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真桃花石帝國> 第342章 風塵四少

第342章 風塵四少

  碎葉軍的突然現身,讓此時正處於飄搖之中的殘唐王朝大吃一驚。


  靈州。


  李泌又回到了他昔日好友李亨的身邊,與曆史上一直是白身不同,此時的李泌竟然答應了以五品“知製誥”的身份隨侍在李亨左右。


  大唐開國以來,皇室子弟在年幼時會選派一些王公貴族年齡相仿的子弟為其伴讀,這些人長大後多半會成為皇室子弟的班底,日本就是在此時學到了個中精髓,曆任幕府大將軍的子弟也沿用了這一規製,一直到明治維新才結束。


  李泌的心情很複雜,他從安西節度使麾下的識匿鎮回到靈州時,沿途所見都是一副風雨飄搖的末世模樣,特別是在河西、隴右,由於大量邊軍精銳都被抽調到長安附近,結果在潼關一戰中在哥舒翰的指揮下幾乎喪失殆盡,於是河西、隴右的防務立時就空虛起來。


  與大唐就隔著一座祁連山的吐蕃王國豈會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就在這兩年,吐蕃人兵出湟水,大舉向鄯州(西寧)、廓州(貴德)進攻,並成功占據了兩州。


  與此同時,河州(臨夏)、洮州(臨潭)、疊州(迭部)的羌人也紛紛作亂,在宰相房琯組織的陳濤斜之戰慘敗後,羌人占據了上述等地絕大部分地方,大唐官員隻能蜷縮在城池裏瑟瑟發抖。


  對於已經安置在渭州(隴西)、秦州(天水)、慶州(慶陽)、原州(固原)、延州(延安)等地的吐蕃人、蘇毗人、黨項人也蠢蠢欲動,讓剛剛上位的皇帝李亨簡直是焦頭爛額。


  在藏地,除開吐蕃族外,國內還有四大“內附部族”,他們是:象雄人、吐穀渾人、蘇毗人、黨項人。


  遷到大唐境內的吐蕃人自然是在吐蕃王國內鬥中逃過來的,其中以吐蕃王國曆史上最有名的宰相祿東讚後裔為主,眼下活躍在唐軍裏的是論惟貞,正在李光弼手下效力。


  蘇毗人實際上是羌人的一支,鬆讚幹布崛起時,占據著後世昌都-玉樹一帶的地方,多半是在東漢時期被名將段熲驅趕到此的羌人後裔(參看資治通鑒“段熲百戰滅羌種”篇章),該國國王世代為女主,實際上還是處於母係氏族社會的國度,大唐西域記裏的“女兒國”是也。


  鬆讚幹布一統藏地後,除了象雄國,對於吐穀渾、蘇毗國、黨項人,都讓其保留了國王或者大酋長,不過其王後隻能由吐蕃公主擔任,後來三者的後代也多有以外甥的身份擔任吐蕃王國宰相、大將軍的經曆。


  吐蕃王國對於這些部族的上層人物還是籠絡有加,但對中下層則是不假辭色,自然也引起了各部的反叛,在吐蕃國王的權勢下,各國國王或大酋長自然也是度日如年,反叛、叛逃也絡繹不絕。


  悉諾邏,剛及弱冠,便是不久前從蘇毗國逃到大唐的王族子弟。


  開元年間,從漠北遷到河西的回鶻、渾、思結、契苾四部後來一半遷到了北庭,最後被碎葉軍收入囊中,而留在河西北麵大荒漠的諸部由於人數實在太少,大唐幹脆將其全部遷到以賀蘭山、黃河為中心的靈州(寧夏)、會州(靖遠縣)。


  各部中,依舊以本就在賀蘭山駐牧的渾部人數最多,便讓渾部統一管束回鶻、思結、契苾三部。


  十年後,各部的丁口加起來也恢複到兩萬戶左右,以前的渾部大都督渾釋之也退居二線,而由他的兒子,今年剛滿二十歲的渾瑊取而代之。


  渾瑊,十一歲便跟著他父親從軍打仗,當時有人還嘲笑他“是否帶著奶媽”,結果十一歲的他就能衝鋒陷陣,還能斬將奪旗,立下大功,讓嘲笑他的人刮目相看。


  渾瑊這一幕可是比後世的嶽雲還早一年,後者可是十二歲從軍的。


  二十歲,渾瑊已經“威震河朔”了。


  馬燧,原安祿山麾下兵曹參軍,安祿山起事後曾讓節度副使賈循留守,馬燧此時便勸賈循殺掉安祿山留在幽州的親信向潤榮、牛廷玠,但賈循猶豫不決,最後被韓朝陽設計殺死。


  賈循死後,馬燧便連夜逃亡,輾轉到了靈州。


  李晟,原隴右節度使轄區都虞侯,大唐皇族後裔,論輩分,他還是當今皇帝李亨的堂弟,當然了,這支係未免遠了一些,但確屬於一個祖先。


  房琯戰敗後,李亨在靈州收集殘兵敗將,加上四處前來的勤王兵馬,至少在名義上還有十餘萬大軍。


  了解到李晟的背景後,李亨龍顏大悅,當即讓其指揮一直人數過萬的大軍,這支軍隊的組成是:


  隴右、河西軍殘部,人數大約五千;李晟親領。


  以蘇毗人為主,雜以吐蕃人、黨項人、羌人的軍隊,人數大約三千;由蘇毗王子悉諾邏統領。


  以渾部為主,雜以思結、回鶻、契苾等部的軍隊,人數大約三千,由新任渾部大都督,年僅二十歲的渾瑊統領。


  一共一萬一千人,其中騎兵過半,顯然是一支勁旅,二十九歲的李晟以左千牛衛中郎將的身份統轄這支軍隊。


  渾瑊、悉諾邏都以羽林郎將的身份統轄各自兵馬。


  而逃到此地的馬燧則以行軍司馬的身份接受李晟的指揮——曆史上李晟是馬燧的手下,不過在眼下卻倒了一個個。


  李晟的這支軍隊可以說是眼下靈州十萬大軍裏最精銳的,李亨須臾離開不得,不過眼下卻北出定遠關(後世石嘴山市惠農區),向豐州而去。


  顯然,無論是李亨,還是李泌,此時對中受降城安重璋的三千兵馬並不放心。


  熟悉孫秀榮的李泌雖然知道他有可能利用大唐內亂渾水摸魚,但他實在想不出區區兩三萬人馬能有何作為,但防患於未然還是必要的,於是,在李泌的建議下,不但派出了李晟的大軍,還讓已經走到東受降城的李嗣業大軍折返回來,計劃與安重璋(李抱玉)、李晟一起鎮守呼延穀山口,防止碎葉軍南下作亂。


  他們這麽安排也無可厚非,河北、河東已經亂成一鍋粥了,若是唯一的淨土朔方也亂了,那大唐的江山十有八九守不住。


  於是,除了留在河東的郭子儀、李光弼大軍,大唐最精銳的人馬都開到中受降城(包頭)附近。


  由於李嗣業是安西節度使、禦史大夫,三支軍隊匯攏後自然由他指揮。


  很快,還在懷朔鎮蹉跎的孫秀榮便接見了這支大軍的使者——行軍司馬馬燧!

  李嗣業沒有派出與孫秀榮熟悉的段秀實,而是馬燧,自有他的考量。


  “與段秀實相比,馬燧能從叛軍的地盤安然無恙回到靈州,別的不說,這份能力就不是段秀實所具備的”


  “昔日的安西跳蕩營,一眨眼十八年過去了,作為那一屆的佼佼者,孫秀榮的成就自不待說,眼下他李嗣業貴為安西節度使,段秀實也是都虞侯兼牙將,與往昔相比都不可同日而語”


  “故此,派出與孫秀榮不相幹的馬燧一探虛實自是應有之意”


  對於這一點,已經在隴右哥舒翰麾下曆練多年的李晟自然不會反對,而對於二世為人(能從安祿山的布置嚴密的幽州逃出來,對於馬燧來說自然是二世為人)的馬燧來說也有了立功的機會。


  當然了,孫秀榮能夠接見馬燧,還因為馬燧並非是單純的使者那麽簡單。


  馬燧也帶來了李泌的信件。


  說起來,孫秀榮以自己為誘餌,在中受降城以北的昆都侖河畔,原懷朔鎮所在的地方盤桓了兩個月了。


  對於他來說,無端端在此地蹉跎時日,無謂耗費糧草,實在是十分罕見,對於他一個來自後世,時常以“高效、目的明確”自詡的人來說,帶著一萬五千大軍在某地停留一個月確實有些不尋常。


  若是李泌得知他在此地盤桓了兩個月,肯定要思忖再三才下決心的。


  孫秀榮在大帳裏仔細翻看信件,一邊用餘光瞥著馬燧。


  實際上馬燧今年也三十歲了,他長期在軍中擔任文職,活脫脫一個封常清第二,不過與封常清相比,他的身形更加挺拔、矯健,並不存在駝背、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弊病,加上時常以諸葛武侯自詡,頜下三縷長須飄飄灑灑,至少在外形上遠勝封常清。


  “大郎”


  李泌並沒有因為如今孫秀榮極為貴重的身份而改了稱呼,依舊以舊日稱呼相稱,這倒是讓今年三十六歲的孫秀榮頗為看重。


  “別來無恙?”


  “.……”


  “大唐耗費無算,往識匿鎮遷徙了大約一萬戶江南民戶,又遷徙了三千府兵,加上識匿鎮鎮守使田珍麾下的三千邊軍,大約五萬戶包括粟特人、吐火羅人、象雄人、識匿人在內的民戶,現有戶六萬,丁口約三十萬,精銳六千”


  “眼下安西、河西、隴右軍力由於安賊叛亂被抽調一空,足下豈有意乎?”


  看到這裏時,孫秀榮暗忖:“對於這一點老子豈有不上心的,不過田珍不主動投降,我也不會明著下手啊”


  李泌繼續寫道:“與識匿鎮一河之隔的吐火羅,以卡裏姆為首的帕坦人與大食人的戰事已經告一段落,眼下大食人占據著為數不多的幾個城池,其餘廣袤無垠之地都在卡裏姆的控製之中,雙方都奈何不了對方”


  (帕坦人,普什圖人的祖先,卡裏姆,祆教徒,清氣使者)

  “此時,任何一方突然妄動,必定會遭到對方的懲罰”


  這就是在暗示一河之隔的大食人和吐火羅人對識匿鎮(後世塔吉克斯坦靠近阿姆河流域之地)是沒有可能北上奪占的。


  “.……”


  半晌,孫秀榮將信件看完了。


  這份信核心內容隻有一個。


  “大郎,回去吧,不要渾水摸魚了,水太深,提防濕了自己的腳,識匿鎮,孤懸於大唐之外,你想要的話就拿去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