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漢道天下> 第1223章 目中無人

第1223章 目中無人

  劉協為講武堂的學員講解算學,本是為培養人才,加快軍事技術的更新換代。可是在某些人眼裡,這卻成了親近天子的捷徑,或是所謂的殊榮,千方百計的要將子弟塞進來。

  尤其是那些想考散騎卻沒能如願的。

  這造成了很大的麻煩。

  劉協傳授的算學已經超出了《九章》的標準,脫離了實用範疇,對普通人來說有點難度。他們聽不懂,壓力非常大。劉協要照顧他們,不得不放慢進度,也很難受。

  而那些真正有能力從事軍工技術研究的學員卻因此犧牲了效率,沒能學到更多的知識。

  劉協非常後悔,決心要改變這個局面,進行入學考試,將不夠資格的人擋在門外。

  天賦、基礎才是唯一的標準,進講武堂不能成為權貴子弟的又一項特權。

  虞翻早就看不慣那些智商不夠的學生,對劉協的決定求之不得。他答應得太爽快,反倒讓劉協有些擔心,囑咐虞翻擬好試題后讓他看一眼。

  虞翻哈哈大笑,一口答應,隨即提出了另外一個問題。

  是否接受更多的女學員。

  講武堂幾乎都是男子,僅有的幾個女子都是研發軍械的。孫尚香算是特例,但她是虞翻的入室弟子,與眾不同。其他以統兵為目標的學員都是男子,無一例外。

  虞翻也不贊同女子進講武堂,但研發軍械的除外。

  就這幾年的經驗來看,女子除了體力上先天稍遜一籌外,在智力上並不差。加上她們沒有統兵的野心,反而更能安心研究軍械,更容易出成績。

  甄宓就是其中的一個例子,她在宛城建橋的幫手中,至少有三分之一是女子。

  他還發現,有女子參與的項目,男子的積極性也更高。

  劉協同意了。他從一開始就沒有對性別進行限制,只是人們的觀念調整有過程,願意將女子送入學堂的還是不多。目前進講武堂的女子大多是將領的妻子、女兒,進武堂也是為了將來能與家人一起出征,不必兩地分居。

  有女子願意進講武堂,他求之不得。

  他更希望有女子學慣用兵之道,將來縱橫戰場,成為大漢不讓鬚眉的巾幗英雄,使馬雲路、呂小環的事迹不會成為絕唱。

  ——

  臘月初,交州送來捷報,孫策攻佔蒼梧郡治廣信。

  美中不足的是,因為遭到了反抗,傷亡比較大,將士們使用了非常手段,有過激行為。

  簡而言之,就是屠城了。

  尤其是士燮留在原籍的族人,被殺了個乾淨。

  看到戰報的那一刻起,劉協就有些頭疼。

  不管有什麼樣的原因,屠城都是一個不可接受的暴行。但他也不打算苛責孫策,這幾個月孫策很憋屈,遇到激烈的抵抗,一時失控,是意料之中的事。

  軍紀要整頓,正好配合即將結案的涼州駐軍擾民案一起處理,以警告全軍。

  這件事可以由太尉府、司空府負責。

  讓他意外的倒是另一點:形勢發展到這一步,廣信居然還有人激烈反抗。

  聯想到交州諸郡的反應,不由得劉協不生疑,士家在當地的影響力這麼大?

  他與賈詡商量,派人去查一查,搞清楚情況。

  這個任務落在了剛剛入職的太尉府令史賴恭肩上。

  賴恭是零陵人,之前曾依附劉表,被劉表任命為交州刺史,卻與同樣接受劉表任命,出會蒼梧太守的吳巨不合。兩人相攻,賴恭不敵,棄官返鄉,休息了幾年。

  劉協到零陵后,賴恭再次入仕,在太尉府為令史。令史是卑官,賴恭人到中年,當然是不甘心的,但他之前的履歷是

  在劉表麾下,在朝廷不算數,也只能如此。

  現在有機會立功,他當然求之不得,非常積極。

  ——

  賴恭出發后不久,劉協陸際續續就收到上書,大多是譴責孫策屠城暴行的。

  甚至有人說,就是因為孫策殘暴,所以士燮兄弟才不敢投降,交州才遲遲不服。如果朝廷改用仁義之將,交州根本不用打,立刻稱臣。

  對這樣的奏疏,劉協一律留中不發,也不發表任何看法,就當這些奏疏沒有出現過。

  他想看看,究竟是哪些人在為士燮兄弟鳴不平。

  ——

  洛陽。

  荀彧拱著手,站在田壟上,看著一望無際的麥田,眉頭緊鎖。

  今年的上計已經完成。經過一年的辛苦,今年河南尹的賦稅增加了四成,基本達到預期。不出意外的話,明年的收成會比今年更好,新技術的推廣將會帶來更大的收益,兩年翻一倍的目標完全可以實現,他不應該如此憂心。

  他擔心的是交州。

  孫策、士孫瑞兩路並進,士燮兄弟抵擋不住,在郁林、蒼梧、交阯先後失守之後,他們退往日南、九真,同時託人求援,希望能得到朝廷的赦免,最好還能保住官職。

  趕到洛陽來找荀彧的是劉陶從子劉楊。

  劉楊曾隨劉陶讀書,與士燮算是同門。士燮兄弟每年派人到潁川送禮,他也在名單之列,收益頗豐。

  「府君打算沉默到什麼時候?」見荀彧一直不說話,劉楊有些沉不住氣了。「等到孫策屠番禺、胥浦、西卷嗎?」

  荀彧轉頭看著劉楊,神情無奈。「元茂,要想避免廣信屠城的慘劇再現,最好的辦法是立刻投降,而不是與天子討價還價。你以為他們現在還有討價還價的機會?」

  劉楊沉下了臉。「府君此言,恕楊不敢苟同。就算你不在乎士燮兄弟,難道也不在乎那些避難交州的中原人士?你可知道,廣信被殺的人中,有我汝潁才俊?」

  「我知道,但是……」

  「但是他們該死,是嗎?」劉楊怒不可遏。「不是每個人都能像府君這般有先見之明,早就看出天子的英明,及時投效。但這不代表他們就應該死,而且是被孫策那樣的武夫像豬狗一樣屠戮。身為君子,你就沒有一點惻隱之心嗎?」

  說完,不等荀彧回答,劉楊一甩袖子,轉身就走。

  「道不同,不相為謀。府君不願出手救人,我也不敢勉強,自去尋其他門路。但府君將來返鄉,若是有什麼不動聽的,也怨不得別人。」

  荀彧舉臂欲呼,想了想,又放下了。

  一旁侍候的荀俁走了過來,看了一眼劉楊的背影,很不高興的說道:「阿翁,這些人怎麼如此可惡?阿翁讓那麼多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他們視而不見。阿翁不願救幾個自己作死的讀書人,他們就不遠千里的趕來。」

  荀彧摸著荀俁的小臉蛋,一聲嘆息。「是啊,這些人的眼裡只有他們自己,沒有別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