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真桃花石帝國> 第422章 陀拔思單(上)

第422章 陀拔思單(上)

  幽州移民遷到新幽州、新瀛州、新莫州已經一個月了。


  秦國安置移民,到了此時已經有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辦法了,當拓跋魯遷走,新移民進來之前,元豐已經將克孜勒的三個營的水師開到了裏海南岸。


  此時,陀拔思單國本就在新莫州(拉什特)、新幽州(薩裏)、新瀛州(戈爾甘)設了三省,每一省都有三到四個縣,每個縣都有城堡,而作為省城的拉什特、薩裏、戈爾甘更是裏海有名的大城。


  否則,以大食人的厲害,在他們拿下了阿塞拜疆、亞美尼亞後,在怛羅斯之戰前也沒有拿下陀拔思單。


  而陀拔思單人就是從羅馬帝國遷徙過來的希臘人、熱那亞與波斯人以及逐漸定居下來的北高加索人的混血種,他們既有較為先進的建築技術,又有在整個薩珊波斯時代最為先進的農耕技術。


  說是大城,不過最大的薩裏城也就是方圓五六裏的模樣,大秦國在一次性遷入二十萬戶移民後,這樣的城池顯然是不夠用的。


  在碎葉軍拿下河中以及克孜勒港後的近十年時間,除了苦心孤詣打造了五個營的水師,更是打造了一支規模非常大的往來於裏海北麵的阿特勞城、克孜勒港,以及裏海西岸阿塞拜疆巴庫港的船隊。


  上文說過,碎葉軍一個營的戰艦有九艘,其中作為旗艦的大船有一艘,主力戰艦有四艘,偵查、通報、巡邏的小快船有四艘,與上一世的大夏國完全一樣。


  規製差不多,不過由於此時還是唐代,波斯、歐洲還是中古時代,就沒必要像明末那樣建造有好幾層直通甲板的大船了。


  最大的旗艦長、寬、高大約是40米、10米、八米,分為三層,最下麵依舊是包含了水密艙的底倉,那裏主要用來裝載物資,中間這一層才是作戰層,有直通甲板,放置了二十門八百斤、五百斤各半的火炮,兩側各十門,首尾各一門八百斤的火炮。


  首層甲板設置了四根桅杆,中間那根主桅杆掛了四麵橫帆,兩側的桅杆則掛著三麵橫帆,船首則是一麵三角帆。


  與此時西方船隻(波斯人、羅馬人)不同的是,碎葉軍的船隻依舊安置了大型船舵和多具船櫓,無論是船舵還是船櫓,單憑兩三個人是搖不動的,必須使用絞盤,這種裝置對於中國來說從漢代開始一直延續到明朝,幾乎沒有變過。


  不過到了孫秀榮手裏,自然做了大量的簡化設計,用滑輪組結合絞盤,兩個人配合著就可以搖動那巨大的船櫓、船舵,從而在無風的狀態下可以駛進、駛離港口。


  就這一項技術,就是當今這個世界任何一方勢力都望塵莫及的,若是加上火炮,那就是逆天的存在。


  實際上有一個營頭的水師碎葉軍就可以製霸裏海了,不過對麵的科薩人、大食人都有大量的奴隸船,奴隸船在火器時代雖然看起來是薄皮大餡,但在此時還是非常厲害的。


  船隻還是采取了尖頭寬尾的設計,與此時東西方大多數兩頭高高翹起的船隻都不同。


  大船可操帆手十五名,炮手五十名,戰鬥兵一百五十名,醫護、廚師、木匠、鐵匠等輔助人員則按照戰鬥人員的一成來配置,為十五名。


  加起來就是二百三十人,按照其體型,還可以裝載五百人或者五千石的物資。


  中等船隻的規模是32米*8米*6米,火炮總數是十六門,同樣是八百斤、五百斤各半,總人數是一百六十人,可額外裝載三百人或者三千石的物資。


  小船的規模是16米*4米*3米,隻在首層甲板配有一些小炮,隻設置一麵縱帆,總人數四十一人,可額外裝載五十人或者五百石物資。


  另外,這幾年,碎葉軍船坊按照大船的樣式建造了隻配有六門火炮的運輸船,這樣的話底倉、中層甲板,加上首尾艙都可裝載人員和貨物,可以隻需要少量戰鬥人員,還可額外裝載一千人加上必要的物資。


  於是碎葉軍一個營隻需要三艘這樣的大船就行了,另外,考慮到碎葉軍多為騎兵,還仿照大唐馬船的設計建造了一些馬船,既然是馬船,就沒有必要設置火炮了,中層甲板全部是馬房,為了防止馬匹摔倒受傷,實際上就是一個個將馬匹固定的逼仄艙室,前麵設有放置草料和淡水的馬槽。


  馬船自然比大型戰艦還要大一些,雖然也是尖頭設計,但長寬比小得多,寬度達到二十米,長度也有六十米,整個中間艙室設置了四排馬房,中間是過道,兩側是連在一起的兩排馬房,兩匹馬的頭是相對的。


  每一排有五十個馬房,四排就是兩百個。


  也就是說,就算是這樣的馬船,一艘也隻能裝載兩百匹戰馬,一個營至少有三千匹戰馬,若是加上輔助偏廂車等輔助用戰馬,數量就更多了,於是一艘運輸人員的大船需要配置五艘這樣的馬船才行。


  一個營的話則需要三艘大船,至少十五艘馬船!

  就算是家大業大,技術先進,也舍得砸錢的碎葉軍,在這幾年也隻勉強湊夠了兩個營的運輸船——就是這樣,與科薩人貿易所得幾乎都砸在上麵了。


  按照孫秀榮的想法,以碎葉軍的戰力,若是能快速將一個正規營快速運到某地,比如如今屬於科薩汗國的傑爾賓特港,海路大約是千裏,按照科薩人的奴隸船的速度以及隻能在白天航行的現實,每日隻能行走八十裏。


  而配備了指南針、星盤、大量船帆的碎葉軍可按照相對容易掌握的夾角直航到對麵巴庫港附近,然後再貼著裏海西海岸北上,可以晝夜行駛,時速更是高達二十裏以上,兩三日也就到了。


  這才是碎葉軍的貨物極有價格優勢的秘密所在,一船就是三千石,如果用駱駝的話,那需要至少三千匹駱駝,成本自然高得離譜,就算用奴隸船,航程高達十二日,還需要大量的奴隸以及船員,成本也是碎葉軍的好幾倍。


  這才是孫秀榮想盡了辦法要貼近裏海的唯一原因,他不是為了炫耀武力,而是為了搭建這個世界上比武力更為厲害的貿易通道!


  抵近裏海後,就能利用伏爾加河與頓河之間最窄處那幾乎貼在一起,隻有二十多裏的便利挖掘運河,利用裏海-伏爾加河-頓河進入黑海。


  進入黑海後,以碎葉軍的海上實力,進入地中海就不是夢想了。


  但在那之前,他必須在裏海附近有一個牢固的基地。


  由於與本土之間隔著上千裏的荒漠,阿特勞這個基地實際上還是十分單薄的,周圍都是荒蕪一片的克孜勒更是如此了。


  隻有陀拔思單,既能聚集大量的人口,又可設置大型工坊業,還可成為經略黑海、亞速海的前哨。


  二十萬戶,就是百萬丁口,按照碎葉軍一貫的做法,在移民進入河中時,昭武州的州牧兼鎮守使馬璘便組織了大約一萬人,加上招募的陀拔思單當地的民夫五千人,按照一百戶為一個村,設置村落,三百戶為一個鄉,三千戶為一個縣的做法,在三個新瀛州、新幽州、新莫州三個郡設置了兩千個左右的村落。


  以前的陀拔思單人自然也有村落,此時,碎葉軍基層官員的強迫症便犯了,多出來的要遷走,少的就補上。


  最後,這一萬五千人依舊新建了全部由土坯牆壘成的村舍,以一千五百人為一組,以極高的效率在新移民抵達之前完成了村舍的修建。


  當移民抵達時,他們也隻能住進空蕩蕩的房子,不過此時在河中,碎葉軍的木器作坊已經將製作家私的木板運到克孜勒港了,用大船運到陀拔思單後,移民在碎葉軍的指導下自行拚裝就行了。


  於是,在冬季之前,讓移民住進新房,在冬季的時候(氣溫在十度左右)進行開荒就成了可能,不過在整個冬季(三個月),這二十萬戶依舊需要碎葉軍供給糧食,到秋收之前還需要八個月,按照一個人八個月需要兩石糧食計算,一家就需要十石,二十萬戶就需要兩百萬石!

  如果是此時的羅馬帝國、大食帝國,這根本就是一個無法完成的任務,科薩汗國就更不用說了。


  隻有碎葉軍,屁股雖然還在八世紀,但他們領袖的大腦卻來自十七世紀的碎葉軍能夠按照常備三年的儲藏來完成這一任務,在之前,利用阿姆河的航道將糧草運到克孜勒港,然後再運到陀拔思單才有可能,如果還是利用牲畜,這同樣是根本不可能完成任務。


  僅從這一點,你就會為隋煬帝開通南到杭州,北到幽州的大運河豎起一個大拇指,此人如果在開通大運河後繼續休養生息,而不是一下向遼東方向投入幾百萬人力,那肯定沒有大唐什麽事了。


  船運,在此時就是王道!


  如果沒有船運,就連孫秀榮也不敢將這二十萬戶人家一下投放到陌生的異域。


  但無論如何,現在他成功了。


  但隻成功了一半。


  想要實現它的下一步計劃,除了開荒,在陀拔思單設置大量的工坊乃是重中之重。


  後一步帶著一萬戶匠戶抵達這裏的工部郎中,出身於天山大學實驗室,工部尚書席元禮的堂弟、如今貴為工部工坊司郎中的席元敬也是這麽想的。


  “陀拔思單沒有煤,隻能先燒柴了,等海北州的煤炭可以方便地運到這裏後再按照工部的操作指引重新布置”


  “拿下柘折城後,其附近的天然硫磺就可以利用起來了,通過奇爾奇科河-藥殺水-鹹海的航道運到克孜勒,途中還要通過大約千裏的荒漠,不過就算是這樣也要比從硫鐵礦裏蒸餾硫磺劃算”


  “此地沒有硝石,隻能重新建設硝田堆肥了,而硝田又離不開城堡,隻有聚集大量的人口,其產生的穢物才有大量利用的可能,按照三千戶設置一縣的規劃,至少還需要設置五十個縣”


  “五十個縣,就需要五十個縣城.……”


  一想到自己在海南州有大量緊迫的事要做,一向沉穩的的席元禮也不禁撓起頭來。


  而若是孫秀榮在此,自然會為像席元禮這樣的人現在也能用“天道教”的思維進行思考而由衷地感到高興。


  “財物糧食固然重要,但最關鍵的還是人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