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言情女生>大宋很野蠻> 第79章 德幫物流

第79章 德幫物流

  接下來的兩天,一群人幾乎整天都聚在趙頎的破窯洞裏麵商量投資做買賣的事。


  而眼下有了錢,陳紀和姚燃兩人也不急著離開了,作為兩個見過世麵的高級知識分子來說,自然也能幫趙頎等人出出主意,尤其兩人還是廣州人,那裏聚集著大宋和東南亞甚至中亞西亞歐洲的諸多商人,比之慶元府的楊公鎮海港碼頭更加熱鬧。


  若是趙頎等人打算從貨倉開始,他們可以幫忙在廣州聯係貨商,將來往於杭州和慶元府之間的貨運交給趙頎去做。


  有了陳紀和姚燃幫忙牽線搭橋,一群人反複商討了兩天,這個合夥買賣也大致有了眉目和頭緒。


  當然,出謀劃策的主要人物還是趙頎和陳紀姚燃三人。


  楊大元因為在茅灣村號召力和威信還不錯,負責召集人手進行一些分工安排,楊大虎可以負責貨倉的修建,至於二毛和二麻子兩人,則負責跑腿打聽消息。


  而最重要的聯係商船和客戶存儲貨物,這個需要慢慢去經營積累,並不是一天兩天可以搞定的,至於賺錢,趙頎眼下也沒去想。


  他最終的目的是借助這個貨倉,慢慢發展成一家遍布整個大宋的物流公司。


  而借助這家物流公司,就可以建立一個龐大的貿易帝國,將全國各地大量的商人緊密聯係在自己手中。


  開公司什麽最重要,當然是客戶。


  有了客戶,自然一切都有了。


  在一切都商量出了大致頭緒之後,還是由陳紀操刀,趙頎和姚燃反複商討斟酌,最後楊大元等人具都認可後寫下了一份合夥經營的契書。


  倉庫名稱暫定為德幫,取仁德幫扶之意。


  投資人六個,總投資一萬九千八百貫,股份趙頎占四成,楊大元和楊大虎各一成半,劉太爺、二麻子和二毛各一成,貨倉根據效益每年進行分紅,分紅比例不超過當年總利潤的三成,貨倉掌櫃暫由楊大元擔任,內部重大事務由股東大會商討決定,若是股東想要轉讓和出售股份,其他股東有優先購買權,對外轉讓需要得到剩下全部股東同意方可進行

  這個基本上類似於後世合夥人的契約書,大部分條款都是趙頎提出來的,條款明晰幾乎麵麵俱到,楊大元等人雖然各自都聽的雲裏霧裏,感覺趙頎說的太麻煩了,但在姚燃和陳紀看來,這其中許多的內容看似繁瑣和細碎,但的確非常具有現實意義,因此在書寫這份契書的時候,兩人一直都在不停的感慨和讚歎。


  契書一式八份,所有人都簽字畫押蓋手印,陳紀姚燃簽名作保,趙頎楊大元等六個股東一人一份,劉老頭兒雖然百般推辭,還是拿到了一份價值兩千貫的股份合同書,剩下由陳紀和姚燃作為中人各自保留一份,至於送去官府存檔的事趙頎等人也主動忽略了。


  眼下大宋不光是朝廷腐朽,地方官府也相當腐敗,兩萬貫的投資若是被衙門的官員知道,不割掉幾斤肉是不會罷休的。


  不過既然是正規貨倉,還是需要到市舶務進行備案和打點才能開起來,因為開店就要交稅,這個是跑不掉的。

  大宋商業發達不假,但商稅也高的嚇人,不交稅想開店,門都沒有。


  不過開貨倉所有人都不懂,因此趙頎也隻能先拜托陳紀和姚燃兩個撿來的舉人幫忙。


  趙頎相信,無論市舶務的官員多麽牛逼和霸道,但在兩個舉人的麵前,一定還是會小心翼翼,因為這些舉子雖然手中無權甚至無錢,但認識的人可不少,至少和各州府提學都認識,而提學官是路一級的朝廷直屬官員,身份都是京官,而且絕對都是當世名流,身份前綴不掛上一個翰林院或者館閣、資政等大學士名頭,簡直都不好意思出門和人打招呼。


  而無論是翰林學士,還是龍圖閣、天章閣、集賢院、資政殿、端明殿等學士大學士,無一不是名噪一時受天子器重的重要人物,這些人哪怕是閑職,隨便挑一個出來就能任三省六部主官甚至東西兩府和計省宰執,學問最低都是進士出身。


  雖然各路提學在權利上不如各路提舉運判、提刑和製置使經略使,但在重文輕武、教育發達的大宋,所有學員都不能輕視,因為這些人說不定就是皇帝喜歡的某個大學士,得罪舉子不要緊,一旦這些舉子受了委屈跑去自己的提學官那裏哭鼻子,隻怕一個小報告打到皇帝耳中,不光哭來不及,脫褲子都來不及,下場可能就非常淒慘。


  因此在大宋無論朝廷州府還是縣城鄉下,不到萬不得已,一般人都不會特意去得罪讀書人,哪怕是個秀才都要恭恭敬敬,誰都不敢保證這些人將來不高升,誰也不敢保證這些黑兒的讀書人不去告黑狀。


  得罪武夫好說,最多被胖揍一頓,過了也就算了,基本上仇不過夜,但得罪讀書人,從早到晚都得小心翼翼,很多時候會被陰一輩子,非常之恐怖。


  而除開官府外,要想在碼頭上好好做生意,還有一個地方要去拜訪,那就是貨運行會。


  古代有說法,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這個行,就是指社會的行業分工,而最開始,政府會把城市內相同行業的人聚集在一條街上經營,這樣方便管理,於是就行成了許多的專業行市,唐朝特別明顯,但到了宋朝之後,因為坊市製度的解體,各行各業開始分散並得到極大的解放,各種新型行業層出不窮,唐朝記錄的三十六行到了宋朝,猛增到四百餘行,由此也可以看出宋朝的商業和工業的繁榮程度。


  而在大宋,幾乎所有的行業都有行會存在,而行會中會推選一些德高望重的人物作為行首,行會的作用不光是調解內部商戶工匠之間的矛盾,同時也協同朝廷對各行業的監管,若是行會中有商戶製假販假或者偷稅逃稅等行為,一旦被查實,行首都要受到連帶懲罰。


  當然,大宋的行會也好,明朝後期誕生的商會也好,其實這種半官方半民間的組織既有積極的意義,也容易滋生各種腐敗,行會和官員勾結,以次充好,以假亂真,欺行霸市,打壓不聽話的商戶等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