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他鄉故知
孔融和禰衡出了上林苑,卻沒有直接回城,漫無目的地轉了半天,直到天色將晚,才趕在城門關閉之前回到城中。
楊彪正在吃晚飯,聽說孔融、禰衡回來了,派人來請他們一起用餐。
孔融有點不想去, 生怕楊彪問起張喜傳記的事,不好回答。
禰衡反倒坦蕩些,拉著孔融去了。
楊彪一看孔融的臉色,就笑了起來。「文舉,我猜你的傳記沒敢呈給天子看。」
孔融嚅了嚅嘴,欲言又止。
他給了, 但又等於沒給。
「太尉何以知道?」禰衡大大咧咧的入座,拿起筷子。
「若是天子看了,只怕文舉就不會回城, 直接出關,從此不再見我了。」楊彪打量了禰衡片刻,突然說道:「正平,看到你,想起一件事,與犬子楊修有關,你想不想聽聽?」
禰衡在太尉府住了幾天,自然聽說過楊修,知道那是一個聰明不下於自己的少年奇才,如今出任漢陽太守,與荀彧一樣擔任著興王道的重任,是當之無愧的天子心腹。
「願聞其詳。」
「華陰之戰前,犬子應徵為郎,初見天子。」楊彪放下手中的筷子, 一邊擦手, 一邊說起了楊修與天子相見的故事。
一晃, 那已經是三年前的事。
但他卻記得非常清楚, 而且越來越清楚。
他常常想起天子的那個問題。
他越想越覺得, 與其說是華陰之戰扭轉了頹勢,不如說是天子得到了上天的啟示,有了截然不同的想法。華陰之戰的勝利,只不過是這個想法指導下的必然結局而已。
正如之後的幾次大捷。
這個想法具體是什麼,他還沒想清楚,但他相信其中必然包含一點。
百姓與萬民。
百姓的本義是指貴族,並不包括平民,平民是沒有姓的。代指平民,是春秋以後的事,是禮崩樂壞的結果。
與百姓的變遷類似,民的含義也有了不小的變化。
最初的民是指戰俘。上古時,戰俘要被刺瞎一隻眼睛,然後當作奴隸。後來民的含義漸廣,才開始指代平民,但仍然含有一定的貶義。
百姓下降,民上升,現在混為一談,卻仔細分辨,實際上還是有些區別。不明白這些區別,就很難正確理解經義。
天子想做的,可能就是將這些區別徹底抹去,實現天下大同。
「楊公是說,六國之所以亡,不是因為秦殘暴,而是因為他們該亡?」
禰衡眼神疑惑,筷子上夾著一片肉,卻沒有往嘴裡送,直到滑落在粥里,依然不覺。
「我不知道。」楊彪站了起來。「你若想知道答案,不妨去一趟漢陽。你與犬子年齡相當,或許更能談得來。」
禰衡歪著腦袋想了想,認真地點點頭。
「聽說漢陽治績與河東相當,卻又有特色,我的確應該去看一看。」
楊彪點點頭,不經意地看了孔融一眼。「正當如此,趁著年輕,遊歷天下,看看不同的風土人情,才能真正理解聖人的學問。夫子不過函谷關,那是時代所限。如今大漢的疆域直至蔥嶺,豈能畫地為牢,故步自封,做井底之蛙。」
孔融低著喝粥,一言不發,心情卻有些低落。
——
用完晚餐,回到住處,孔融從袖子里取出已經被汗水浸得模糊的文稿,一聲嘆息,走到燈前,撥開了燈罩,將手伸了過去。
紙張靠近火苗,上面的汗氣被蒸發,有絲絲白霧。
孔融遲疑了,有點下不了決心。
「為什麼要燒?」門外傳來一聲輕笑。
孔融回頭一看,不禁吃了一驚,連忙將文稿塞回袖子,轉身趕了過去,緊緊握住王朗的手。
「景興,你何時來的,怎麼也不說一聲?」
王朗哈哈一笑,看向孔融的袖子。「不會是張季禮的傳記草稿吧?」
孔融訕訕地笑了兩聲,卻沒有將文稿拿出來的意思。
雖然他不覺得王朗會反對他的意見,可是他已經不打算將這篇傳記公開了,自然不想多一個人知道。
王朗見狀,也沒再說,轉身從侍者手中接過一個大紙包和一壺酒。
「早就聽說你來,營里事務多,一直脫不開身。今日得空,連夜進城,來找你敘敘。」
說著,他走到屋子中央,將手中的紙包打開,攤開案上。裡面有鹽豆,有梅餞、果脯,還有一些肉乾。
「嘗嘗這肉乾。」王朗說道:「燕然山的牛肉,味道與中原大不同。還有這酒,也是塞外的羊奶酒,你肯定是沒喝過。」
孔融一邊命人準備酒杯,一邊在案前坐下,看了一下那些香氣四溢,外觀卻有些簡陋的下酒菜,心中狐疑。
「你平時就用這些下酒?」
「軍中一向如此。」王朗笑道:「一開始有些不習慣,適應就好了。」
「你的確很適應。」孔融盯著王朗說道:「連說話的語氣都有西北凜冽之氣了。怎麼,和西涼人很談得來?是不是相逢恨晚?」
王朗嘴角輕挑。「的確如此。若能早生五十年,我也許能教化董卓,為大漢化解一場災難。文舉,有沒有興趣去軍中做個教習?你是聖人之後,學問也非我能及,若能到軍中行教化,效果當勝我十倍。」
孔融盯著王朗,眼神驚訝。
他聽楊彪說過,王朗對到軍中做教習並不滿意,他剛剛還以為王朗會訴苦,沒想到王朗不僅甘之如飴,反過來還勸他一起去。
「景興,你就算好為人師,也不至於這麼積極吧?」
「不是好為人師,而是有教無類。」王朗拈起一顆鹽豆,放進嘴裡,慢慢的嚼著。「每個人都有為惡的本能,也有向善的天性,所以才需要教化。我教化一個西涼士卒,這世上就會減少一分惡,增加一分善。大漢就少一個敵人,多一個精銳。」
侍者拿來酒杯,王朗倒了兩杯酒,自己端起一杯,舉向孔融。
「給我十年時間,我至少能教化一萬人。我雖然不能親自上陣殺敵,卻有一萬受過我教化的精銳守邊,保一方平安。將來如果有人想對我動粗,先得想一想能否承受我這一萬門生的憤怒。」
王朗揚揚眉。「他們就是我的子路啊。如今我走在長安的大街上,只要亮出軍中教習的身份,誰敢不敬我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