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逼宮
五更時分。
許都皇宮。
承光殿。
大漢天子劉協在幾名官宦宮女的隨侍下走進大殿,看著朝堂的諸位公卿,今日都格外順眼。
因為昨日他在國舅車騎將軍董承、越騎校尉種籍等幾位朝臣相助之下,拒絕了司空曹操欲立太僕劉勛為司徒的提議。
劉勛當初被曹操提拔為太僕,對這個他都沒聽過幾次之人,他也只知劉勛當過太守,還是個武人,一介武夫當個掌車駕的太僕,他忍了。
一個九卿而已,給了也就給了,誰讓他如今寄人籬下呢。
但是這次,曹操又奏請劉勛為司徒,這讓他心內頓時火冒三丈。
那可是司徒,位列三公之一,有教化天下黎民之責,是大漢朝的臉面。
劉勛一個武夫怎堪為之!
所以他終於反抗了一次。
而司空曹操也似乎被他的強硬一時給驚住了,竟然沒有反駁,這讓他感受到了皇權的威嚴所在。
「諸位愛卿有何事啟奏?」
劉協跪坐在桌案前,看著堂下手持朝笏的眾臣問道。
「陛下,臣奏請討逆將軍孫策領揚州牧,太僕劉勛為司徒之事,不知陛下可有定計?」
曹操出列拱手行禮,肅然而問。
在他身後不遠的劉勛,此時臉上已儘是喜意,眸中興奮之色閃爍。
來到許都數月,沒了兵權的日子他現在也習慣了,晉為九卿對他而言已經是光耀門楣,更別說今日即將受封三公,名留青史。
「曹卿,朕昨日已然說過,司徒非德高望重者不能勝任,劉卿任太僕不過數月,怎可如此之快晉司徒?討逆將軍孫策伐逆賊袁術有功,可領揚州牧。」
劉協看著今日分外嚴肅的曹操,心中頓時一緊,方才的意氣風發也消散了不少。
他心知是這位曹司空要找回昨日受損的面子。
一點兒不服軟看來今日是行不通了。
「陛下,劉太守起事反正,反抗袁術歸順朝廷,又為我大漢帶來火藥此等利器,實乃大功,不加以重賞,有傷忠臣之心啊。」
曹操再進兩步,盯著劉協緩緩而道。
對劉勛這位千斤買來的馬骨,他現在是萬萬不可棄的,還要為馬騰、韓遂等做個好榜樣呢。
「曹孟德!陛下已應你封孫策為揚州牧,劉勛才德又何堪為大漢司徒?你如此苦苦相逼,可是要以下犯上?!」
有人站了出來大聲指責道。
正是劉協寵妃董貴人的父親,當今國舅車騎將軍董承。
「董車騎之言,恕攸不敢苟同,劉太僕舉孝廉出身,歷任縣長、太守、太僕,才德因在任尚短,未能顯現,可也未有失德之舉,舉義兵,反袁術,投歸於朝廷,更當為天下楷模,為何不能任司徒之職?」
文官行列又有人出列,尚書令荀攸拱手望著董承道。
「荀尚書令所言極是!」
程昱也出列稟道:「陛下,選賢任能當看其功勞而並非在任長短,否則天下賢士又怎敢投效於朝廷呢?臣懇請陛下晉劉太僕為司徒,當為天下表率!」
「荀公達、陳仲德,你們……你們!」
車騎將軍董承一看出列二人,臉上激憤之色湧現,指著二人慾罵,一道聲音已然蓋過了他。
「臣滿寵附議,懇請陛下晉劉太僕為司徒,為天下表率!」
「臣等附議,懇請陛下晉劉太僕為司徒,為天下表率!」
隨著廷尉滿寵出列。
朝堂的上的各部官吏已然呼啦啦站出來一大片。
還有人並未說話,卻也站了出來。
「這……朕……朕……」
朝堂桌案前。
劉協放眼望去,朝堂出列之人已佔十之七八,他有些慌了。
一句話連道幾遍也未說出口,求救般看向車騎將軍董承、越騎校尉種籍幾位心腹。
彷彿回到初來許縣時那擔心受怕的日子,滿堂文武,皆是曹黨中人。
董承看到眼前此景,目光也不由望向尚未出列二十餘位朝臣,侍中荀彧,太常楊彪等皆在此列。
只不過此時。
這二人都低著頭,面上雖流露不忍之色,卻是閉口不言。
「一派胡言!爾等讀儒家之學,為漢臣,食漢祿,不知『君君臣臣』之忠義,今日卻隨曹賊脅迫天子,行犯上之舉,吾羞於與爾等為伍,今日唯願一死,報天子之恩!」
人群中。
忽有人高聲出列,走到大殿之前,指著朝堂諸公大罵,最後指著曹操鼻子怒極大笑:「曹賊!今我吳碩雖死矣,必在地下看你何時來陪我!哈哈哈……」
放肆大笑回蕩在朝堂之上。
眾朝臣一時皆有些愣神。
唯有曹操靜靜看著眼前之人,眼神眯了眯吩咐堂外:「來人,把此人叉出去,既然他求一死,便隨了他的意,梟首示眾!」
「喏!」
堂外數名等候的羽林衛大步而近,領頭者卻是曹操親衛統領許褚。
皇宮之中衛戍軍隊皆是曹營之人,自然對曹操唯命是從。
「陛下,臣吳碩不能為你盡忠了……」
吳碩立刻轉身朝著天子一拜,尚未跪地,就被羽林衛拖了出去。
沒過多久。
一聲慘叫讓的堂內眾臣心神一顫。
許褚拎著一顆血淋淋的人頭走了進來,殷紅的鮮血滴在朝堂之上。
不少未見過此等場面的朝臣,已然扭面乾嘔了起來。
天子劉協臉色已然煞白,毫無一絲血色。
「陛下,議郎吳碩辱罵當朝司空,以下犯上,此例不可開,臣不得已將其斬首,還請陛下不要怪罪微臣。」
曹操面無表情走到劉協桌案前,伸出手來,摸向裝有印璽的盒子。
劉協的手下意識動了一下想護住,可伸到一半,又縮了回去。
任由曹操接開了盒蓋,從懷中取出三份帛書,拿起印璽蓋了上去。
回過神來的車騎將軍董承正要上前阻攔,卻被身後一人死死拽住。
「多謝陛下體諒臣之苦心,這聖旨臣自會代陛
下宣達,臣告退。」
曹操說完,也不等劉協應允,回頭向朝堂之外走去。
堂下眾人大半也隨曹操而去,還留下的眾朝抬起頭互相望了望,衝天子拜了一拜,也隨之而去。
留下劉協和董承幾人立在堂內,眼中憤怒和仇恨交織相錯,怔怔出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