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
冰封帝國結束了,一直沒有寫後記,這裏幹脆與本書一並奉上。
??一個穿越者,當他擁有了整個漠北、漠南時,以穿越者的無恥,曆史的進程基本明朗了,再寫下去也是無聊,筆者不像有些作者,能在一個小根據地窩著連續寫上幾百萬字尚未統一中國,筆者寫東西時也是有心境的,強迫自己寫違心的東西,假如成績理想自然無不可,但在成績不佳的前提下還那樣做那簡直是與自己的人生作對。
??就算沒錢收,也不要意難平,筆者很執拗,牢牢守著這一點。
??筆者接觸穿越小說時間並不長,最多五年,記得還是在看一本介紹張居正的傳記小說後覺得心意難平,想弄清楚張居正死後大明朝的事情,結果這一搜絕大部分結果都是穿越小說。
??於是,便一發不可收拾。
??看多了,就有些膨脹了,便也想試試身手,結果……自然可想而知。
??回到正題,也就是本書的主旨。
??對於大唐,絕大多數人都是懷揣著景仰的心情看待的,因為,這畢竟是中華王朝曆史上第二個以儒家文明為核心的強盛王朝,但對於筆者來說,太宗、高宗在位時大唐確實算得上,但武周王朝來臨後這一切都改變了。
??武則天作為一個女人,堂而皇之登上了皇位,內心不用說是忐忑不安的,加上她的見識,這格局自然大不起來。
??於是,從她的角度,放眼望去,沒有一個人不可疑,實際上,就算是一個男人,若是得位不正,還資質平庸的話,就像我等絕大多數,坐在那個位置上,也幾乎是如此。
??於是,她開創了殘酷的特務政治時代,讓大唐初期的開放自信從此以後蕩然無存,從那以後,請不要說大唐了,唐國勉強算得上,就算開元盛世也是如此。
??安史之亂後,帶著互不信任基因的李亨祖孫三代不相信任何人,隻信任宦官,於是便開創了第二次宦官時代(柏楊語),與漢代、明代的宦官時代不同,中後唐的宦官還能殺害、更換皇帝,自然是最濃厚的宦官時代。
??這也不能完全怪那些宦官,從李亨向回鶻借兵開始,祖孫三代先後四次向回鶻汗國、吐蕃帝國借兵,條件是讓他們可以在長安、洛陽“大掠”幾日,他們自然樂意,等唐國皇帝回來時,留給他們的隻是一座彌漫著血腥味的空城。
??為了不讓臣民得到消息提前逃跑,皇帝們嚴密封鎖著消息。
??於是,一幕淒慘的景象出現了。
??闔城百姓翹首以盼的“王師”確實來了,不過“王師”帶給他們的隻是魔魘……
??從這個角度,唐國連弱宋也比不上,人家弱宋還能給遼國、西夏輸送歲幣保一方平安,中後期的唐國連這一點都做不到,遑論“天子守國門”的明朝了。
??但唐朝有一點遠比宋朝、明朝強得多,那就是武人的地位遠比這兩個朝代強,武人能參加武舉,地位與文舉一樣,從事軍職也能出將入相,在唐代,無論在哪個階段,刺史、縣令由武人擔任的大有人在,這一點若是放在宋代、明代是不可想象的。
??在安史之亂之後,整個唐帝國實際上陷入了春秋戰國時代,還是一個帶著濃厚宦官烙印的春秋戰國時代,唐天子實際上就是周天子一般可憐的存在,但無論在何時,都能湧現一批傑出的將領。
??作為穿越者,此時若是想利用安史之亂渾水摸魚估計很難做到。
??以郭子儀、李光弼為代表的一大批傑出的將領在等著他們,想要在唐代戰勝這些人難度可想而知。
??有唐一代,傑出將領層出不窮,漢將、胡將都是如此,別的不說,單說安史之亂前後,在安西,高仙芝、封常清輝耀天山南北,高仙芝甚至被大食人、吐蕃人稱為“山地之王”,這樣的稱呼都被記入了阿拉伯人、吐蕃人的史籍。
??吐蕃方麵,王忠嗣、哥舒翰也交相輝映。
??安史之亂裏,郭子儀、李光弼、仆固懷恩一時瑜亮。
??在這裏筆者要說的是李光弼,他是契丹人,與本書主人公有一定勾連,在筆者看來,他的能力還在郭子儀之上,至少他打的敗仗比郭子儀少,因為他治軍甚嚴,而郭子儀卻以治軍寬縱著稱,戰場上,偶發的事件層出不窮,一個軍紀嚴明的部隊打敗仗的機會自然少一些。
??而李光弼,他是漢化的契丹人。
??天寶年間,確實是世界上風起雲湧的年代,在歐洲唯一的帝國君士坦丁帝國、阿拉伯帝國都麵臨著改朝換代,前者雖然在曆史上還是東羅馬帝國,不過世係完全變了,而阿拉伯帝國快從白衣大食變成黑衣大食了。
??此時的契丹自然還十分弱小,在塞外有三部,契丹、霫、奚,核心部落都來自烏恒→宇文鮮卑,從契丹人叛亂能打敗名將王孝傑十餘萬大軍來看,估計丁口也不會少,但肯定與兩百年後少許多,因為此時“耶律”尚未成為迭剌部的姓氏,耶律阿保機的祖先,打破了大賀氏、遙輦氏一直稱霸諸部的傳統,雖然沒有稱可汗,但長期擔任部落裏最重要的職位“夷離堇”的涅裏(以後會演化成耶律,成為迭剌部貴族的姓氏)已經嶄露頭角了。
??契丹,在隋朝時就已經有一大批人遷居到幽州境內了,這些人到了此時已經被稱為“熟契丹”了,李光弼就是其中之一,他的漢文水平不會比郭子儀差,還有一點,當初李亨向回鶻汗國借兵時,是得到郭子儀的同意的。
??可見當時的貴族階層對普通百姓的死活那是絲毫沒有放在心上的。
??對於他們,筆者隻有深深的鄙夷。
??在此時,黑衣大食興起後,漸漸拋棄了以往任由境內的基督教、景教、襖教、摩尼教泛濫的情形,轉而對他們采取了重稅,並由於阿拉伯人實在太少,他們大量使用波斯人、突厥人,特別是後者來當兵,突厥係天方教才是天方教最興盛的時代,鑒於這些原因,黑衣大食手裏的軍力就比以前的白衣大食充足得多。
??但就算如此,高仙芝在怛邏斯失敗後對大唐的影響還是微乎其微的,因為唐軍在名將薛仁貴、王孝傑的率領下,先後在青海、遼東損兵折將十餘萬,但沒過多久國家就緩過來了,何況怛羅斯之戰的區區兩萬人?
??還有,筆者剛才在提到回鶻時,將其稱為汗國,但稱呼吐蕃卻是帝國,因為他們確實當得起,他們有自己的文字,文成公主入藏時帶去了大量的書籍和技工,讓吐蕃人學會了精煉鋼鐵和造紙,特別是後者,對吐蕃人的影響是極為深遠的,就像怛羅斯之戰後,被俘唐軍的造紙術對西亞、歐洲的深遠影響一樣。
??這裏讀者要問了,為何被俘的唐軍還會造紙術?
??這裏就要說到此時還存在的府兵製了,每一個府兵既要自備馬匹、輕武器、輕甲、糧食,還要攜帶木匠、石匠、鐵匠(少數)的器具,每一個府兵就是一個複合型人才,他既能種地,以後能打仗,還能安營紮寨(木匠),舂米(攜帶相應器具,石匠),修理兵器(鐵匠),在農閑時的操練從來沒有少過,簡直是一個個行走的“文明”,其中自然不乏本就是身懷某種特殊技藝的人才。
??就是因為文成公主,吐蕃人一下強大起來,黑衣大食、歐洲也漸漸有了“複興”的苗頭,因為此時有紙了,有紙了文明才得以傳承,否則全靠“敘事詩”以及口口相傳,文明再高也高不到哪裏去。
??(此處鄙視一下以“荷馬史詩”為核心載體的希臘“文明”)
??怛羅斯之戰後,撒馬爾罕、巴格達便先後出現了造紙作坊,這便是明證。
??有了紙張,就有了書籍,有了書籍,文明才有了傳承、發揚的可能。
??中華,乃文明之源,信哉!
??有了文字、書籍,加上強悍的奴隸製,以及佛教尚未深入到每一個心目中,苯教的慣性依舊巨大(戰士不懼、崇尚死亡),吐蕃自然成了有數的強國,此時的他們不僅占據著西藏、青海,以後還有河西,安西四鎮,還牢牢占據著尼泊爾(一直有吐蕃王族兼任國王)以及恒河以北的廣大區域,加上幾乎整個克什米爾,丁口幾千萬,自然是能夠媲美大唐、大食、東羅馬的大帝國。
??敗在這樣的國家手裏一兩次自然也不出奇,千萬莫要將其當成偏隅於藏地一隅的遊牧部落。
??契丹也類似,從一開始的以悉萬丹(契丹的名字來源)為首的八部到現在新八部,其中不知經曆了多少次融合,但從其能夠戰勝強大的王孝傑軍團來看,其強大的實力已經初現苗頭了,此時的契丹八部最少也有三萬帳,奚部、霫部超不多也是如此。
??霫,一個奇怪的部落,最後都被奚部(後世察哈爾一帶)、契丹(後世赤峰一帶)同化了,當然了,這三部都源自烏恒以及宇文鮮卑,融合到這兩部也不出奇。
??霫,占據著後世烏珠穆沁、錫林郭勒一帶,後世史籍著墨甚少,十分神秘,但在筆者筆下,它將占據著相當的份量。
??宇文鮮卑被慕容鮮卑滅掉後,除了留在原地的幾部,還有一部北上退到了額爾古納河流域,在天寶年間成了“羽厥室韋”,實際上就是遼代的“烏古部”,遼代在其舊地設有“烏古敵烈統軍司”,統軍司首領一直有北院大王兼任,可想而知該部的不凡。
??對了,讀者估計注意到了,無論是“霫”,還是“羽厥”,都有一個羽字,筆者認為這兩者必定有關聯(宇文,鬱鬱乎文哉,宇文氏,相傳是漢代劉姓王族後裔)
??所謂“敵烈”部,以筆者估計,實際上就是契丹核心部落“迭剌部”的分出去的,可見羽厥部與契丹的淵源。
??對於這一部,筆者也將會有不少筆墨奉上,這一部現在占據的地方就是尼布楚一帶,尼布楚,熟悉上本書的讀者自然明白其中的關竅。
??此時,西邊的東正教、中間的天方教、襖教正麵臨著千百年來莫大的危機,前者深陷“偶像崇拜”時代,曆任君王對於打擊“聖象崇拜”不遺餘力,而對於天方教來說,由於現在的黑衣大食依靠的是東伊朗呼羅珊的人馬,什葉派開始嶄露頭角。
??但這都不是最主要的。
??襖教,誕生於公元前幾個世紀,是基督教誕生之前歐亞之間最重要的宗教,據說是基督教、佛教的“母體”。
??在襖教裏,光明尊者與黑暗魔君一直長期存在,整部襖教就是光明不斷戰勝黑暗的輪回,該輪回分為四個階段,一共一萬兩千年,每三千年輪回一次,在此時的波斯,由於整個土地被阿拉伯人占據,又有新的、攻擊性極強的天方教駕到,對於襖教的教宗(光明使者)來說意味著新的輪回開始了。
??他需要在民間找到一位襖教的忠誠信徒作為他的代表去戰勝黑暗魔君在人間的代表,這個代表極有可能是黑衣大食,但也說不準。
??如今,信奉襖教最多的地方還是在中亞,也就是昭武九姓之粟特地區,光明使者想要找到一個代表的話,便隻能在這裏找了,因為眼下整個大半個中亞、全部西亞、北非都被天方教占據了,你肯定找不出有實力的信徒。
??而襖教的改進版摩尼教此時似乎找到了一個偉大的載體——回鶻汗國。
??至於景教,此時在中亞、西亞、大唐廣為傳播,但與其它幾種宗教相比畢竟式微,這些人大多掩藏了自己的身份,十分神秘。
??而對於中國人來說,實際上都是儒釋道三位一體的人物,比起基督教的強捏合在一起的三位一體可是要高明多了。
??筆者同意某教授的看法,對於中國人來說,用佛教來對付自己的內心,用儒教來處理與其他人的關係,用道教來處理與自然的關係。
??三位一體,鬱鬱乎壯哉!
??但這也讓中國人成為了“內向型”的人,他們幾乎沒有擴張性,擴展到安西,那是因為要牽製最大的對手,對於漢代來說,那是匈奴,對於唐代來說,先是突厥,後是吐蕃。
??這就看出來武則天的小格局了,她完全看不出來安西四鎮對強大吐蕃的牽製作用,她看到的隻是“不能讓太宗開創的事業從她手裏中斷”,實際上,安西四鎮就像明末的東江鎮,甚至作用還更大。
??這裏又要提一個人物,李泌。
??此人此時的年紀與主角仿佛,說起來,此時的東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五世、黑衣大食哈裏發曼蘇爾、主角以及李泌年紀都差不多,還真是風雲際會。
??李泌,與白衣的身份侍奉過李亨、李豫、李適三代君王,在曆史上實屬罕見,這還不算,他首先提出“穩固安西”,“聯絡大食、南詔以共同對付吐蕃”的大戰略。
??記住,此時的李泌竟然知道了吐蕃的疆域已經擴張到了喜馬拉雅山脈以南的廣大地區,還有占據更加廣袤領土的黑衣大食,以及他那神出鬼沒周旋於三代君王之間的能力,讓筆者不得不懷疑他是一個穿越者。
??他以隱士身份出現,代表著中土的“道家”。
??作為主角,自然是天然的有著加強版理念的三位一體信念持有者。
??桃花石,在漢代的史籍裏就出現了,在羅馬帝國的眼裏,桃花石以及相應的音譯都是中國的代表,有人說他是“拓跋氏”,有人說他是“大秦”,也有人說到他是“通古斯”(原始斯拉夫人對東歐森林裏的帶著東方麵孔的部族的稱呼,後來傳到羅馬帝國)。
??筆者認同“大秦”的說法,先秦時代,大月氏就居住在河西走廊一帶,必定與秦國有接觸,後來,其遷到中亞一帶後估計將“大秦”傳到了歐洲一帶。
??唐太宗、唐高宗時代的大唐與一統六國時期的大秦確實很像,對各路人才的兼收並蓄,完整的軍功製,等等。
??唐太宗時代是中國最好的幾個時代之一,其人本身能力超強,胸懷寬廣,善於體恤臣民,筆者以為這樣的領袖才是中國領袖的代表,才是桃花石的代表。
??主角,自然想成為他那樣的人物,甚至超出其上。
??當然了,最好的一人還是後代某人,此處就不贅述了。
??上麵說到,中國人的三位一體是最好的,就是缺乏開拓精神,就算拿下安西之地,也是為了牽製,並沒有作為中華人根本之地的想法。
??但朝代的興旺更替是不以中國人的意誌為轉移的,這個情況後世某偉人想到過,並采取了一係列的措施,結果自然失敗了。
??他的境界太高,身邊的人又跟不上他的步伐,或者又各有私心。
??實際上,筆者一直以為,在工業時代以前,由於糧食產量的天花板約束(核心是育種,隻能是工業時代的產物),在地球上人口還不多的時候盡可能占據更多的地方才是解決的根本之道。
??這便是主角一直以來,包括在上本書裏做的。
??疆域、戰爭、宗教/武術、陰謀、部族,本書的展開將比冰封帝國更加精彩,趕緊收藏吧。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