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漢道天下> 第860章 思維定式

第860章 思維定式

  崔琰和龐統的爭論並沒有持續太久。

  天子要在冀州強推度田的心意已決,絕非崔琰所能阻止。作為冀州派往長安的使者,他的身份本就敏感,說得再好也沒什麼說服力。

  其次,冀州能影響的範圍有限,最多也就是彈汗山一帶。

  對於天子要控制漠北、保護通往西域的商道,冀州的意義並不大。

  討論的重心迅速轉移到了益州。

  相比於冀州,益州的作用似乎更大的一些。由益州西行,出涼州,走隴西、金城一帶,路途更近一些。

  也有人提到了涼州。

  對通往西域的商路而言,涼州最近。如果能將涼州發展起來,意義絕非益州、冀州可比。

  但這個想法也只是想法。

  涼州能利用的耕地太少了,這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即使是在度田之後,涼州的上限也只是自給自足,供養不起太多的人。

  即使是劉協本人,也解決不了這個問題。

  這是生產力的極限。他可以通過推行度田等制度,儘可能減少貧富分化,挖掘現有生產力的潛力,但他不可能一步跨入工業化,將一個農業國變成工業國。

  這需要時間。

  但這並不代表他之前的想法錯了。

  事實正相反,這些爭論說明現有的思維模式已經摸到了上限。不徹底打破既有的思維定式,就不可能實現真正的突破。

  每一個時代都有每一個時代的局限,哪怕是眼前這些深受他影響的年輕人,想擺脫既有的局限也非易事。

  劉協靠在憑几上,聽著他們爭論。

  這是一個觀察他們性格、潛力的好機會。

  周瑜、蔣干坐在一旁,一邊聽眾人爭論,一邊悄悄地打量劉協。

  龐統、崔琰等人爭辯的內容,他們在路上已經討論過。北疆一行,他們認識到要維護中原安定,必須將戰線向北推進,直至漠北。但如何才能實現這個目標,他們同樣沒找到答案。

  太遠了。從中原運糧到漠北的消耗太大。

  當然,親歷過北疆的他們也不是一點思路沒有,否則他們也不會坐在這裡。

  激烈的討論一會兒后,周瑜站了起來。眾人一見,立刻閉上了嘴巴,原本人聲鼎沸的大帳內登時安靜下來。

  劉協的目光轉向了周瑜,嘴角帶笑。

  「你有什麼建議?」

  周瑜拱手施禮。「陛下,臣聽諸君議論,不可謂不周密。只不過他們都忽略了一點,臣斗膽,想提醒他們注意。」

  劉協點點頭,示意周瑜不要客氣,直說無妨。

  周瑜是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會議,還有些拘束。龐統等人早就是老油條了,即便是御前論戰,一激動也是出口成章的。

  周瑜轉向眾人,再次拱手。「諸君所依戰例,不出衛霍。衛霍橫行漠北,的確是名垂千古。但衛霍畢竟已是三百年前的事,諸君在討論漠北戰事時,似乎更應該想一想幽燕都護府以及燕然都護府,尤其是燕然都護府麾下的狼騎。」

  「狼騎……怎麼了?」崔琰不解的問道。

  「燕然都護府只有步騎三萬,坐鎮北方,消耗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大。以五原、朔方一帶的屯田收成,已經足以供養這三萬步騎。」

  周瑜向劉協請示了一下,走到地圖前,指出五原、朔方的位置,然後又以此為中心,換了一個圈,將燕然山一帶包括了進去。

  「有精良軍械強其外,忠義教化壯其內,這三萬步騎的戰鬥不在當年衛霍大軍之下。狼騎更是發揮了霍票姚千里奔襲的精髓,以區區百騎橫行漠北,使漠北諸胡聞聲色變,小兒止啼。」

  他的手指向前移動,劃過河西四郡,最後落在西域之西。

  「這一帶雖然不如中原水土,但和五原、朔方相近。若能以燕然都護府為例,就地屯田,供養三萬精銳,使狼騎遠出,護衛商道並非不可行。就算當地產出略有不足,需要中原支持,數量極其有限。」

  周瑜笑笑。「所以,從東海運糧,數十鍾而致一石這樣的事,既不可能,也沒必要。問題的真正關鍵在於如何能讓這三萬步騎擁有足夠的戰鬥力,不至於因戰力不足而漸漸增兵,直至本地屯田無法供應,不得不仰仗於中原的支持。」

  有人問道:「你剛才不是說了么,有精良軍械強其外,忠義教化壯其內,難道這些還不夠?」

  周瑜回頭看了那人一眼。「軍械是否精良,在於雙方差距。隨著邊塞胡市開設,交流日廣,中原的兵器甲胄遲早會傳到中原上,差距必然慢慢縮小,無法形成足夠優勢。而邊軍的教化如此成功,亦與陛下巡邊密不可分。若不是陛下親至休屠澤,並涼精銳豈能如此歸心?但時間久了,隨著這些曾隨陛下征戰的將士漸漸老去,邊軍對朝廷的忠心也然消退。」

  周瑜頓了頓,又道:「是以,我以為,如何保證這兩點優勢不隨時日而消減才是關鍵。就眼下而言,這個問題尚未凸顯。但君子謀國求其遠,必須有所準備,等到問題出現於解決,恐怕就遲了。」

  虞翻撫著鬍鬚,微微一笑。「周郎不愧是周郎。塞外一行,見了天地,這見識也跟著又進了一層。我講武堂雖然有弟子數百,這樣的人才卻不多見。想來想去,只有第一期的黃子美庶幾近乎。」

  陸議看向周瑜,眼中也露出異色。

  劉協撫掌而笑。「祭酒說得對。周公瑾也好,黃子美也罷,都是難得的人才。聰明固然難得,不辭勞苦更不易。正如寶刀需百鍊,人才亦如此。我覺得講武堂應該立個規矩,將來畢業以後,都應該去邊軍歷煉三年。」

  「唯。」虞翻躬身說道:「不如就從這一屆開始吧。十年之後,或許便有人可用。」

  劉協將目光轉向了崔琰。「崔季珪,你覺得如此?」

  崔琰想了想,拱手道:「臣贊成,願赴邊軍效力。」

  劉協點點頭。「甚好。你學完相關理論課程后,就去燕然都護府見習。」

  「唯!」崔琰再拜,臉色平靜地回了座。

  眾人面面相覷。

  這是嫌崔琰煩,將他趕到邊軍去。還是對他特別看重,欽點到他邊軍見習?

  劉協手指在案上輕叩了幾下。「諸君,對公瑾剛才所說的問題,你們有什麼看法,不妨暢所欲言。」

  7017k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