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移民的故事之一:吐穀渾(1)
青藏地,原本有四大部落——吐蕃、象雄、蘇毗、吐穀渾,餘者各類羌此時皆弱小不足為慮,大者幾乎都遷到了大唐隴右、朔方一帶。
吐蕃人征服象雄、蘇毗、吐穀渾三大部,並沒有對他們趕盡殺絕,當然了,將其平民全數收為奴隸也是應有之意,但對於其貴族階層則是攻心為上。
不過,隨著後來象雄人、蘇毗人不斷叛亂,吐蕃王大怒,將兩部貴族也悉數貶為奴隸,並作為每年祭祀的犧牲來使用。
吐穀渾倒是例外,於是,曆任吐蕃王都會將原本在青海湖以東、祁連山西麓的吐穀渾部落大批遷徙到象雄故地(後世阿裏地區)、蘇毗故地(黃河源頭以南、唐古拉山以東),來壓服當地的象雄人、蘇毗人。
而將一部分象雄人、蘇毗人全部編入嗢末軍,還是最低階的嗢末軍,用於對大唐作戰時的消耗。
秦軍最後一次同吐蕃人作戰,便是越過昆侖山攻擊吐蕃王國設在象雄故地的象雄萬戶府,到了天道元年(763年)時,這裏的象雄人還有十餘萬戶,不過分布在綿延達一千多裏的昆侖山南麓的高寒草原上,依舊是地廣人稀。
孫秀榮讓自己的長子孫釗渟管轄東京轄區,顯然是做對了。
與他的其他兒子甚至自己相比,他這個兒子最大的特點就是心狠手辣,得到要進攻象雄萬戶府,並“盡收其民戶”的命令後,他帶領一萬騎兵從胡弩鎮出發,而荔非守瑜則帶著另外一萬騎兵從且末出發,沿著且末河(車爾臣河)越過了昆侖山與阿爾金山之間的山穀抵達了象雄萬戶府的最北端。
荔非守瑜這條行軍路線與後世衛拉特四部中的和碩特部大汗固始汗從天山千裏躍進藏地十分相似,但固始汗帶了四萬騎兵,還要跨越茫茫沙漠,附近還有葉爾羌汗國的軍隊,實際上比荔非守瑜還要困難得多。
依著吐蕃人的條件,是不可能處處設置軍隊防禦昆侖山、阿爾金山防線的,他隻能將常備軍設置在象雄故地,也就是後世阿裏縣城附近。
於是,孫釗渟、荔非守瑜一東一西兩路大軍絲毫沒有費力地朝著萬戶府席卷而來,他們隻帶了少量糧草以翻越大山,之後便是以戰養戰了,很快就橫掃了整個象雄故地,等到兩路大軍抵達萬戶府後,他們的部隊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因為解救了了大量的奴隸導致人數增加了一倍。
於是,最後在萬戶府石頭城附近的決戰就乏善可陳了,秦軍輕易擊敗了吐蕃王設置在那裏的如本(萬夫長)、前象雄王國兩大王族(瓊布氏、聶敘氏,最後一任象雄王是聶敘氏,吐蕃王利用瓊布氏來壓製聶敘氏)之一的瓊布氏後裔瓊布讚婆帶領的以吐穀渾軍隊為主的常備軍。
此時的象雄人一部分都被遷到了藏人腹地雅魯藏布江流域,一部分遷到了吐穀渾人的領地,留在原地的隻有一小部分,大部分則是四大部落之一的蘇毗人,他們才是象雄故地的奴隸主體。
孫釗渟抓住了瓊布讚婆,然後以聶敘女婿(他娶了孫秀榮的拜把子兄弟、象雄王國聶敘氏後裔聶敘丹樨的女兒聶敘昭琳)的名義將以瓊布讚婆為首的象雄貴族、以拉魯氏(代表人物拉魯多吉,已經被剛出茅廬的孫秀榮在喀喇昆侖山口殺死)為主的吐蕃貴族盡數殺死。
在進軍象雄的過程中,秦軍所到之處猶如蝗蟲一般,但凡有抵抗者則部分男女老幼盡數殺死,然後劫其牛羊馬匹青稞作為給養,最後象雄萬戶府十餘萬戶被他們殺死了兩三萬戶,俘獲了三萬餘戶,跑了四萬餘戶。
由於吐蕃王國人丁本身就很單薄,此戰過後,吐蕃王想要重整象雄故地旗鼓沒有個一二十年就很難做到了。
孫釗渟俘獲的三萬餘戶中,約莫一半是蘇毗人,他以聶敘氏女婿(聶敘丹樨是最後一任苯教教主)的名義將其全部除籍(他有這個名義才有效,否則他們是不會認的),然後從中揀拔了三千少年兵,一路向西走,一路訓練,押著一萬多戶吐穀渾人、吐蕃人奴隸倒是有驚無險地抵達了疏勒鎮。
然後他們就在冬季開始沿著大秦國開辟出來不久的疏勒鎮(喀山市)到識匿鎮(泰爾梅茲)之間的山間驛道繼續行軍,也虧得藏人都有著強悍的體魄,等他們抵達識匿鎮後,路途中因為生病、勞累而死的隻有千餘戶。
到了識匿鎮後,他們就可以乘坐烏滸水上的船隻西去了,此時,正好是春暖花開時分,南風、東風交替進行,船隻或順風,或利用側風,很快就抵達了裏海!
大秦國進行人口遷徙的能力在這個世界上首屈一指,更是遠遠超過了中國曆史上任何一個朝代,別的不說,就說在後世大清徹底征服準噶爾汗國後,為了穩固北疆一帶,將黑龍江的索倫人大量調往那裏,那些人從出發開始到抵達目的地就花了兩年之久!
到了裏海,他們就可以乘坐大秦國時下最大的船隻——馬船了,一艘大型馬船可以裝載兩百匹戰馬,如果裝人的話則可以達到千人,或者兩百戶,三萬戶,也就是三百艘馬船的事,而時下的大秦國別的沒有,為了籌備科薩攻略,他們建造了大量的馬船!
於是,從克孜勒港出發後,船隻乘著此時已經極為強勁的東南風橫跨裏海直抵阿提拉河,最後自然是沿著阿提拉河與頓河之間的運河進入到頓河!
等他們抵達黑海的赫爾鬆港時,時間已經來到了當年秋季,自從他們離開象雄故地到這裏,時間正好過去了一年!
一年,如果大量時間是在陸地上行走,依著此時吐蕃人強悍的個性(佛教尚未深入人心,依舊是苯教做主,參考蔥嶺高原的馬賊),誰也不知道會鬧出什麽幺蛾子,因為在俘虜隊伍裏,還有部分出身於吐穀渾王族慕容氏、白氏的青壯常備軍,孫釗渟出於愛才考慮並沒有將其全部殺掉。
吐穀渾的王族一開始自然是自稱慕容氏的,但到了後來,大部分已經改稱“伏氏”了,從慕容氏裏又分化出了伏氏、白氏、赫連氏、達奚氏四大部族,時下達奚氏已經被孫秀榮所滅,赫連氏遷到河套地區後也幾乎被第一次東進的孫秀榮所滅,於是隻剩下了伏氏和白氏(當然了,在鄂爾多斯、大同一帶還有慕容氏後裔)了。
伏難,一個正經慕容王族後裔,今年四十歲,生得五大三粗,極為雄壯,不過他雖然號為慕容王族的後裔,但到了他這一代,距離他的祖先慕容吐穀渾進入青海已經過去近五百年了,就如同漢高祖的後裔劉秀已經是種地的農民了,伏難也隻是象雄萬戶府的小貴族,一個百夫長(吐蕃人嘴裏的瑪本)而已。
而他們吐穀渾人的首領則是一個叫白喧兒的白氏王族後裔,一個真正的猛將,三十左右,孫釗渟雖然打敗了吐蕃人,但並沒有讓白喧兒屈服,最後還是荔非守瑜趕到後將其擊敗才最終讓其投降。
荔非守瑜,是大秦軍裏少數能開得動五石力大弓者,在真實曆史上更是被李光弼讚譽為“當代養由基”者,還能使得動二十斤重的大鐵槍,自然能讓白喧兒這樣的猛將心悅誠服。
當然了,無論是伏難,還是白喧兒,他們真正心甘情願臣服的並不是孫釗渟突然轉了性子,對其實施了懷柔之策,而是因為一個人。
一個叫白仙兒的女人。
白喧兒的妹妹,今年才十六歲,不過卻是整個象雄如本(吐蕃國有五大如本,藏地、蘇毗地、象雄地、吐穀渾地、康地(以昌都為中心,包括後世雲南麗江的廣袤地方),就是五大萬戶府,實際上自然不止一萬戶)的大祭司!
所謂大祭司,有些類似於祆教的聖女。
這一次,孫釗渟倒是沒有冒冒失失將其占有,他也知曉,如果將白仙兒糟蹋了,三萬戶吐蕃人必定會沸反盈天!
苯教的信仰,依舊充盈在象雄故地,並且有著極強的生命力。
白仙兒,生得美若天仙,在一眾有著明顯高原紅的吐蕃人臉上,她的白皙麵孔顯得更為明顯。
當然了,若不是荔非守瑜得到了孫秀榮的命令,讓其看住孫釗渟的話,孫釗渟沒準也會將其收入房中的。
孫秀榮將荔非守瑜放在孫釗渟身邊,顯然也是有這個用意的。
孫釗渟,不怕白孝德,也不怕馬璘,更不怕從小在一起的宇文邕奴,就怕尋常喜怒不形於色的荔非守瑜!
這些人,若是在陸地上行走,哪怕是有心人利用白仙兒的名義造反,也夠秦軍喝一壺的,但若是在船上,他們想要造反的心思就淡了許多,特別是來到裏海這樣的大海上後便更是如此。
在押送吐蕃俘虜的一眾秦軍中,有一人我等以前見過。
鍋欽,對了,就是那位曾經在馬鬃山與碎葉軍打仗的蘇毗人嗢末軍,投靠碎葉軍後被分到高昌種地,眼下為了押送如此龐大的吐蕃俘虜,特別是有著大量蘇毗人的俘虜隊伍,像鍋欽這樣的人就派上用場了。
時下大秦帝國有著近四十萬常備軍,但要遮護東西寬達八千裏的國土,這點軍力顯然是不夠的,於是孫秀榮又將前世大夏國那一套撿了起來。
雖然大秦帝國與大夏國一樣,都沒有勞役,但兵役還是有的,除了實際上屬於募兵製的常備軍(正規營),還有大量的民兵,也即,每一個民戶家庭,無論出身何處(農戶、牧戶、匠戶、商戶、官吏),都要派出一人服上三個月兵役。
與以往包括大唐在內的所有朝代不同的是,大秦帝國的兵役實際上隻需要三年輪一次,也就是說每年隻有三成的人需要服兵役。
並且,服兵役時也不需要自己負擔糧食、武器等費用,全部由國家開支。
他們,也被兵部稱為“府兵”,真實的內容顯然與大唐相差萬裏了,這樣的府兵雖然帶著強製性特征,但秦人沒有不服從的,在農忙時節,府兵也會輪流分出人馬下鄉協助家裏承擔了府兵義務的民戶,也不會對農活、牧活影響太大。
前麵說過,大秦國時下有戶兩百萬,符合服兵役條件的至少有一百萬戶,也就是說,除了那四十萬常備軍,還有至少三十萬府兵。
這才是大秦帝國的真正實力,在最為嚴峻的條件下,受過良好訓練的府兵很快會增加到一百萬人!
一百四十萬大軍!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勢力能與之抗衡。
這一點,自然是包括大唐在內的諸方勢力所不知曉的,在他們眼裏,永遠隻盯著那四十萬常備軍。
但伏難、白喧兒卻知曉了,在孫釗渟、荔非守瑜南下的兩萬騎兵中,真正屬於常備軍的隻有一半,剩下的一半全部是府兵!
而這些府兵雖然每年隻有三個月的訓練時間,但真正打起仗來一點也不含糊。
這才是白喧兒、伏難膽寒的。
加上船隻的加持,一路上,伏難,他的兒子,同樣是吐穀渾猛將的伏生,吐穀渾第一猛將白喧兒都老老實實聽從秦軍的指揮,一直到赫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