靈帝所寵,立為皇後,他因以顯貴,官河南尹。中平四年(187),破滎陽起義軍,拜車騎將軍,封濟陽侯。他素不與兄何進同心,何進謀誅宦官事敗被殺,其部將吳匡疑苗與宦官通謀,攻殺苗於朱雀闕下。


  此刻新皇年幼,何太後急需外戚力量相幫。不顧他人反對,擅自起令何苗為執金吾。隨後更是繼續何進做派,快馬急催董卓率大軍進京。希望用邊軍整肅黃巾之亂,而洛陽所建新軍,卻是隻保留四尉留守洛陽。其它四尉則直接言派,征討天下黃巾。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