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真桃花石帝國> 第353章 慕容伏允

第353章 慕容伏允

  至德二年(757年)春,大唐境內形勢再次大變!


  如同曆史上那樣,安祿山被安慶緒、李豬兒殺死,安慶緒自稱皇帝!


  安祿山能夠將河東、範陽、平盧的精銳收集在自己手裏,然後南下叛亂,憑的自然是自己長期以來的威望,以及善於禦下的手段,這些顯然是安慶緒所不具備的。


  而以前在範陽,史思明的威望僅次於安祿山,安祿山一死,叛軍自然很快分成了兩股,一股投向安慶緒,另外一股則投向史思明!


  此時,幽州的史思明、河東的崔乾佑、大同的高秀岩三支大軍正在圍攻郭子儀、李光弼鎮守的太原城,得知此消息後自然紛紛撤圍而去。


  之前,在懷朔鎮敗於碎葉軍之後,李嗣業、李晟、安重璋失去了中受降城,太原解圍之後,李亨對於朔方憂心忡忡,生怕三人互不相讓——李嗣業是節度使,李晟是皇族子弟,安重璋年老資深。


  於是,就將郭子儀重新調到了朔方,此時,留在懷朔鎮的蘇哈、阿瑞斯已經將中受降城的糧草搜羅一空,並全部搬到了懷朔鎮。


  由於靈州被聖駕占據著,為了綏靖北境,皇帝一紙詔令將最善於統合諸將的郭子儀調到了豐州,並將朔方軍的本部遷到了中受降城,顯然是要力扛碎葉軍的。


  不過在此之後,除了蘇哈部繼續駐紮在懷朔鎮,阿瑞斯部鎮守檀石槐台,博格達營、博格拉營、敕勒營都到了山北榷場到赤城一帶!

  這下不光是唐庭,連叛軍大頭目,此時幽州一帶實際上的掌控著史思明也躊躇了!


  當然了,最躊躇的莫過於眼下的雲州刺史兼大同軍軍使高秀岩了。


  高秀岩,年紀比郭子儀還大,今年已經六十七歲了,原本在隴右任職,是哥舒翰的手下,最高光的時刻自然是不惜代價收複石城堡一戰,以十倍的戰損收複高懸在大山之上的石城堡之後,高秀岩妥妥的成了“一將功成萬骨枯”的絕佳注腳。


  像他這麽大的年紀,在隴右的時候還隻能在哥舒翰手下以衝鋒陷陣的麵目出現,可想而知真實能力並不怎樣。


  石城堡之役後,高秀岩因公被封為河源軍使、隴右節度副使,當然了,後麵那個職位隻是一個虛銜,他能夠左右的還是鄯州(青海西寧)西邊的河源軍。


  安祿山升任三鎮節度使後,立即將高秀岩挖到了河東,以節度副使兼大同軍使的身份鎮守大同,後來高秀岩在安史之亂期間長期鎮守大同,在郭子儀、李光弼兩大名將的夾擊下巋然不倒,顯然也是有些水平的。


  而他在整個叛亂時期幾乎一直站在叛軍這一邊,顯然安祿山給他的待遇遠遠超過了大唐,當然了,高秀岩這麽做也與叛亂時期他的家眷都在河北道有些關係。


  是的,安祿山稱帝後,高秀岩被封為“雲中郡王”,並將整個雲中郡連帶著塞外的單於都護府都作為他的采邑,雖然此時天下絕大部分土地都在大唐手裏,單於都護府也在郭子儀的控製之下,但先畫一個大餅讓諸將過過癮,顯然讓高秀岩這樣年邁、能力一般之人會死心塌地跟著安祿山走。


  高秀岩回到大同後,部下能夠出外野戰的還有一萬步騎,據守著高大堅固的大同城毫無問題,依著後來大唐的作為,就算叛亂最終平定了,他占據著大同依舊能夠獲得一個藩鎮節度使的地位。


  但眼下的高秀岩在得知草原上的消息後,這心境就有些微妙了。


  高秀岩能夠以一個軍城的兵力力扛郭子儀、李光弼而不倒,除了大同軍本身由於深處邊境之地,戰力一貫強悍外,由於突厥汗國的覆滅,雲中郡安置了大量的胡人部落有關。


  大同軍表麵上雖然隻有一萬步騎,實際上當安祿山發動叛亂後,高秀岩立即將軍力提升到兩萬人,其中騎兵更有八千之多!

  八千騎兵,除了三千唐軍,五千人都是來自於周圍諸部,由於大量牧戶的存在,還能不斷補充。


  後來高秀岩跟著史思明一起投降大唐,唐庭還封他為渤海郡王,顯然是忌憚他的實力。


  雲州刺史府。


  對於從軍長達五十年的高秀岩來說,他更看重雲州刺史這個職位,故此當他從河源軍遷到大同之後,便長期在刺史府辦公,軍使府是讓給他最有出息的兒子,大同軍都虞侯高霖了。


  六十七歲的高秀岩能夠在大同這個一半領地靠著塞外,到處是胡人牧戶,一半土地靠著邊境,都是剽悍善戰的邊民之地在安史之亂間穩如泰山,光靠他這個當了一輩子的武夫是不成的。


  此時的大同,一個大郡卻隻有三千戶漢人農戶,但麾下卻有兩萬多戶牧戶,這樣的地方怎麽看都是岌岌可危,但高秀岩鎮守此地的幾年時間並沒有發生大的問題,並不是他的能力有多強。


  這與一個人有關。


  慕容伏允。


  是的,此人的名字與曆史上吐穀渾王族某人一樣,他也是遷到大唐吐穀渾王族的後裔,幾年前的大唐明經、明法、明算三科進士!


  按說像這樣的大才,應該留在長安曆練才是,不過他卻主動來到雲中郡,從錄事參軍幹起,先後擔任過推官、掌書記,目下則是雲中郡的判官!

  今年三十歲的他是前河南尹、後來的大燕宰相達奚珣的女婿,前麵說過,吐穀渾王國在滅亡之前有四大部落,慕容、赫連、白、達奚,他作為慕容王族後裔,又成了達奚珣的女婿,若說前吐穀渾人之間沒有勾連那是不可能的。


  他參考的科舉,明經不用說了,真正讓他受用的還是明法、明算,其實這兩門遠比明經適用,於是自從來到雲中郡後,他以鮮卑人的後裔身份從容遊走於漢人、胡人之間,在該郡的威望還在曆任刺史之上。


  在高秀岩跟著安祿山叛亂後,慕容伏允一度準備南逃的,不過隨著他的嶽父達奚珣投降叛軍,他便知曉自己這一生無論如何也洗刷不清了,幹脆主動投靠了高秀岩,這自然讓高秀岩大喜過望,之後一應政務幾乎都是慕容伏允在打理。


  而慕容伏允能夠在大同軍附近的牧場裏有些威望,自然不是因為他是三科進士出身,而是因為他是慕容吐穀渾王族之後!

  在孫秀榮第一次東進霫部之時,曾經大破遷到河套以南的拓跋部、赫連部,並殺死了拓跋部大酋之子拓跋朝光、赫連部酋長赫連隗。


  無論是拓跋部,還是赫連部,都是很小的部落,哪裏經受得了如此打擊?

  此時,一同遷到河套附近的黨項羌、吐穀渾部落還有很多,拓跋部、赫連部並沒有顯示出高人一等的模樣,之後他們的部落便不斷受到其它部落的壓迫,最後整個拓跋部都遷到了大同!


  十餘年過去之後,雲中拓跋部已經是一個丁口超過萬戶的大部了,自然也成了高秀岩依仗的對象。


  其中,拓跋朝光的兒子拓跋乾暉如今是高秀岩麾下的遊奕使,是他手下頭號猛將,年僅二十歲的他在大同一帶也有“萬夫不當之勇”的稱號。


  而拓跋朝光的堂弟拓跋乞梅則成了整個拓跋部的大酋。


  剩餘諸部中,則以吐穀渾人最多,其中赫連部、達奚部、白部都有,但三部丁口加起來也沒有拓跋部多,於是出自吐穀渾王族的慕容伏允便隱隱成了吐穀渾諸部的首領。


  這才是慕容伏允在大同一直受到重用的最主要原因,沒有之一。


  高秀岩想要在黨項人、吐穀渾人之間取得平衡,就隻能重用慕容伏允。


  春節剛過,三十歲的慕容伏允有些魂不守舍地走在通往刺史府的街麵上,他的周圍簇擁著一些人,都是他的家丁,全部從周圍吐穀渾諸部裏揀拔出來的,或者說是諸部主動讓族裏最聰慧、勇猛的子弟前來投靠在他門下更妥當一些。


  與尋常進士出身的佩戴長劍不同,慕容伏允身旁卻掛著一口橫刀,還是一柄雙手橫刀,顯示了他並不僅僅是一個文人出身的判官那麽簡單。


  慕容伏允身材修長,麵容清瘦,留著三縷短須,他走路時依舊挺拔矯健,但他滿麵的愁容依舊遮蓋不住。


  如果沒有安史之亂,他將作為大唐一名名不見經傳的普通文官消失於茫茫人海,連史書也不會記上一筆,但眼下的情形卻不同了。


  後世,白部的白義誠、赫連部的赫連鐸依托大同與沙陀人李克用廝殺多年,那要等到百年後了,但眼下的情形又不同,由於拓跋朝光、赫連隗的突然死亡,大量拓跋部、赫連部牧戶遷到大同,大同的曆史軌跡早就麵目全非。


  新的白義誠、赫連鐸可能要提前麵世了。


  眼下慕容伏允正在想著的正是此事。


  “風雲際會,此其謂呼?”


  沒多久,刺史府就到了,看著府邸大門口那高懸的黑底白字大牌匾,慕容伏允不禁喃喃自語了一句。


  而在刺史府裏,自從跟著安祿山叛亂之後,為了依托刺史府管控全城,高秀岩將刺史府正中間的院牆加高到三層,上麵兩層都是木製的建築,眼下是整個大同城最高的建築物,最上麵可以管窺城池全貌。


  就在慕容伏允朝著府邸走來時,最上麵也站著兩人,正盯著慕容伏允看。


  兩人身形差不多,都是武將打扮,不過一人似乎全身上下都是由緊繃的肌肉組成,就像一杆挺拔的標槍那樣肅立於上,麵容冷峻,帶著深深的寒意。


  其旁邊一人麵容英俊,但其神色卻顯示了他多半是一個酒色纏身之人。


  那挺拔者叫拓跋乾暉,正是被孫秀榮殺死的黨項羌大酋拓跋朝光獨子,眼下是高秀岩的遊奕使兼親衛頭目,拓跋乾暉還是高秀岩的女婿,兼任其親衛頭目自然也是應有之意。


  而他身旁那三十多歲的人則是高秀岩膝下八個兒子中據說最有出息的第三子。


  高霖,大同軍都虞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