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8章 刀槍戰
第960章
戎族馬上無雙,也有野戰第一的說法。
這並非虛言,自從野原火引兵入關之後,會戰天下諸侯,很少有人能與戎族正面抗衡。
無非仗著高城厚牆對抗,但最後也逃不過城破人亡的結局。
這次李行哉敢出城與戎族亮戰,實在稱得上潑天大膽。但或許也是自不量力。
雙方拉開陣勢,在經過最初的震驚后,野原火也被激起戰意。
既然自己給的活路李行哉不走,那麼就在戰場上堂堂正正的打一場,勝負交給天定。
這對於二人來講,未必不是最好的結局。
野原火走出自己的大攆,白馬僕從開路,號令直傳三軍。
戰鼓擂動,城頭城下同一聲音。在鼓聲的刺激下,雙方戰士的士氣直衝鬥牛。
三十六白馬僕從在戰陣最前方,都是魁梧身材,英俊相貌,座下馬欺霜壓雪的白,宛若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一般。
「李行哉,可敢與吾王一戰。」
三十六人齊聲怒吼,聲震九霄,瞬間這聲音便傳遍大地,迴響不止。
「可敢與吾王一戰。」
「可敢與吾王一戰。」
李行哉一方,包括戚繼光在內的所有人都對此感到吃驚:野原火竟要與李行哉在陣前對決。
隨之,李行哉臉上掛出一抹笑容。不是冷笑,而是春風化雨般的微笑。
他口中輕輕吐出四個字:「求之不得。」
江南軍大陣分開,李行哉出現在本陣前方,與野原火遙遙相對。
李行哉是明帝第六子,從血統來講,他當然是天下一等一的存在。可是,此刻在排場上,李行哉卻要比野原火差很多。野原火有三十六匹白馬護陣,而李行哉的狀況委實有些困難,莫說三十六匹,便是找到兩匹一模一樣沒有雜色的駿馬對他來說也很艱難。
出身無法決定一切,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八個字並非沒有道理。
雙方擂鼓不止,野原火與李行哉幾乎同時拍馬向對方趕去。
兩人一個出身皇族,至高至貴,一個出身草原,至卑至賤。他們生下來本就是敵人,一生中或許不會有什麼交際。但因緣際會,造化弄人,二人竟成了彼此難得的朋友。
可最終,二人還是會走到這一步。他們是朋友未必,是敵人卻永不可改變。
兩匹馬相對而立,二人看了對方一眼,又幾乎同時向對方發起衝鋒。
該說的話都已說過,許多東西沒辦法留下,只能任他離開。現在,該是用兵器說話的時候了,用手中的兵器同對方拼個高低。
因為敬重你,所以要弄死你,這便是二人的情義。
李行哉用霸王點金槍,野原火用鐵背腰刀。二人的武藝都算不得高手,只是在蛤蟆寨耳濡目染,同關魚秦蠻等人打交道,後期本事有了一定提升。
從這個角度講,二人的武藝也是師出同門。
李行哉一條腿受過傷,不過騎在馬上也先顯不出什麼。野原火瞎了一隻眼,但對戰鬥來說也是影響不大。
都不算高手,此刻倒有些棋逢對手將遇良才的感覺。
眨眼間,二人已交手三十餘回合,勝負未分,看上去誰也占不到什麼便宜。
在這種狀態下,兩人都算是超水平發揮了,但和超一流高手之間的對決,仍有一定的差距。
不過兩軍將士卻是格外激動,戰鼓擂得喧天響,士兵發出一陣陣狂吼,宛若目睹一場驚天動地的戰鬥。
雖然二人武藝算不上高手,但這場戰鬥的確至關重要。莫說誰殺了對方,便是勝過,便能鼓舞己方士氣。
徐問天一動不動盯著這場戰鬥,連大氣也不敢喘。一面他是保護李行哉安危,如果李行哉有個閃失,他會立刻出手。
另外一方面,他也是尋找下黑手搞死野原火的機會。
這場戰鬥,根本無所謂江湖道義。徐問天的性情本就陰毒,跟在李行哉身邊一段時間后,當然是更勝往昔。
若能搞死野原火,接下來的戰鬥必定會輕鬆許多。誘惑如此之大,便是做些有損道義的事又算什麼。更何況,道義這種東西在徐問天心裡本就沒什麼價值。
徐問天這麼想的時候,對面的三十六白馬僕從也是這麼想的。徐問天一面在尋找下黑手的機會,一面也在提防著對方。
李行哉與野原火此刻戰得正酣,李家盤龍八打槍已經盡皆使出,可依舊仍奈何不得野原火不得。
尤其是李行哉最精通的畫龍點睛槍,也沒有取到應有的效果。
野原火用的是刀,雖然是短刀,但他的武藝的確師承關魚。關魚的刀法可以排在天下第一流,春秋八刀,招招都是大巧不工,返璞歸真。
能從關魚身上學到一二分精髓,便已足夠野原火受用。他初期一個人打天下,一身武藝也是出力不小。
現在慢慢穩住了李行哉的槍法,正尋找殺掉對方的機會。刀刀險,招招急,是以快打快的法子。
春秋八刀,最是兇險,都是有攻無守的打法。以關魚的性情,也很難想象他會防守,往往用出兩三刀,敵人的頭顱已滾落在地。
偏偏盤龍八打槍,也是有攻無守的打法。當初李蠻子一桿鐵槍掃平天下,很少有人是他三合之敵。
雙方以攻代守,都是不要命的打法。一時之間,卻又是誰也奈何不得誰,只是險象環生,如戚繼光、徐問天這些人不免為李行哉捏一把冷汗。
畫龍點睛一招,最擅長尋人破綻,講究后發先至。野原火的刀法中未必沒有破綻,他又不是關魚。可李行哉也不是李蠻子,有些破綻,他縱然看得到,也未必抓得住。
這一場廝殺,很久都未分出勝負,最後兩人都有些力疲,招式比一開始慢了許多。
打到現在,二人拼的已經不是招式,而是體力。誰的力氣先耗盡,誰就會被對方擊敗。
曾記得二人第一次相遇時,為了一隻燒糊的烤雞打得不可開交。這次的戰鬥,和曾經自然意義不同,可戰鬥情形卻極其相似。
曾經是為了裹腹活命,今朝何嘗不是如此。