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科薩攻略(2)刻赤海戰(下)
衝出敵方船隊後,四艘碎葉軍戰艦立即掉頭向南,由於是順風,掉頭動作進行的很快,此時,除了北麵那五艘槳帆船已經失去了戰鬥力,剩餘的槳帆船還在沿著原來的航向繼續向東北方向航行。
元豐親自指揮的那艘鎮洋級處在最前麵,後麵一字排開三艘鎮海級,此時,它們麵對的全部是槳帆船的尾部!
作為最早來到裏海(海南府總督)、黑海(巴統港總督)地區的碎葉軍將領,元豐早就摸清楚了槳帆船的結構,於是,所有船隻一邊向前航行,一邊用側舷位的火炮對著敵船的船尾進行轟擊!
此時,就不需要將所有的火炮全部施放出來了,每一次施放兩門裝著實心彈的火炮,而首層甲板的佛朗機炮此時也不能愉快地施放了——槳帆船的尾部也是高高翹起,完全遮住了散彈的方向!
但戰鬥兵們也沒有閑著,此時手持的弩炮就派上用場了。
於是,一幕在以前的碎葉軍裏從未見過的景象便出現了:
部分身強力壯的戰鬥兵將調好弩弦的弩炮對準了敵船船尾的上空,弩身上放著一個正燃燒的震天雷!
“咻……”
弩弦回彈的聲音比起剛才火炮的轟鳴聲就動聽多了,不過哥特人的噩夢尚未最終結束,大量的震天雷從天而降!
與此同時,幾乎全部命中的船尾有一半的船隻損失了它們的尾舵!
於是,這些船隻想要快速機動就不可能了,他們隻能在指揮官的指揮下,用一側的奴隸槳手劃槳,另一側不劃或者少滑來進行轉向。
乘著強勁的東北風,每次隻施放兩門火炮,抵達第四艘敵船的船尾時,第一輪施放的那兩門火炮正好裝填完畢,而震天雷則不斷衝上敵船的上空。
沒多久,四艘戰艦就完全完全駛過了所有的槳帆船!
此時,剩下的四十五艘槳帆船約莫有四成十八艘失去了便捷的機動力,因為它們的船舵被擊毀了!
於是,一個令柯蒂斯極度不安的景象就出現了:
原本這些船隻都是朝向東北方向行駛的(它們逆著風,這也是槳帆船的優勢,可以在任何風勢下無礙地航行),但眼下因為有的船隻失去了快速機動的能力,而有的依舊能進行快速機動,便出現了船隻相撞的情況!
更致命的是,眼見得這四艘敵船竟然從結合部安然無恙地穿了出來,自然有不少槳帆船開始提前轉向準備追擊,便加劇了這種混亂。
不過此時對於碎葉軍來說,也不是趁亂加強進攻的時候,眼下他們是逆風,他們需要在一個開闊的海麵進行戧風機動。
戧風,聽起來很簡單,實際上需要所有的操帆手都能在帆長的指揮下步調一致對船帆進行調整,由於船帆多達十一麵,每一麵有多根船桁、繩索對其固定、調整,需要的人手就更多。
對於風向的捕捉自然要靠帆長,但要想這些人在他的指揮下將所有動作都協調一致並不簡單,也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完成。
在戰鬥還在進行時,這樣的動作無異於自殺,不過對於碎葉軍來說,他們隻要駛到遠離敵人的海麵,就能采取更快一些的方式——將前後桅杆的船帆全部降下,然後將中間主桅杆的四麵橫帆全部緊繃在桁杆上,讓其看起來看起來像一麵縱帆!
此時,兩個尾櫓就好像魚兒的尾巴,在它們擺動時也能提供一些動力,若是在非戰時,船櫓結合船舵就行了,但那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才行,在戰時這樣顯然不行。
必須借助縱帆的戧風功能來加快機動的時間!
此時,那艘最大的鎮洋級由於在腰部加裝了兩個腰櫓(類似於魚鰭,同樣為遊動提供動力,在中國宋代已經出現),已經率先掉過頭來了!
此時,元豐隻有一個選擇。
由於是完全逆風,雖然調轉過來,但他的速度遠不如敵船(敵船是順風加船槳),於是,他隻能選擇利用縱帆繼續機動,呈之字形緩慢向東北方向駛去。
但此時他就麵臨一個極大的凶險——此時由於大部分敵船都亂成一團,若是將他們與塔曼半島之間的海上空間完全堵住,他這艘鎮洋級就不能穿過去,然後再實施一次剛在那樣的攻擊了。
當然了,他也能選擇繼續朝著深海方向航行,吸引已經衝過來的幾艘槳帆船,先將這幾艘敵船消滅,然後再北上攻擊敵船的大部隊。
元豐最終還是選擇了敵船的大部隊——如果不趁著敵船的混亂對其實施進一步的打擊,一旦它們恢複過來就難了!
而那幾艘衝過來的敵船顯然也發現了他的意圖,衝向他們的速度更快了!
元豐的神情不禁凝重起來——剛才他們之所以輕易得手,那是因為他們是在順風的情形下保持了強大的機動力所致,而在逆風時,再想將剛才的動作重複一遍就做不到了。
不過幸好過來的隻有幾艘船,他們完全可以一對一單挑!
……
就在四艘主力艦在進行最艱難的調轉方向機動時,由水師都尉帶領的一艘鎮海級快船、八艘馬船的戰鬥進行的倒是異常順利。
作為馬船,顯然在中層甲板是沒有重型火炮的,隻在首層甲板上布置了一些小型佛朗機炮,不過他們麵臨的隻有十艘大型槳帆船,剩下的全部是身形隻有槳帆船的一半,兩頭高高翹起的快船!
與元豐的戰術不同,由於敵人是從北麵過來的,他們如果直直地迎上去就隻能是逆風了,於是一開始他們就實施了利用東北風向西航行,利用自己的側舷位小炮對著敵船船首的戰術,自然也有弩炮施放震天雷的戰術。
此時的小炮裝填的就隻能是小型實心彈了,饒是如此,它們也能擊穿敵船的船首,但要想取得像主力艦那樣的戰果是不可能的。
駛過這批船隻後,分艦隊便麵臨選擇。
其一,駛過結合部,在外海再進行機動;
其二,還是利用東北風調轉向南,對著那五十艘已經陷入混亂的大型奴隸槳帆船進行散彈轟擊!
都尉機智地選擇了後者。
此時,他們依舊以側舷位對著敵船的船首,不過這一次因為敵船大部分已經陷入混亂,就不需要施放小炮了。
火攻!
雖然都是馬船,沒有在中層甲板設置火炮,但船上依舊安置了儲藏火油的火櫃!
於是,他們一邊向南航行,一邊拚命向亂成一團的敵船噴發火油——可惜的是,由於距離巴庫港實在太遠,他們不可能穿越一千多裏的亞美尼亞腹地,浪費寶貴的陸上運輸資源將巴庫附近的石油運過來,他們用的還是從大食、科薩、羅馬商人買來的植物油。
但接下來的一幕讓他們這一靡費巨大的舉動變得十分值得。
在四個碎葉軍士兵的操控下,用粗膠製成的黑管子向敵船的首部噴出來大量的火油,於是,在這個本來就不安的海麵上更增添了幾絲不安!
敵人的船隻就算陷入混亂,但並不代表船上的士兵也是混亂的,他們顯然看出了碎葉軍的意圖,於是,有的船隻拚命朝著馬船的腹部衝過來,有的船上的士兵則不停地向馬船上的碎葉軍施放弓箭、標槍、投石!
此時,用弩炮施放震天雷的做法就大派用場了。
所有的箭枝、標槍、投石加起來都沒有一枚從天而降的震天雷當空爆炸來得更讓人膽戰心驚,震耳欲聾的爆炸聲加劇了他們混亂!
饒是如此,還是有一艘槳帆船的船首重重地撞在了一艘馬船的腰部!
這裏要說明的是,由於孫秀榮主要的經驗來自明末,他麾下船隻的結構也主要來自那個時代,在那個時代,龍骨、肋材由一根或盡量少的木材拚接形成以加強船身的結實性已經是共識。
加上船材的選擇(碎葉軍戰艦選用的木材多半是密度大,質地細密,耐火、耐腐蝕的硬木,就算到了巴統港,選擇的也是最好的櫸木、櫟樹,而敵人的槳帆船顯然沒有考慮到了這一點,他們選擇的多半是容易獲得的樺木、鬆木),加上船幫厚度(碎葉軍的船首尾船板厚大二十公分以上,船幫也在十公分以上,而敵人則薄許多)的選擇,碎葉軍船隻的結實度遠遠超過此時任何一方勢力的任何船隻。
如果敵船船首是尖型,就算碎葉軍船隻再堅固,此時也絕對會被攔腰撞斷,但可惜的是,敵船的船首也是方型!
“撲!”
在一根龍骨以及上百根彎曲而成的肋骨的基礎上建成的馬船經受住了考驗,雖然靠近敵船的那一側顯然也受到了創傷,但畢竟沒有斷裂進而進水!
但這一撞還是讓馬船迅猛地朝著另外一側傾覆!
此時,孫秀榮力排眾議安排的沉重的龍骨下擺發揮了作用,當船隻往一側傾覆時,高大兩米的龍骨下擺立即在海水強大的反壓強下恢複正形!
但還是有不少佛朗機炮、碎葉軍水兵在剛才的傾覆中跌落大海!
在馬船恢複正形的一刹那,一個碎葉軍士兵猛地朝著敵船扔了一捆捆在一起的震天雷!
“轟……”
隨著一大陣轟鳴聲,以及兩艘船隻貼在一起發出的刺耳的刮擦聲,在東北風的協助下,這艘馬船駛過了敵船!……
此時,正呈之字形緩慢航行的那四艘主力艦終於回到了這裏,他們都是一麵縱帆加上尾櫓費力地走到這裏的,途中自然受到了幾艘敵船的攻擊,不過,雖然這些敵船一度貼近他們,但還是在壓倒性火器的打擊下落荒而逃。
於是,兩支分艦隊匯合了!
此時,後麵過來的十艘槳帆船、四十艘快船在見到前麵的熊熊大火以及亂哄哄槳帆船的景象後,駭然之下也不敢繼續戰鬥了,他們先是航向東邊,然後在塔曼灣劃了一個優美的弧線,然後朝著刻赤海峽方向奔逃而去。
等夜幕降臨時,海戰終於結束了。
碎葉軍以一艘馬船退出戰鬥的代價擊傷、擊毀了大約三十艘槳帆船,柯蒂斯最後隻帶著不到十艘帶著不同程度傷勢的槳帆船回到了刻赤港,剩下的槳帆船不是被擊沉便是被燒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