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變天了!
剛回蔡府,呂恒便收到大將軍何進命令,立馬屁顛屁顛的趕去大將軍府。行至何府,發現在洛陽的帶兵之人竟然都來了。見眼前情況,呂恒立馬感到事情恐怕不簡單。
呂恒正發呆之際,從人群中走出個曹操“玄甫老弟,你可來了,我找半天都沒見你。”
“孟德兄,今日這是何故?大將軍招我等來此做什麽?”此刻何進還未開府,竟然突然便將大將招來這裏。難道是大將軍要造反不成?見呂恒疑惑不解,曹操便拉著呂恒偷偷離開人群。找了個沒人的地方,隨後將原因告知呂恒,呂恒聽完臉色是黑了又黃。
原來,在不經意間,大漢已經變得麵目全非了。原本幾年後才死的靈帝竟然已經病危,而據曹操所說。竟然是因為宦官通世家事情敗露,怕靈帝滅口,所以宦官集團竟然先下手毒殺了靈帝。更令呂恒無語的是,因為州牧製的加快,直接導致世家對皇權的不滿。世家竟然暗中扶持殘餘黃巾,再次起兵造反。
在原來時空的黃巾殘餘,在中平五年(188)二月才重新複起造反,而現在這個時空。因為靈帝的心血來潮,提前拉開了大漢黃巾的起事。靈帝更是將自己的小命都搭進去了。此刻,隨著中原黃巾餘部紛紛起事。其聲勢完全超過了原來曆史的黃巾之亂,其覆蓋之廣,人數之多完全超乎想象。
黃巾再起的消息剛傳入洛陽,以喬玄為首的三公便立刻逼供靈帝。誰知宦官此時已經毒倒了靈帝,內憂外患之下。宦官集團,直接越過朝廷,直接下令大將軍何進迅速起兵平亂。也因此才有了呂恒被招的一幕。
“玄甫老弟,莫要發呆了,快些隨吾前去議事吧!待會大將軍歸來,定會命我等領兵前去平亂。”隨後曹操拉著一臉懵逼的呂恒,風風火火的回到了人群所在。此時王允等人還未至,在場之人隻苦苦等待宮中消息。
此時的宮中,因為靈帝病危之事,已被朝廷大臣所知。又因靈帝未薨,卻又無法開口下令。隻能代由大將軍領宰相職權,所以宮中此刻更是四處布滿危機。好在,宮中並沒有發生帝位之爭。因何進此刻在名義上,完全掌控了天下兵馬大權,並不是靈帝清醒時的兩極對抗。相應的,此消彼長之下。宦官集團隻能控製少量新軍,而且還未成軍。宦官集團為求自保,隻能與何進達成同盟。
就待靈帝一死,便立皇子劉辯為帝。也怪大漢多難,如果何進此時盡全力處理黃巾反複,還不至於如何。可惜,何進為了自己何氏一族的地位穩固。完全無視了複來的黃巾,對何進而言,黃巾既然上次可以被輕鬆撲滅,這次定然也可以。所以錯過了最佳時間,以至於現在黃巾已經成了氣候。這次黃巾的波及之廣遠超前次,其武器之精良也遠超之前張角黃巾。
其郭太等於西河白波穀(今山西襄汾永固鎮)起事號稱三十萬黃巾,攻略太原郡(今山西太原)、河東郡(今山西夏縣西北)等地。汝南郡葛陂李大目黃巾軍數萬再起,攻沒郡縣。青州(今山東淄博)、徐州(今山東郯城)黃巾軍又起數十萬,攻略郡縣。何進為求洛陽穩固,隻派出還未成軍的西園下軍鮑鴻所部,進討聲勢最大的葛陂黃巾。雙方大戰於葛陂,鮑鴻軍敗身死,隨後北方瀦飛燕起黃巾四十萬,半月間占幽州全境。
大將軍府,呂恒等人一直等到晚上十點多何進才帶著王允等人姍姍來遲。見殿中諸人,何進不僅不著急派軍。反而命人先前準備酒宴,好在有王允等人再次,何進才作罷。隨後也不管他人有和建議,直接就拿著虎符,對著滿座大臣直接下令。
“王允何在?”
“王某在此!”
“著王允領軍三萬平幽州黃巾。典軍校尉呂恒何在?”說完王允,便提到呂恒。頓時讓他人不解,因為在坐之人無不清楚二人之間齷齪。難道大將軍欲公報私仇?
呂恒跨出人群,道了聲諾。隨後何進便開口道“著典軍校尉呂恒領本部人馬,為王允軍偏軍。望你二人攜手並進,早日滅幽州黃巾。”
果然何進沒有令他人失望,直接就命呂恒為王允的左右手,關鍵呂恒所領可是新軍。新軍可是靈帝的寶貝疙瘩,不說戰力如何,光是武備軍械就不是其他諸軍可比。而且王允為文官出身,拜州牧位比上大夫為二千石。呂恒為武官掛典軍校尉典軍校尉同樣屬於比二千石吏,相當於郡守這一級別的職位,管理典軍這一支部隊的最高指揮官。可惜自古以來,文比武高。所以呂恒雖然可以監督王允,王允卻也可命令呂恒,二人處於相互製約,一般不會同為一軍。
不提呂恒與王允二人齷齪,隨後何進的一係列命令。雖然看是中肯,其實卻是破綻百出。比如呂恒的本部人馬,按靈帝命令應聲三千五百人為滿員。戰時最少需兩倍輔軍才能保持戰力,所以需一萬多人。可惜此刻呂恒連自己的軍司馬都沒找到,自己這隻人馬又如何能上戰場。就在呂恒疑惑之際,劉備已經提呂恒問出來心中想法。怎知何進竟然回答說“黃巾不過春蟲,待大軍一至便可土崩瓦解。所以並沒有限定,呂恒等新軍的出兵日期。”
得了個空口假條,呂恒自己反而覺著不錯。剛好省去了自己帶著老小奔赴戰場的需求,還免除了先前靈帝的無力命令。告別了曹操等人,呂恒便直奔酒店而去。
行至酒店,呂恒將今日之事告知黃忠。並將自己兵令交於黃忠,讓黃忠迅速在大軍中將士卒湊齊。並在臨走之際囑咐黃敘,明早隨浦俞來蔡府聽課。忙完大軍,呂恒便將心中大事放下。在亂世,隻要有大軍做保鏢,那裏都可以去。隨後慢悠悠返回蔡府。
剛進蔡府,管家便急匆匆道“姑爺,您可回來了,曹大人與老爺等你許久了。快些進去吧!”
行至大廳,果然見曹操與蔡邕二人正坐著交談著。見呂恒回來,二人便停下交談。
“玄甫老弟,本來你大婚將至,曹某不便前來,怎知大將軍此刻危在旦夕。大漢本就被黃巾所困,若大將軍再出現意外,那大漢可就徹底亂了!”
東漢從第四任皇帝漢和帝劉肇開始,就形成了“幼帝繼位”的傳統,這使東漢進入到了一個“外戚黨”與“閹黨”輪流執政的怪圈。
小皇帝年齡太小,隻得依靠太後,太後需要靠娘家人站穩腳步,就是他的父親或者兄弟,於是就形成了“外戚黨。”等到小皇帝長大,不甘心當傀儡,就要尋思奪權,誰最可靠呢?答:太監。等皇帝依靠太監滅了外戚之後,太監又開始專權,於是就形成了“閹黨”。沒過幾年,老皇帝死了,新皇帝繼位,太後再次臨朝,外戚再次得勢.……
如漢和帝十歲即位,太後的哥哥竇憲把持朝政。皇帝與朝臣隔絕,隻能依靠宦官。後來漢和帝用宦官鄭眾所掌握的禁軍,消滅竇氏勢力,宦官從此幹政弄權。漢和帝死後,漢安帝繼位,太後兄弟鄧騭等掌權,鏟除了閹黨。等到鄧太後死,漢安帝與宦官李閏、江京等合謀消滅鄧氏勢力,宦官又開始專政。
之後,漢順帝因寵愛梁皇後,梁皇後的父親梁商、弟弟梁冀先後當大將軍。梁冀跋扈專權,在順帝去世後,連續立衝、質、桓三帝。漢桓帝與宦官單超等合謀消滅梁氏勢力,宦官又開始獨攬政權。
漢桓帝去世後,漢靈帝劉宏被外戚竇氏挑選為皇位繼承人,從此外戚竇武把持朝政,並密謀鏟除閹黨。但不料被宦官勢力反撲,外戚竇氏被滅族。閹黨再次成為勝利者,既我們所熟知的“十常侍。”
等到漢靈帝死後,漢少帝劉辯繼位,劉辯的母親何太後把持朝政,何太後的哥哥就是何進!東漢迎來了“外戚黨”與“閹黨”的最後一次火拚!何進為了增加自己製勝的籌碼,不重蹈竇武的覆轍,便叫來了地方豪強董卓給自己助陣!結果就是“外戚黨”與“閹黨”相互內鬥,兩敗俱傷。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地方豪強趁機上台,把持了政權,天下就這麽亂了。
“外戚黨”與“閹黨”不管怎麽鬥,都是窩裏鬥。誰也不敢動劉姓江山,東漢皇朝是皮,外戚閹黨就是毛,皮要是沒了,毛也就沒了。但豪強不一樣,他們這種地方武裝是可以脫離中央單獨存在的。所以不管之前“外戚黨”與“閹黨”如何折騰,天下都沒亂,因為他們始終代表著中央。即便滋生了黃巾起義,最終還是被鎮壓下去了。可董卓一旦上台,成功的開辟了一條地方豪強掌權的先河,東漢政府就開始進入了名存實亡的階段了.……這也是為什麽漢末何進死會導致天下大亂?因為何進的死,代表著東漢內部“戚閹之爭”的結束,並成功引來了地方豪強,導致中央權力失控,無數權謀家野心家紛紛登場,天下就此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