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分家
65.分家
唐春回去以後,真的在村裡以一百五十塊錢的價格買了一個舊房子。
他去找了村裡的支書,村主任,不惜自爆家醜,控訴了老媽對趙玉蘭的種種惡劣態度,村幹部之前也早有耳聞了李秀英對兒媳婦的暴行,現在親耳聽見唐春述說,覺得唐春家裡的家庭矛盾很嚴重,這樣下去恐怕會出事,便強行做主給唐春家分了家。
李秀英夫妻倆扭不過兒子,不想天天因為分家的事情吵,他們也吵累了,又礙於村幹部們的壓力,所以只得同意分家,他們勉強同意分一些田地和糧食給他們,把最瘦的那些田分給了兒子,給了他五十斤大米,五十斤麵粉,一套農具,一口破鍋,幾個碗,兩套鋪蓋。
搬進新家,雖然家徒四壁,但是孩子們都高興的大聲笑鬧著。
這房子雖然舊,但是獨門獨院,有一個堂屋,兩間正房,一間耳房,耳房對面是廚房。外面還有兩間關家禽的,一個茅廁。
唐春看著孩子們無拘無束的笑鬧著,想起之前在那個家裡,她們過得很壓抑,都不敢大聲的說話,更不要說是笑鬧了。
唐春心裡酸楚,趙小玲從來沒有到過他們家,但是把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知道孩子們過得憋屈,自己這些年真的是瞎了,不僅眼睛瞎,心也瞎了,所以讓妻子女兒都受這麼多年的委屈。
唐春完成了趙小玲交給他的任務,他迫不及待的想要去縣城把妻子接回家團聚,剛好第二天就是周六,唐春帶著三個孩子一大早就去縣城找妻子。
現在農忙季節過去,趕集日來趕集的人漸漸的多了起來,趙小玲她們涼米線的名聲也傳了出去,吃客更多了。
趙小玲打算把兩個臨街門面打開,再添幾張桌子,她不僅僅只是擺攤,她還要開店,不僅僅賣涼米線,還賣煮米線,所以這個星期,她們就請了人來專門做這件事情。
明天就是趕集日,她得在趕集日之前把一切準備就緒,所以請假在家忙活。
後世的門面,都是捲簾門,可是八十年代初,捲簾門還沒有出現,只能用老式的木板門,一道一道的打開。
整個臨街的門面打開,店裡寬敞明亮,順牆一溜桌子,中間再擺一排,趙小玲還打算在店面外擺兩張。
唐春去的時候,趙小玲她們正在用彩紙裱木板牆。
唐春一話不說擼起袖子就上去幫忙。
大妮二妮和三妮則分別拉著外婆,小玲姐姐和媽媽的手嘰嘰喳喳的說著話,好久不見,孩子們想媽媽了。
「媽媽,現在我們和爸爸另外買了一處房子,我們單獨出來住,我們喜歡現在的房子,媽媽,你也回去住吧!」三妮說。
趙玉蘭看向唐春,他在忙著糊彩紙,耳朵卻在偷聽女兒的話。
「三妮,媽媽要在這裡做買賣賺錢,暫時不回去。」
「媽媽,現在咱們不和爺爺奶奶他們住在一起了,他們不會再欺負你了,你回去吧!三妮想你,大姐二姐也想你,爸爸也想你。」
「媽媽也想你們,但是媽媽真的很忙,媽媽要賺錢,讓你們都過上好日子,你們可以在周末的時候來這裡看媽媽的。」
「可是我想天天都看見你,和你在一起。」
趙小玲道:「三妮,你覺得這裡好嗎?」
「好啊!出門就是街,逛街方便。」
「三妮聽媽媽的話,媽媽賺錢以後,買漂亮的頭花給你們戴,還買漂亮的衣服給你們穿,而且現在是六月中旬,再過半個月,你們就放假了,放假以後,你們可以天天住在這裡,可以天天和媽媽在一起了。」
三妮歡呼雀躍起來。
「太好了,我喜歡這裡。」
她想了想道:「可是收假以後呢?收假以後,我們得回去上學,就不能住在這裡了,到時候我們又常常見不到媽媽了。」
「下個學期,把你們姐妹三人都轉到這裡來上學好不好?」
「小玲姐姐,真的嗎?我們可以到這裡上學?」
「當然,你們好好努力,期末考試成績好的話,這裡的學校就會接收你們。」
大妮和二妮也心動的圍了上來,「小玲姐姐,真的嗎?我們可以轉到這裡上學?」
「真的啊!這樣,你們就可以天天和你媽媽在一起了。」
三個孩子高興的拉著趙小玲又笑又跳,這一個多月,她們見不到媽媽,還聽村裡人議論說爸爸媽媽可能會離婚,她們擔心得常常在暗地裡偷偷的流眼淚,現在好了,爸爸媽媽不用離婚,媽媽還在縣城裡做生意,她們以後也要到這裡來上學,這一連串的好事呀!怎麼會不高興。
「小玲姐姐,你真好,我們也喜歡你,喜歡和你還有外婆住在一起,一起生活。」
大妮卻充滿同情的看著背影落寞的爸爸。
「小玲姐姐,那我爸爸怎麼辦?讓他一個人待在家裡嗎?」
唐春停住手裡的活。
趙小玲看了他一眼,「你爸爸平常在家裡干農活,周末的時候,他可以來這裡住,和你們團聚。」
趙小玲本來是想讓姑父也過來和她們一起做生意的,但是她知道對於姑姑和姑父這樣地地道道的農民來說,一大家子人完全放棄愛之如命的田地來做生意是不可能的,他們的觀念得慢慢的改變。
再者趙小玲不想一下子就給姑姑和姑父輕易在一起的機會,距離能夠讓人冷靜,距離還能夠產生美,而且姑姑這個月的變化是翻天覆地的,姑父看她的眼光都不同了。
而且看得出來這一個多月姑姑不在姑父身邊,姑父已經深刻體會到了姑姑在他心裡的位置,也讓姑父嘗嘗有可能失去姑姑的危機感,他以後才能更加珍惜姑姑,在處理家庭矛盾的時候拿出一個男人應該有的態度來。
再說了,現在他們的生意一般,除了趕集日忙一點,平常的生意,姑姑和奶奶兩個人應付綽綽有餘,就讓姑父在家裡繼續種地。
姑姑感激的看了趙小玲一眼,她一直糾結這個問題,沒想到被她輕描淡寫的就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