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真桃花石帝國> 第470章 巴統(中)

第470章 巴統(中)

  沒幾日,好幾個船隊從巴統港離開了。


  以前巴統港是軍港,隻有少量的對外貿易,眼下由於碎葉軍、工匠、奴隸至少萬人的加入,加上又擴建了城堡,立時讓這裏熱鬧起來,原本這裏隻有兩三千人,主要依靠亞美尼亞駐軍而生,亞美尼亞駐軍遷走後,這些人也跟著遷走不少,不過依然留下來大約一兩千人。


  萬人的規模,帶來了大量的貿易機會,當然了,這個貿易機會就是留在當地的亞美尼亞人(此時巴統港屬於亞美尼亞所有)傳出去的。


  對於黑海沿岸的商人來說,他們現在自然隨著周圍被分成羅馬、科薩、大食等幾方勢力而成了羅馬商人、科薩商人、大食商人,甚至波斯商人,但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是最早來到這裏經商、殖民的意大利半島、希臘半島的商人後裔。


  對於他們來說,隻有有生意機會,哪管屬於什麽勢力?

  而能夠在偌大的黑海隨意航行的商人來說,在幾方勢力的夾擊之下依舊屹立不倒者,顯然都在各自的國度早已做成了“世家”,那種與當權者、地方豪強深深糾纏在一起的商業勢力。


  於是,從羅馬境內的黑海港口薩姆鬆、奧爾杜、特拉布宗運過來的糧食、油料,從陶魯斯半島(克裏米亞半島)運過來的糧食、皮毛,從科薩人控製的黑海東岸港口諸如格連吉克、圖阿普謝運來的木材、山珍、蜂蜜,以及從格魯吉亞的波季港運來的糧食、布料都湧到了巴統港。


  他們不是過來給碎葉軍做好事的,他們看中的是大秦國的金幣。


  此時,大秦國的碎葉金幣、羅馬帝國的索裏德金幣、大食帝國的第納爾金幣都在五克左右(一錢重),不過碎葉金幣含金量高達九成,索裏德金幣隻有七成,而第納爾金幣更是差強人意,隻有六成,他們在裏麵摻雜了大量的銅和鉛,雖然外表上看起來依舊鮮亮,做出來的君王圖案也很精美,不過行家一看就知就裏。


  於是,正麵用漢文隸書刻著“壹元”,背麵雕刻著孫秀榮頭像的碎葉金幣就異常珍貴了。


  值得注意的是,孫秀榮的頭像周圍則是用漢文、波斯文寫著“東方桃花石之主”兩圈小字。


  滿載著糧食、布匹、木材等而來,攜帶著金幣而歸,眼下巴統港的碎葉軍並沒有其它重要物資可用來貿易,他們離開後還會繼續在黑海各港口進行貿易,這樣的貿易在時下被稱之為“環海貿易”,有時候,最有實力的商家繞著黑海轉一圈後,身家會暴漲三倍!

  當然了,那是在隻有幾家做生意的情形下才有可能,可眼下,從羅馬國來的,科薩汗國來的,大食國來的,甚至從占據了後世保加利亞地方的保加爾汗國來的商人都非常多。


  特別是對於像保加爾汗國這樣的勢力,對於商人那是來者不拒,也是唯一不收取商稅的地方,故此,黑海的商人雖然賺得比一般人多些,但除了少數幾大家,大多數依舊是略有利潤。


  如今,無論是哪一家的掌權者,財政都異常緊張,特別是羅馬帝國,土地兼並比時下的大唐還厲害,科薩人也差不多,他們看起來掙了不少錢,不過大多數錢卻流到了新迦太基的猶太人那裏,汗國收到的錢財並不多,至於大食,實際上他是最窮兵黷武的,動輒豢養幾十萬大軍,再多的財政也吃不消。


  於是,如同中國古代所有的王朝一樣,幾乎所有的政權都會用賣地、賣領主封號來增加財政收入。


  因為此時畢竟是地廣人稀的時候,有的是空閑的土地,於是,他們會首先賣地,商人們往往會將買到的地湊到一起形成大型莊園,然後招募失去土地的自耕農以及奴隸耕種。


  一開始是莊園,漸漸就變成了城堡,此時就可以向國王或者掌權的神父購買封號,或者城主,或者某種此時還不正規的爵位,或者教會裏的職位,幾代之後就成了真正的領主,就有了擁有軍隊的資格,在某些機緣巧合下,還能搖身一變成為帝國的大將或大臣。


  若是幸運生在此時,大臣或大將都有可能將皇帝推翻,然後自立為帝,史書上就會記上一筆,“拜占庭帝國××王朝”,對於這樣的榮光,沒有人會拒絕,在麵臨這樣的機會時,就連上帝深情地召喚也不行。


  此時,最早出身於商人的世家成功上位的機會幾乎占到一半,軍人世家、官僚世家、地主世家加起來才占據了另外一半。


  於是,無論是在黑海,還是在地中海,商人幾乎是最吃香的職業了,沒有之一。


  除了土地,黃金依舊是此時最能代表財富的東西,比如你要想賄賂某位上官,若是拿出一張地契十有八九會被人打出去(土地太多,人太少),但若是拿上一小袋金幣,則十有八九會成功。


  於是,對於大秦國這樣的國度“突然”出現在巴統港,商人們沒有不歡迎的,他們更是期望大秦國能將那些在此時十分暢銷的鐵器套件、洗浴套件、妝飾套件、兵器套件能弄到這裏來賣,這樣的話,他們就能賺更多的錢。


  在諸商家裏,此時有幾家值得說明一下。


  科薩汗國自然以他們的首相亞當家族為首,他眼下在汗國被稱為“迦太基之王”,既掌管著整個汗國的政務大權以及宗教大權,還是最大的商人家族。


  至於東羅馬帝國,最大的商人則是尼基弗魯斯家族,對了,就是那位有名的以財政大臣的身份創立了弗裏吉亞王朝的尼基福魯斯一世的家族,他就是典型的以商人、土地、黑海貿易起家進而做到了黑海最大港口宗古爾達克以及內陸大城安卡拉領主,進而創立王朝、成為羅馬帝國皇帝的世家。


  當然了,此時尼基福魯斯一世才十歲,族長還是他的父親。


  再說一點,尼基福魯斯是阿拉伯人,不過是信仰基督教的阿拉伯人,是基督教阿拉伯國家加薩尼王國王族後裔。


  至於保加爾汗國,掌權的汗王是沃基爾家族(突厥係),不過財政大臣卻是猶太人烏蓋恩家族(皈依猶太教的斯拉夫係),而這個烏蓋恩家族就是取代沃基爾家族成了新的汗王家族,同時又是國內最大商家背後的主人。


  神不神奇?驚不驚喜?

  世事大抵如此。


  至於大秦國這裏,倒是沒有特別突出的商戶,大秦王孫秀榮一早就知曉其中的厲害,在製訂國策時,一開始就采取了農商並重的政策,這樣就造成了從商雖然比務農好一些,但卻好的有限的局麵。


  當然了,像庫特巴這樣的人,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因為是國中之國,造成了他們的本錢足夠豐厚,就算有太多的商稅,他也能通過量來取勝,說來說去,庫特巴家族在西突厥時代、突騎施時代、黑衣大食時代就是河中第一富商,如今在大秦國依舊稱得上。


  (庫特巴:曆史真實人物,在怛羅斯之戰前後是河中乃至波斯第一富商,富可敵國)

  還有,由於他已經皈依猶太教(為了經商方便,眼下黑海、地中海一帶大食教、基督教互相仇視,但勉強能接受猶太教),可以大大咧咧在讓船隊通行於黑海、裏海、地中海一線。


  再說一點,近水樓台先得月,雖然孫秀榮刻意壓著造船技術不外流,但你的船隻不可能藏在駐地不出去,最後,還是讓庫特巴的商船已經擁有了部分碎葉軍戰艦的技術,這樣的船隊一出現,別人就知道是庫特巴的,於是,這種尖頭闊尾的造船技術竟有流傳出去的跡象。


  對於這一點,孫秀榮也知道防不住,這世上有的是聰明人,無論是在東方還是西方,人家稍一琢磨就通透了。


  這就好比真實曆史上的怛羅斯之戰後,大唐的指南針、造紙技術大量在河中、波斯、巴格達出現,進一步讓大食人的船隻在羅馬人麵前處於優勢,又進一步讓阿拉伯人的科技文化大大強於歐洲,那就是題外話了。


  (作者按:此時的阿拉伯帝國,文化、科技就是比歐洲強,否則也不會占據西班牙、南歐、巴爾幹半島幾百年)

  作為大秦國的嫡係,庫特巴已經將自己的商業帝國拓展到黑海、地中海了,他也是最受歡迎的“桃花石商人”,大秦國占據巴統港時,背著“桃花石商人”身份的他自然搶先一步來到這裏設置據點。


  再說一句,來到高加索地區後,孫秀榮才知道“桃花石”的來曆,原來這個稱呼首先就是由以前的格魯吉亞國王說出來的,也不知是“大秦”還是“拓跋氏”,反正此時的波斯、大食、羅馬、科薩人都稱呼中國為桃花石,毫無二致,就連來自漠北草原的科薩汗國也是如此。


  於是,他手中那兩枚石頭就能排上用場了。


  閑話少說,巴統港的船隻陸續離開巴統港後,其中就有庫特巴的船隻,時下的他在陶魯斯半島的卡法港(那裏是克裏米亞半島以北所有物資包括奴隸的集散地)、以及卡法港對麵塔曼港(北高加索所有物資在黑海沿岸的集散地)、特拉布宗、君士坦丁堡、瓦爾納(保加爾汗國的最大港口)都有據點。


  再往北走的庫特巴船上,自然摻雜了按察司的人員,這也是大秦國允許庫特巴繼續做大的代價之一。


  而自從“涇陽君王”抵達巴統港的消息傳出去後,去往北麵的船隊自然會將這個消息散出去,孫秀榮就是要知道周圍勢力得知這個訊息後會有什麽反應。


  而往南去特拉布宗港的庫特巴船隊裏依然有按察司的人。


  往北去的仁勇都的頭目是一個大家的熟人。


  孫孝瑾,孫秀榮收養的四大孤兒之一,以前碎葉軍山地營的副都虞侯,眼下卻是大秦國設置在黑海地區的按察使——大秦國建立後,已經將仁勇都改成按察使了,從中央到地方都稱呼這個名字,無非是級別不同了,眼下黑海、裏海地區最大的按察使就是白解憂。


  而往南去的則是蘇肯,那位曾經在碎葉軍最後一次東去渾水摸魚,並與契丹人交戰中大顯身手者,他是弓月部大酋薩哈連的兒子,則是整個巴統港兩個碎葉軍營頭的都虞侯,當然了,他表麵上身份是“巴統港商務代表”。


  前不久,有船隻抵達巴統港時帶來了消息,說是白解憂已經從君士坦丁堡回來了,正在特拉布宗盤桓,白解憂的表麵上的身份則是庫特巴商行整個海海地區的通譯,自從來到這裏後,已經搭乘庫特巴商船環繞了黑海兩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